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发相继突破后,市场焦点转向疫苗生产和运输链

疫苗的难点不仅仅在研发,药企设备成本增加、医用玻璃短缺、航空运力紧张都是未来大规模分销所面临的难题。

海外二次疫情持续凶猛、全球累计确诊逾1720万例之际,新冠疫苗研发已经迈入新阶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全球现有25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评估。本周稍早,Moderna、辉瑞/BioNTech均已宣布开启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为全美最早的一批。

各大药企争先恐后,希望旗下疫苗早日问世投放市场。但在疫苗成功并获批之前,全球制药行业已在默默行动,开始提前构建一条规模空前庞大、构成复杂、涉及多重领域、风险较高的供应链。

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分销,疫苗接种远非“打上一针”这么简单。具体来看整套流程,大概需要这么几个步骤:

首先,制药商毋庸置疑需要提供制造疫苗的原料药,再将其运送到不同的工厂进行配方和包装,生产出可用的疫苗产品;

随后,因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均有一定的温度要求,因此需要经由已认证的货运路线(通常为空运)从工厂运送至分销中心;

再之后,送达的疫苗将被暂时储存在冷藏仓库,然后用货运卡车装载至医院等接种场所;

到达接种场所以后,大批量的疫苗将被重新分成小包装,并交给负责接种的人;

如此一来,医护人员才能为需要的人接种疫苗。

面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天量需求,制药商也希望又快又好地将疫苗送到数十亿人的手上。但是,这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那就是“一步错,步步错”,宝贵的疫苗可能横遭浪费。

这也就意味着,从制药工厂到运输物流,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小心谨慎,做好万全准备。

疫苗大规模分销难在何处:药企设备成本增加、医用玻璃短缺、航空运力紧张

对于药企而言,他们所面临的考验是需要生产足够的疫苗原料药,而设备是个中关键。

强生公司透露,旗下疫苗原料药计划使用与埃博拉病毒疫苗相同的生物反应器来制造,但新冠疫苗所需设备的规模是埃博拉疫苗的90倍左右。

辉瑞则称,公司与BioNTech联手研发的mRNA疫苗需要型号更小的设备,配方工艺也比较独特,需要设计新的机器并改造工厂去配合。这无疑又增添了新的成本。

疫苗制成之后需要装瓶,但疫苗对瓶子要求很高,不仅跟普通药物一样需要干净无污染、保持良好的气密性,还要能抗低温、抗磨损,而且不能跟疫苗产生化学反应。

一般来说,疫苗由专用的医用玻璃制成,通常采用的是耐酸碱腐蚀、化学性质稳定、强度大、不易破碎的硅硼玻璃,有容易热胀冷缩炸裂的低硼硅玻璃和更稳定的中硼硅玻璃两种。

但是,全球医药玻璃之前就一直处于供应不足的状况。如果所有新冠疫苗均采用中硼硅玻璃瓶,单是中国一个国家都会出现较大的玻璃瓶缺口。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药用玻璃龙头企业山东药玻一年仅能生产2亿个中硼硅玻璃瓶,但根据太平洋证券的测算,新冠疫苗对应玻璃瓶全球市场空间为15亿支-160亿支,远远不够。

如果装瓶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接下来的难题就交给了物流企业——他们必须保证的是运输环境的温度范围,提供冷藏容器避免疫苗受损无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全球物流公司造成了重大打击,航空货运行业遭到重创,运力不足或成疫苗运输这一环的关键问题。

此外,统筹全局的制药企业还需要考虑应急计划,避免天气状况、交通事故,甚至是犯罪集团阻碍疫苗运输。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