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信证券公告称,中信证券受聘担任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辅导机构,双方8月4日签署辅导协议。意味着,这只柔性屏“独角兽”正式启动IPO。
全景财经随即联系柔宇科技有关负责人,但暂未收到回复。
在此之前,市场上一直盛传柔宇科技寻求上市的消息。今年年初,柔宇科技在美国提交了IPO申请,拟筹资10亿美元。但此后有报道称,柔宇科技已经放弃在美上市的计划,改为在中国市场上市。
今年6月底,柔宇的公司名称也由“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主体从“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与外国投资者合资,未上市)”。
股份制改造,也被市场看作是柔宇科技登陆资本市场的前奏。
估值420亿的柔性屏"独角兽",冲击A股IPO
公开资料显示,柔宇科技2012年由美国斯坦福的三名校友刘自鸿、魏鹏和余晓军创立。产品主攻全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最受市场关注的无疑是可折叠的手机产品。
2018年,柔宇推出了柔性屏折叠手机柔派和其他智能设备,推出的时间点领先于三星、华为,一度名声大噪。
自成立以来,柔宇也获得了众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青睐。
早期其投资方包括Knight Capital、IDG Capital、Poly Capital Management、AMTD Group和解植坤的基金,以及深圳国资的创投企业。
2014年发布第一代柔性屏幕后,柔宇的融资之路更为顺畅。在2015年8月份的C轮融资中,中信资本、浦发银行等加入,总投资额达到11亿元;一年后的C+轮融资中获得5亿元投资额。
截止目前,柔宇投资方包括各大银行,以及深创投、松禾资本、IDG、中信资本、基石资本、越秀产业基金、保利等多家明星机构,出资方近40家。仅深创投一家机构连续三年就投资了数十亿元。
著名投资人徐小平也曾因错失柔宇早期投资而感到懊悔,评价柔宇创始人团队说:“你想他们3个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
近日,新经济行业数据机构iiMedia Research发布了《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评选出国内前20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蚂蚁金服、字节跳动、阿里云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稳居榜首,而柔宇科技以60亿美元(约合417亿元)估值跻身榜单并列第12名。
月销仅200台,柔宇科技是"概念"?还是黑科技?
与高融资和高估值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外界对柔宇的认知。
尽管柔宇率先在业界实现了全柔性显示屏的几个重大突破:
2014年,柔宇发布全球最薄0.01毫米全柔性显示屏技术;
2018年,全球首条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点亮投产;
2018年,全球第一款柔性折叠屏手机发布上市,开创了全柔性屏和折叠屏手机产业的先河。
但外界对这家公司一直存在质疑:未见公司有大批量产品落地,称其“卖概念”。
柔宇官网显示,公司旗下产品包括柔派手机、柔记(智能手写本)、柔炬(火炬)、柔性屏时尚上衣、3D移动影院等。
从天猫的销售情况来看,销量最好的产品为最低售价8999元的柔派手机,但8月销量仅38台,其次是一款智能手写本,8月销量也仅29台。以往整个月的销售也仅二三百台。相比之下,竞争对手三星、华为的相应产品月销却在10万台左右。
是因为柔宇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吗?实际并非如此。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年末,柔宇宣布投资建设全球首条类6代大规模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投资超百亿元,设计产能约为5000万片/年。以此计算,其月产能为416万片左右。
2018年6月,该条生产线成功实现了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出货。
往往一条面板生产线投资动耗资巨大,以同样有布局柔性OLED屏的京东方(000725)为例,一条设计产能为4.8万片/月产能的6代柔性AMOLED产线的投资达到了465亿元。
柔宇创始人、CEO刘自鸿在接受媒体时透露,一期投资了60亿元、二期投资50亿元,总共加起来110亿元。这一数字在传统显示行业并不高。
对此,刘自鸿解释,主要原因是技术路线不一样。ULT-NSSP技术完全是柔宇从0开始开发出来的全新技术路线,全球原创。
经历过长时间的技术迭代,今年3月,柔宇推出了第三代柔性屏。据官方介绍,新产品在弯折的次数、可靠性、平整度、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而该公司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柔派2”也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上市。
近日,知名经济学家刘姝威公开表示,柔宇通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柔性电子产业。
换言之,不能单单把柔宇看成是一家面板厂商,而应该是柔性电子技术企业,柔性显示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柔性屏,一场面板巨头们的"豪赌"
几乎全球所有的面板巨头,都害怕失去下一轮柔性技术的变革。
据公开资料显示,柔宇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2018年在深圳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
相比柔宇科技的100亿投资额,另外3家面板巨头:京东方、三星、华星光电的投入更加疯狂:
2020年年初,总投资高达350亿元的武汉华星光电6代柔性AMOLED产线,实现量产出货;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京东方第六代柔性OLED显示屏在成都的一期和二期产线满产为4.8万片/月,总投资为220亿元-465亿元,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另外,三星一条月产能6万片的第六代柔性OLED显示屏生产线,总投资成本更高达490亿-805亿元。
如此大手笔的投资,柔性显示正在成为面板行业的必争之地。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京东方的柔性显示生产产能最高,到2021年的月产能高达24万片/月,其次是维信诺、华星光电,月产能分别为6万片/月、4.5万片/月。
群雄逐鹿中,业内逐渐形成两个技术阵营:一个是使用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的主流阵营,三星、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都属于这个阵营;另一个阵营以柔宇为代表,使用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是一项基于非硅材料的新技术。
目前,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 的屏幕都由京东方供货,但良品率为70%,柔宇科技则与中兴通讯达成战略合作,将携手推动5G时代全柔性屏在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快速普及和应用。
尽管柔性显示,看似非常美好且高科技,但距离大规模普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因为良品率、产能迟迟不能提升,导致柔性屏幕的价格非常昂贵,以华为Mate X为例,售价高达17000元,普通消费者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因此,柔性显示产品远远没有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任何一个全新的科技产品成熟的前提是,大批量稳定出货、稳定的高良率和可预见的稳定需求。
7000亿级面板行业,大变革即将发生?
作为半导体领域的核心产业,显示面板被视为"一芯一屏"的国之重器,一直是各国政府倾力扶持的战略产业高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显示产业产值达到1081亿美金(约合人民币达7567亿元)。
然而过去十余年,全球的面板显示领域一直被韩国三星等巨头的长期把控,但随着面板技术从传统CRT到LCD再到OLED两次迭代,中国政策的全力支持,京东方、华星光电不计成本地大手笔投入,国产面板厂商正在迎头赶上。
随着各大巨头的重金投入,柔性显示技术正在飞速提升,柔性屏距离大批量稳定出货、高良品率已经不远了,全球面板行业已经悄然开启了由OLED硬屏向可折叠全柔性屏的第三次迭代,国产厂商的超越窗口正在打开。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每年持续增长,其中,柔性屏面板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18年全球柔性屏面板出货量将达2.02亿片,预计2022年出货量达5.70亿片。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以及相关下游应用产品需求量扩大,柔性屏在显示设备的产能份额占比不断提高, 2018年全球柔性屏产能份额占比将达27%,预计2022年占比达到46%。
全球知名调研机构Frost &Sullivan预测可折叠手机未来的增速是非常迅猛的,年度增长率将会达到200%-300%。
如此多的数据机构对柔性显示的未来都一致看好,这也不难解释,柔宇科技被众多资本追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