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1、疫情冲击居民部门后,向居民进行补贴取得了效果。例如用消费券来精准补居民,相较于补贴企业生产,补贴居民见效更快。
2、必需消费品降速叠加彩票销售高增:补居民促消费的时间窗口或许正在关闭,理由如下:
第一,购买彩票的主体为中低收入群体;
第二,疫情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更为明显,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要低于平均数;
第三,中低收入群体获得补贴后,购买必需消费品的可能性更高;
第四,2月底3月初必需消费品开始快速回补,进入7月后明显降速;
第五,7月全国彩票销售同比增长10.4%,自2019年1月以来历史高值,且超过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综合判断,在中低收入群体必需消费品消费已充足的背景上,购买彩票才会出现明显修复。未来即使继续对居民进行补贴,拉动消费的作用或难显现。
3、从结构上,部分省市区或仍有空间,抓紧时机向居民提供补贴,对于推动消费回补和经济循环畅通,或能发挥一定作用。
正文
疫情冲击居民部门后,向居民进行补贴取得了效果
疫情爆发后明显冲击了居民收支,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以及消费支出的数据,2020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季同比增长0.8%,二季度尽管回升至4.5%,仍然低于2014-2019年的增长中枢。消费支出同步下降,一季度同比下降8.2%,二季度修复至同比下降3.3%,仍处于负值区间。
从2月底3月初开始的复工复产,以及由政府加杠杆补贴企业和居民,成为打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手段。
在支持企业上,例如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出减税降费政策,并延长了实施期限,减轻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货币政策则通过实施普遍降准、定向降准释放资金,配套再贷款再贴现、信贷支持等措施,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另外,通过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减轻了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例如前期东部某市提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给予稳就业补贴,补贴对象为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四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补贴按照企业申请时,上月实际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数计算,标准为每人800元,每户企业补贴上限500万元。又如中部某市连续多次向企业发放应急稳岗返还补贴。
有较多城市选择了“补居民”,典型手段则是通过支付宝发放消费券。据我们统计,截至4月1日,有超过17个省市宣布已发放或近期将要发放电子消费券,且推出地区和金额还在快速增长。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3月26日,杭州发放了普惠型消费券,第一轮消费券政府发放额度为5亿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的消费补助,剩余4.85亿元用于电子消费券发放。全体在杭人员(包括域外来杭人员)均可申领消费券。困难群众除人均100元的现金消费补助外,仍可以按常规方式参与本轮电子消费券的申领和使用。
应该说,相较于补贴企业生产,向居民进行补贴,见效更快。消费券对于居民消费的短期刺激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有助于打通经济循环。根据杭州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杭州发放消费券的效果明显,截至3月29日下午4点,已兑付政府补贴2893万元,已带动杭州市场消费4.53亿元,拉动效应达到惊人的15倍。
但现阶段,情况或许正在发生变化!
必需消费品降速叠加彩票高增:补居民促消费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第二,疫情冲击后,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以必需消费品为主,而7月必需消费品出现降速。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前两个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季同比增速的修复要好于收入中位数的增速,表明疫情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更加明显。也就意味着中低收入群体获得补贴之后,购买必需消费品的可能性要远大于高收入群体。
与之相印证的是,在采取补居民的系列手段之后,前6个月必需消费品出现了快速回补。必需消费品主要包括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中西药品。为了防止基数的问题,用2020年7月份公布的累计值与累计同比增速,折算上年基数,进而进行同口径比较。
可以发现非常明显的特征,从2月底3月初开始,必需消费品出现了快速回补的特征。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行的同时,必需消费品连续4个月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成为“消费回补”的核心动力。但进入7月份之后,必需消费品同比仅增长6.6%,较上月12.5%的增速,几近腰斩。这或许表明必需消费品的回补,已经达到了阶段顶点。
第三,必需消费品增速回落下的彩票销售增速转正。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全国彩票销售数据,7月全国销售彩票361.49亿元,同比增长10.4%。
当月同比增长10.4%,看似不高,但如果两个维度来比较,会发现异常。第一,从历史数据看,10.4%的增速是自2019年1月以来的历史高值,尤其是在今年前6个月大幅降速后的首次正增长。第二,如果把购买彩票,也视作一种消费的话(如果看作投资,这个回报率太低了),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同比下降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894亿元,下降2.4%。彩票销售增速明显超过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表现出明显异常。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推测,试图补居民拉消费的时间窗口,已经开始出现关闭迹象。中低收入群体对于必需消费品的购买,已经非常充足,满足了必需消费品购买的基础上,对购买彩票出现了修复,导致7月全国彩票销售高增。
这或许也意味着,未来即使进一步补贴居民,拉动消费的预期不能过高。因为必需消费品的购买已经充足,未来拉动消费的动力,需要依靠可选消费品,而以地产产业链和汽车产业链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往往具有总价高、替换时间长的特点,需要的是政策松动、收入提高,而不是数量偏小的补贴,就可以撬动大额可选消费。
这也就是对7月汽车类零售高增不能过分乐观的原因。尽管7月汽车类零售当月同比增长12.3%(前值下降8.2%),但存在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从今年累计额和累计同比增速来看,汽车类零售要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数据。第二,从月度绝对数值来看,汽车类零售在3月见底后,连续三个月回补,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是较为正常的水平,并未出现脱离均值的增长,而且7月较6月的环比增速是回落的。因此,7月同比增速较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回落的原因,由于19年6月汽车存在促销因素,导致汽车类零售被透支,进入7月后,汽车类零售回落,压低后的基数推升了本年单月同比增速。而19年8月的基数仍然偏低,仍可能对今年8月的同比增速形成支撑。而进入9月及四季度后,伴随着基数逐步抬高,汽车类零售的同比增速有可能被逐步压缩。更重要的是,在汽车类消费高增的同时,剔除掉价格之后的石油及制品增速下降,这表明前端促销之后,居民在汽车使用环节的意愿存在下降的可能性,因此,对汽车消费的持续性,不能高估。
未来补贴居民将在部分区域上存有作为的空间
尽管从总量上,补居民促消费的时间窗口开始出现关闭迹象,但从区域结构上看,还有一些“作为”的空间。根据财政部公布的31个省市区彩票销售数据来看,分化比较明显。前期防控压力相对较轻,居民收支受冲击较弱的部分省市区,彩票销售明显高增,这些省市区如果使用向居民补贴的政策措施,拉动消费的效果或许有限。
而彩票增速相对偏低的省市区,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抓紧时机向居民提供补贴,对于推动消费回补和经济循环畅通,或许还有“作为”空间。
本文作者:中泰证券杨 畅,文章来源:畅论,原文标题:《杨畅:补居民促消费的时间窗口或在关闭——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2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