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猪肉、油价上涨拉动,中国6月CPI、PPI均出现回升。
7月9日周四,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月CPI同比2.5%,预期2.5%,前值2.4%。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8%。
中国6月PPI同比下滑3%,预期为下滑3.2%,前值为-3.7%。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6%。
CPI继续维持2%以上增速、PPI的下滑速度明显收窄,是否意味着通缩趋势要终结了?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认为:
相比于6月CPI同比小幅回升,核心CPI同比的回落,更值得关注。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CPI,即核心CPI,6月同比只有0.9%,这是2013年1月公布这个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和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12月相比,下滑了0.5个百分点。
核心CPI同比低迷,反映了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后,生产已经恢复到疫情前,但终端需求恢复偏慢、供过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的事实。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物价整体通缩的概率更大。
6月PPI环比明显回升,一方面是因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则和国内建筑业的需求有关,6月建筑业PMI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都小幅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
李奇霖认为,6月CPI和PPI的同比都出现回升,并没有改变通缩趋势:
经济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很突出。
经济回暖的持续性,可能并没有主流预期的那么乐观,总需求并不强。
就业压力之下,拉低服务价格的同时,灵活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降低一些食品和工业消费品的价格。
中泰证券梁中华团队认为,通胀的是资产,实体经济依然通缩。
近期物价回升的主要压力仍来自供给端。不过短期强降雨天气对于鲜菜供给的扰动并不具备持续性;生猪产能也会延续修复,预计10月份以后猪肉供给端的压力会明显缓解。虽然需求端也在回暖,但更多来自前期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长期来看居民收入仍是制约需求回升的关键。而且高频来看,旅游、餐饮等各项指标并未回归到正常水平,需求端的复苏并没有那么好,核心CPI维持低位就是印证。
今年以来,房租在跌、房价在涨,恰恰反映了实体与资产领域价格走势的分化。信用宽松的情况下,实体需求偏弱,再加上财富分化明显,流动性不断流向资产领域,股市的火爆、核心城市房价的抬头,资产领域通胀,而实体经济仍有通缩的压力。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通胀局部回升,但整体下行趋势未改:
虽然6月份CPI有一定幅度回升,但更多是受到南方雨季雨量超季节性的带动,导致蔬菜等食品价格回升,但往后看,在去年猪肉价格高基数的基础上,叠加去年四季度油价的基数也比较高,因此未来几个月CPI总体趋势仍是逐步回落。
局部的供给扰动不会带来明显的通胀上升。在通胀水平逐步走低而不是逐步上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更多会关注经济动能的边际变化来决策未来利率水平的调整。在整体利率近2-3个月大幅回升后,利率水平基本回到年初,后续在通胀压力回落以及经济动能局部放缓的情况下,利率有望高位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