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14年底的三个显著区别,为何指数牛还未到?
上周低估值板块尤其券商的暴动,让不少投资者回想起2014年底那轮波澜壮阔的券商行情,进而引发对风格切换及全面牛市的热议。
7月前三交易日,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板块大幅上涨,带领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000点并收于3152.81点。尤其是“牛市旗手”券商股掀起涨停板,光大证券、浙商证券等涨幅超过30%,连续两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引发市场对于风格切换、全面牛市的热议。
但通过流动性、政策、股市增量资金等多方面对比,我们认为现在和2014年有三点显著区别:
1.1 流动性环境不同
2014年底流动性已然系统性放松,进入典型的“宽货币、宽信用”阶段,而当前“放水养鱼”、不“大水漫灌”下,流动性环境仍处于“宽货币,弱信用”的组合。
2014年底流动性全面放松,推动货币信用大幅扩张。2014年11月22日央行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金融机构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15年期连续五次降息100BP,连续四次降准250BP。从我们构造的货币条件与信用条件指数来看,两者以90度与60度斜率上扬,货币信用大幅扩张。
1.2 政策环境不同
从政策角度,14年下半年起政策转向稳增长且伴随房地产大幅放松,而当前政策仍是底线思维且“房住不炒”定调不变。
2014年下半年政策重心转向“稳投资”与“稳增长”,流动性迎来全面放松,也伴随房地产大幅放松。2014年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稳投资”和“稳增长”。 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房地产政策放松,诸多城市取消限购、8月国务院发文加强棚改、9月央行下调首付款比例与贷款利率下限。因此,流动性放松与地产放松叠加,金融周期接棒成长,带动大盘上行。
而当前政策相机抉择,保持底线思维,难以出现“大水漫灌”,“房住不炒”定调并不变。当前经济逐步回暖,政策维持底线思维,流动性并未大幅放松。前期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指出“坚持总量政策适度”、“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且当前房地产政策并未松动,限购限贷仍维持偏紧态势。
1.3 增量资金性质不同
从增量资金角度,2014年底居民资金直接入市与杠杆资金盛行带动了年底的指数暴动,而当前是公募与外资等机构资金主导,更类似2013-2014年机构牛、结构牛。
2014年底大放水之后,居民资金与杠杆资金大举入场,散户成交占比与两融占比快速抬升,且场外配资盛行,短期资金入市驱动市场进入全面牛市阶段。
而今年以来A股市场仍由公募、外资、保险等机构资金主导,更多类似2013~2014的机构牛、结构牛行情。近年来,杠杆资金与场外配资始终被监管层严格把控,且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很难再出现“大水漫灌”局面。与此同时,监管层通过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改革,鼓励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提高机构配股比例等方式,引导长线资金入市,由此推动居民资金由直接持股转向间接持股。因此我们未来机构仍将是A股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散户加杠杆入市从而导致市场大起大落、指数暴涨暴跌的局面很难再现。
现在更像2013年9月,大分化中的间歇期
2.1行情特点:均是大分化后蓝筹股的集体暴动
2020年上半年,A股大分化时代持续演绎,一边是“乘风破浪的消费”与“披荆斩棘的科技”,另一边是低估值板块的整体萎靡。2020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下跌2.1%,上证50下跌4.0%,而创业板指上涨35.6%,继续演绎去年6月以来的结构性牛市行情。从行业来看,医药、消费、TMT行业大多涨幅超过20%,而传统周期行业及金融行业大幅下跌。
上周券商异动,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板块大涨。7月前三交易日,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板块大幅上涨,带领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000点并收于3152.81点。非银、煤炭、房地产、综合金融、银行、建材、建筑三日内涨幅分别达到14.5%、10.0%、9.7%、7.1%、6.8%、6.0%、5.7%,而上半年始终保持强势的医药、TMT板块表现垫底。尤其是“牛市旗手”券商股掀起涨停板,光大证券、浙商证券等涨幅超过30%,连续两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引发市场对于风格切换、全面牛市的热议。
2.2 行情驱动:经济短期回暖下的估值修复行情
2.2.1 行业估值:估值高度分化后的均值回归
2.2.2 市场环境:均处于突发事件冲击后的温和上涨期
疫情与“钱荒”砸出深坑,伴随流动性紧张缓解,市场处于温和上涨通道中。
今年新冠疫情冲击股市,3月底以来伴随国内外流动性宽松,市场反弹至今。疫情冲击下A股大跌,随着3月下旬以来国内货币政策发力与全球流动性季度宽松,3月23日A股见底,至6月末股市温和上涨,上证指数上涨8.7%,创业板指上涨27.3%,创业板延续强势行情。
2.2.3 直接驱动:均是经济短期回暖下对低估值板块的修复
近期金融周期大涨,核心是短期经济回暖超预期下资金对低估值板块的修复。
近期经济数据显现出复苏动能,并在债市、大宗商品市场均有反应。6月PMI及房地产数据均超预期。6月PMI为50.9,超过预期50.5,且连续四个月处于枯荣线上方。房地产复苏强劲,6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面积同比增长13.8%/10.3%,环比增长33.0%/33.6%。6月30日晚央行决定于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部分缓解此前市场对于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处于历史估值低位的金融及周期板块由此迎来修复。
除此之外,近期金融混业经营及券商合并等事件,成为行情的短期催化。近期证监会发言并未否认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且称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且龙头券商合并消息提升市场对于打造航母级券商的预期。叠加6月陆家嘴金融论坛释放资本市场改革信号,多重利好催化下,券商股领涨。
2013年9月金融周期行情,核心驱动同样是经济短期弱复苏,叠加自贸区等政策驱动。
二是三中全会“稳经济”改革预期升温,自贸区成为炒作热点,助推周期股行情。8月27日决定11月召开三中全会,稳经济的改革红利预期升温。8月24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自贸区概念、土地流转成为改革红利下炒作热点,提振了市场对于传统周期行业的热情。
我们一直强调,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创业板结构性行情,可类比2013-2014年创业板牛市。这两轮创业板行情绝非简单相似,而是受到相似的三大周期合力驱动:一是盈利上行周期,二是监管放松周期,三是资本市场扩容周期。
2020年仍处于5G大规模建设初级阶段。国内4G于2013年12月发放牌照,2013-2016年进入建设高峰期(资本开支大幅增加),2014年开始商用,2015年全面商用。4G带来上游设备、中游运营、下游应用全产业链迎来景气上行期。本轮科技周期下,2019年6月5G牌照发放,2019年进入建设期并实现商用,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已经出现回升,且根据计划2020年将继续上行。2020年5G基站数量也将迎来爆发增长且未来三年有望持续增加。对比4G,当前5G处于建设加速期,仍处于新一轮科技周期初始阶段。
13~15年以鼓励创新、并购整合、双向扩容为主的政策导向,根源于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1)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企业盈利恶化。因此一方面需要创新寻求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加速资源整合提高效率。2)杠杆水平达到历史高位,债务融资难以为继。
2.3 2013 年 9 月后行情如何演绎?
2013年9月风格未发生切换的原因是经济复苏动力仍弱:下游需求低迷,投资拉动经济难以为继,中观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动力并不强。经济回暖主要是由于投资拉动,社零并未大幅回升,经济复苏持续性不强。同时9月发电量季节性回落且低于历史均值,煤炭、钢铁等工业品价格走势疲软,显示经济修复仍需时日。监管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表述加大了周期股调整压力。而且从后验视角来看,经济确实并非真正进入复苏,短暂的经济回暖并不支持系统性风格的切换。
类比2013年9月,当前经济复苏动力弱:生产端数据回暖、缺需求仍是主要制约,市场风格开启系统性切换、顺周期板块开启系统性行情的难度较大。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和国内复工复产逐步完成,国内经济数据持续改善。但中期来看缺需求是主要矛盾。一方面,生产端复苏明显快于消费端。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3、4月国内生产恢复非常快,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为4.4%,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但从需求端来看,仅以传统基建、房地产为主的投资端显著回暖,疫情影响下消费需求依旧低迷。另一方面,海外复苏缓慢也对出口形成拖累。
结论:没到指数牛、风格难切换、现在更像 2013 年 9 月
通过流动性、政策、股市增量资金等多方面对比,我们认为现在和2014年底的指数牛仍有本质区别、全面牛市条件并未具备。一是从风格角度,2014年底流动性处于“宽货币、宽信用”,而当前仍处于“宽货币,弱信用”。二是从政策角度,2014年下半年起政策转向稳增长且伴随房地产大幅放松,而当前政策仍是底线思维且“房住不炒”定调不变。三是增量资金角度,2014年底居民资金直接入市与杠杆资金盛行,而当前是公募与外资等机构资金主导,更类似2013-2014年机构牛。
风格难以系统性切换,短期的低估值暴动并不意味着大分化时代就此终结。第一、导致“大分化时代”的几项核心驱动力,目前都没有出现扭转迹象:1、在新一轮科技周期支撑下,创业板相对沪深300业绩仍然处于上行趋势;2、流动性组合上,货币仍将维持充裕、信用端难以“大水漫灌”、地产依旧“房住不炒”下,“宽货币、弱信用”组合将维持;资金面上,公募、外资等机构增量仍是主导。第二,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板块具备修复条件,但当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缺需求依然是主要制约,市场风格开启系统性切换、顺周期板块开启系统性行情的难度较大。
现在更像2013年9月,间歇期后结构行情仍将延续。“乘风破浪的消费”与“披荆斩棘的科技”仍将是两条主线。当前与2013年9月均是大分化后的蓝筹股集体暴动,均发生在“钱荒”、疫情等突发事件冲击后的温和修复行情之中,直接驱动均为经济短期回暖下对低估值板块的修复。2013年9月后大分化行情继续,风格并未切换,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复苏动力仍弱,与当前状态近似。类比2013年,在短期的蓝筹暴动、均值回归后,我们判断市场仍将回归科技与消费两条主线。三季度而言,我们更看好多重因素驱动下的科技成长:1、外部环境有望缓和;2、细分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3、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ETF重启、再融资放松等政策与事件催化。
风险提示1、疫情发展超预期;2、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3、历史比较可能存在误差;4、海外市场波动加剧。
本文作者:国盛策略张启尧,来源:尧望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