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莫让“新发”恐慌影响“两手赢”大局

人民网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复苏,仍是重中之重,不要因为某些偶发病例而过于惊慌失措,影响大局。

一石激起千层浪。

北京3天新增7例新冠确诊病例,46人咽拭子阳性,让几乎所有朋友群都沸腾了——毕竟是严防死守的首都,毕竟是56天没有本地确诊病例的北京,毕竟北京的家长和小朋友刚刚迎接开学之喜,所以,对北京新发病例的高关注度很正常。

特别是乍一看,新发地海鲜市场和当初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爆发新冠病例,有一些表面的相似度,更引发了某种联想甚至是臆想。

但是,对狡诈的新冠肺炎病毒,我们虽然仍所知不多,但此刻的中国,毕竟积累了近半年的防疫抗疫经验,毕竟是以惊人的效率使新冠病毒得到阶段性控制。现在百炼成钢的北京,和半年前对新冠病毒懵然无知的武汉,完全不具备可比性,因局部聚集性病例导致全城爆发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因此,对新发地这类散发但有一定聚集性特征的病例,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务必要充分严谨地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其传播范围,但过度恐慌、以讹传讹则完全没有必要,更不能以此否定此前的抗疫成果。

有些网友在用放大镜拼命打量、夸张、放大官方信息披露的只言片语,还把道听途说的确诊病例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甚至揣测的个人故事都放到网上,据此进行道德审判甚至呼吁法律制裁;还有的直指三文鱼,似乎所有的三文鱼都瞬间带“毒”,甚至“锅”及所有海鲜产品。更有一些地方,迅速将所有北京人都当成潜在带毒者“严防死守”,还在社区大声宣示针对“北京人”的广播。这就是过犹不及了。

我们要警惕由恐慌引发的对真相的无端臆想,对个人隐私的过度侵犯,对科学理性的先入为主。还是要相信科学,相信科学调查之后的真相,更要相信抗疫近半年积累的公共卫生防疫以及流行病学严格调查筑就的“铁壁铜墙”。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针对北京新发当地确诊病例说的话,值得倾听,“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会持续处于‘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状态,而并非‘无病例’,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此采取过度防疫,终止经济和民生的复苏。”

诚哉斯言。

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其他大中城市,联防联控体系、检测体系以及病例追踪能力,都还是相当靠谱的。只要及时筛查、早期发现,就能及时切断传播途径,更重要的,是如张医生所言,只要“民众在平日生活中注意防护,就能很好保护自己,让我们的城市免于再次病毒播散”。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研究员曾光,也颇有信心,中国的公卫抗疫体系的特点,“不但是治疗,而是致力于中断传播、有效控制,这个其他国家做不到”。

其实,各地偶然出现散发病例,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进入抗疫新常态的正常现象。中国不可能放弃复工复产复学,放弃对外开放和人员流动,更不可能成为永远与世隔绝的一潭死水。水至清则无鱼,追求彻底的“纯净”,或将伤害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程,伤害基本民生,其祸甚至猛于新冠病毒。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复苏,仍是重中之重,不要因为某些偶发病例而过于惊慌失措,影响大局。从积极的意义看,北京的新发病例,也让我们更多元地了解新冠病毒反复多变的特质,北京的调查意义重大,为复工复产复学积累经验。

相信北京,相信中国。

本文作者李泓冰,来自人民网,原文标题:《人民网评:莫让“新发”恐慌影响“两手赢”大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