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基金IPO市场可谓相当的火爆,“日光”和“10+的认购倍数”一类能在以往几年上“头条”的新闻,到今年已是司空见惯。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公募基金市场发行规模超过了2W亿,已经显著超过2015年,刷新年度历史记录。
然而与15年显著不同,我们并没有看到增量资金对A股市场的全面推升。实际上,在火爆的新发规模下隐藏着另一个情况, 根据望京博格此前统计的信息:
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分别为1.1万亿元、2.1万亿元,合计3.3万亿元;根据6月底的数据,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分别为1.3万亿元、2.9万亿,合计4.2万亿元,以此计算2020年中规模相比2019年底增加了0.9万亿的,同时根据募集数据,2020年上半年合计募集1.1万亿元。
上文这些数字其实包含了很多信息。在不考虑净值增长带来的规模变动的情况下,权益型产品规模增加的部分和基金募集规模基本一致。虽然统计口径有所出入,但是基本上能够从定性的角度得到一个结论:有很大一部分的新发规模,是投资者“卖出旧基金,买入新基金”所带来的结果。我们看到今年很多基金经理“吸金无数”,但从总量的角度看,更像是资金向头部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经理集中的结构性变革。明星基金经理的“吸金”能力与其历史业绩是分不开的。业绩优异,配合头部基金公司强大的营销能力,叠加规模限购,单日认购金额超过千亿也就并不奇怪了。
当然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的带来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今年以来大家喜欢讲“优质赛道”。巧合的是,不断创造百亿规模的明星基金经理们似乎大部分也是“优质赛道”的忠实拥簇。一般而言,基金经理管理的不同产品持仓差距都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动辄百亿的新发基金其实就是给自己的持仓公司源源不断的增加“弹药”。从而实现一种正向的循环:投资者卖掉了自己表现不好基金(基金经理卖出了表现不好的个股),买入业绩优异的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发基金(基金经理买入了表现优异的个股),持基体验显著提升,继续重复上述行为。资金向少数明星基金经理集中,也就意味着向他们持仓的少数公司不断集中。这个逻辑从行业维度年初至今表现也能看出些许端倪。
当然,除了看基金发行“如火如荼”的热闹之外,还是要思考,“优质赛道”们今年的优异表现,除了好的基本面表现和未来预期之外,由上文中市场或者基金投资者资金驱动的部分应该也是贡献良多。那么如果从资金角度驱动来看,笔者一直强调,我们要关注的是二阶拐点的出现。换个说法就是增量资金是否还在持续放大?从当下基金限额角度,单只基金募集上限被调低,大部分新发基金限额被压到百亿以内,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发量能的进一步放大。如果到年底看基金发行达不到上半年的强度,那么对于“优质赛道”们而言短期就不是好消息了。
本文作者:林子易,来源:林子易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