受疫情拖累,不少公司股价表现低迷,想捡便宜货的私募盯上了中国公司私有化这门生意。
今年4月,鸥翎投资(Ocean Link)提出以每股A类或B类普通股27.50美元现金,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55美元现金收购58同城公司所有流通普通股,交易总额达83亿美元,较今年迄今最大的中国私有化交易价格高出17.8%。
3月,媒体报道,美国私募基金公司黑石集团正进行排他性谈判,计划斥资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7亿元)将SOHO中国私有化。
2月,聚美优品宣布已与Super ROI Global Holding Limited达成最终的私有化协议,价格为每股ADS 20美元现金。值得注意的是,聚美优品的私有化招到了股东们指责,认为这是低价私有化,并称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抢劫”。
尽管私募们忙于寻找私有化机会,但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全球经济低迷期间成功筹措资金,银行们对这类交易似乎并不感冒。
瑞银集团(UBS)亚洲并购业务负责人Samson Lo表示,在当前环境下,融资“一点也不简单”。
他补充“银行倾向于借给现金流稳定的客户”,长期来看,考量的时间横跨特定的交易到未来的再融资,再到最终退出。
盛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Effie Vasilopoulos也表示,放贷方对公司的估值也低于私募等借贷方想要的报价,由于对前景的态度更为审慎,银行对某些公司的报价比收购价低20%至30%。
不过,此类交易在国内的银行中或许能获得一些支持。凭借强大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对国内公司较为熟悉,国内银行提供贷款的意愿或更为强烈。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