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二季度豪赌科技股看涨期权,赚取逾40亿美元收益。自创办人孙正义披露被戏称为“纳斯达克鲸”新资产管理部门以来,投资者一直在呼吁软银披露关于该部门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该基金如何运作、谁负责运作以及承担了多少风险。
一位知情人士指出,投资者对软银内部对冲基金的举动以及其愿意承担的风险感到困惑。
该人士表示:“关注的焦点是缺乏有关该交易的策略信息,以及更广泛的问题,即谁负责这些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软银,并非看中软银所持有的公司组合。因为这些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这些公司的股票。
软银集团此前公布2020财年第一季度(4-6月)合并财报显示,期间软银实现净利润1.255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9%。创造软银成立以来的季度业绩最大增长纪录的同时,也收复去年巨亏946亿元人民币的大部分失地。
该集团业绩大幅回升的秘密,就在软银递交的持股文件中。
软银向美国金融监管部门提交的持股报告显示,二季度以来它斥资约40亿美元购买了特斯拉、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英伟达、奈飞、Zoom、拼多多等科技股,与此同时软银还动用约40亿美元资金认购了这些科技股的看涨期权。随着纳斯达克在4-8月份持续反弹迭创新高,如今软银靠着押注这些科技股股价反弹,赚取逾40亿美元(约合280亿元人民币)收益。
然而,这却让孙正义背上“短期投机炒作者”的争议,也让不少投资机构将软银戏称为“纳斯达克鲸”。
布鲁德曼资产管理公司(Bruderman Asset Management)策略分析师Oliver Pursche表示:“很难想象,软银的投资风格正越来越接近擅长短线操作的对冲基金。”
在8月底举行的软银业绩电话会议上,软银高层表示他们曾花费100亿美元买入股票,目前已套现逾70亿美元股票持仓。
Oliver Pursche坦言,软银的这笔巨额投资,本身就是“危险的押注”。一方面二季度以来美国科技股普遍认为估值偏高,随时都有大幅回调风险,另一方面美股期权的交易流动性不高,一旦美股回调导致逾40亿美元看涨期权难以“出手”,将触发巨大的快速亏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