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阴霾不散 为何中国8月出口增速大超市场预期?

出口强势主要源于供给端的优势和外需的回暖,进口收缩主要由于内需改善不及外需以及农产品进口放缓。

海关总署周一公布了我国进出口数据。8月份以美元计的中国出口同比9.5%(前值7.2%),进口同比-2.1%(前值-1.4%),出口高于市场预期、进口低于市场预期。

数据来看,8月出口数据较为亮眼,同比增速远超预期并创下一年半以来的新高,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所带动的外需回暖。

同时,亮眼的出口数据也表明,率先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产业链方面依旧具有极强的韧性,而这种韧性行稳致远。

来源:浙商证券

进出口热力图,来源:浙商证券

出口为何明显改善?

8月出口维持强势表现,主要源于供给端的优势和外需的回暖:

在供给方面:

中国经济领先性企稳抢占先机,基本面供给优势利好出口。进入Q3中国经济各项指标维持回升态势,消费回暖、投资向好、盈利转正,部分逆周期政策也开始进入正常化进程,经济的领先性企稳为内循环奠定供给基础,国内外双循环有利于发挥供给优势,替代海外供给,这导致了今年以来我国在全球出口份额占比显著提升。

两个大循环对行业的利好继续显现。1-8 月,中药、纺织制品、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相关领域出口增速为7.5%、37.8%和50.9%;受益于宅经济相关的手机、家具、家用电器出口增速为8.9、1.6%和14.1%;机电产品出口增速2.1%。

因此,内循环奠定供给优势,在防疫物资、宅经济和中间产品等方面得以体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体带动了中国供给填补海外供需缺口,有利于我国部分行业出口保持高增。

在需求方面:

海外经济恢复扩散,推动出口保持较高增速。进入8月,疫情虽然在部分地区仍然居高不下,但是各地应对政策不再采取完全封闭等严格措施,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下降:8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为52.4%(前值51%),其中新兴市场边际改善幅度大于发达市场,为52.9%(前值50.8%)。

对应到出口数据上,8月中国对非洲、美国、拉美的出口同比相对于7月的改善幅度排名前三,分别为11%(前值-2%)、20%(前值13%)、-3%(前值-9%)。因此,对非洲和拉美的出口同比改善体现了海外经济恢复进一步由发达国家扩散至新兴市场国家。

海外供需错位修复,短期利好我国出口。在非常规货币、财政政策的持续刺激下,海外经济体的需求逐步回升,美国零售、地产销售等数据已有较好表现,但海外经济体的供给体系修复仍相对较慢,一方面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劳动力市场的风险并未清除,融资性支持和现金类补贴等短期稳定政策一旦中断,企业倒闭、二次裁员等仍存可能;另一方面海外经济体库存持续下行也能印证。

由于海外经济体的需求回升相对快于供给,短期供需缺口利好我国出口,同时海外补库周期往往利好我国出口。

产品结构:防疫物品下降,机电产品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恢复

从产品结构看,口罩、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增速进一步下降;电子产品依然在高增区间,手机增速低于上月但仍有23%的增速,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增速亦为23%左右,快于上月。机电产品8月整体增速为11.9%,高于上月的10.2%。

以美元计价,8月手机出口金额同比23.3%(前值43%),1-8月累计同比5.5%(前值3%);8月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主要是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同比23.5%(前值19.7%),1-8月累计同比5.1%(前值2.5%)。扣除这两项后,8月出口同比为7.8%。

防疫用品出口增速在进一步下降,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8月同比增速为46.9%,略低于上月的48.4%;医疗仪器及器械8月同比增速为38.9%,低于上月的78%。

机电产品8月整体增速为11.9%,进一步高于上月的10.2%,属连续两个月在双位数。

实际上,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也在恢复,机电产品外的出口(大约占比40%)8月增速为6.3%,高于上月的3.1%。其中服装类增速为3.2%,高于上月的-8.5%,属本轮首度转正。家具也是连续第二个月高增。

机电产品之外的出口5月达到本轮低点的-4.4%,后逐月恢复,8月增速为6.3%。

服装类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典型代表,8月服装及衣着附件行业增速为3.2%,大幅高于上月的-8.5%。家具行业是连续第二个月高增,本月同比为24.0%,高于上月的23.1%。

进口为何收缩?

8月进口收缩主要由于内需改善不及外需以及农产品进口放缓。

内需改善不及外需:

8月进口同比持续负增长且降幅较上月扩大,其中固然有南方多地的洪涝灾害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同时也说明内需回复不如外需,需求改善跟不上供给扩张,企业对扩大生产持谨慎观望态度。

不过从进口产品来看,铁矿砂、钢材、铜材等原材料的进口数量虽然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内循环或驱动国内消费持续修复,并带动国内进口维持平稳增长格局。

全球产业链持续受冲击、农产品进口放缓导致进口下滑:

进口同比小幅放缓,一是由于全球产业链尚未完全从疫情影响中恢复:8月进料加工进口再次下滑,同比-11%(前值-9%),拖累了总体进口增速;1-8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人民币计价)下降4.3%,而总体进出口下降0.6%。二是8月农产品进口放缓,同比3%(前值15%),其中肉类、粮食、大豆分别为52%(前值69%)、9%(前值26%)、-1%(前值16%)。

从其他品类来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分别为2%(前值2%)、5%(前值2%);原材料涨跌互现,铁矿石同比-5%(前值11%)、原油同比-25%(前值-27%)。

能源品类进口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8月从美国进口略有放缓,同比2%(前值4%),但从截至7月的中国从美国进口情况来看,能源是近期中国从美国加快进口的主要品类。

经常账户的改善有助于稳定汇率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出口表现出的韧性超出市场预期,背后因素除了防疫物资的短期拉动以外,还得益于中国疫情控制得力,供给能力率先恢复,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的优势在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得以发挥。

叠加疫情冲击了全球旅游业,使得出境游停滞,服务贸易逆差降低,整体经常账户重新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顺差。这一方面将在中期内支撑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将限制顺差的上行空间。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恢复,中国出口预计仍将保持弱复苏的态势。

来源:光大证券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