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点虚的东西。
如果说最近对资本市场有什么感受,那只能用波澜不惊来形容。各大类资产既涨不上来也跌不下去,难有惊艳的表现。
但是平静的水面下,似乎又有一些让人不安的东西。站在市场之外看市场,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们可能身处资产价格的拐点期。
而引发这种变化的,正是全球央行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思。
从结果上看,中国央行这次边际上收紧货币政策,并没有影响经济的恢复。这和欧洲日本美国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来推动经济扩张的方式并不一样。
《中国人民银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实说了很多其他国家央行决策层的心里话,低利率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成为政策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中国央行这一次实际上是走在了全球央行前面,5月份中国央行就开始在边际上收紧货币政策,提高货币市场利率,这也引发了债券市场大幅度调整,人民币离岸汇率升值明显,目前还在继续。从政策取向来看,中国央行可能是目前全球主流经济体中最鹰派的央行。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也从0.5%左右上行到0.7%左右,上行趋势明显。美联储最近的报告也开始不那么鸽。
最近密集公布的欧洲经济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欧洲经济在疫情之下,竟然恢复得相当不错,欧洲经济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当然和中国一样,欧洲经济恢复有一个相同特点,就是生产的恢复快于消费的恢复,这可能也是一个隐忧。)
英国的通胀数据强烈高于预期,而且德国通胀数据也高于预期,当然这是货币宽松的结果,还是需求拉动的,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不管如何,全球央行仍然把核心的关注点放在通胀上。如果通胀预期起来了,那么势必会掣肘央行的货币宽松进程。
从目前已经发生的事情来看,全球央行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即使是疫情没有缓解的情况下。
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性流动性可能正在退潮。
这就意味着,依靠央行放水才能涨的资产,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也是越来越低。
当然,发达国家央行也不会一步到位式的收紧货币政策,这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只能从方向上说,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始。
资本市场最能反映预期,也永远走在政策前面,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全球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进一步上行的动力非常小。
这正是让人最担忧的地方,因为穷尽货币政策才涨上来的市场,如果跌下去,那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救上来。
本文来源月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