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香橼盯上 “电动卡车界特斯拉”Nikola盘中重挫18%

Nikola盘中最深跌逾18%,创8月3日来最低,市值蒸发近10亿美元。继昨日Hinderburg爆料后,香橼研究也发表负面看法,认为Nikola完全欺诈,并愿承担一半的法律诉讼开销。不过,刚与Nikola达成合作协议的通用汽车却“无动于衷”。

被称为“美国卡车界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制造商Nikola周五股价再度重挫,盘中最深跌18.1%,刷新8月3日以来低点至不足31美元,市值蒸发近10亿美元。

美股盘初,知名做空机构香橼研究对Nikola发表负面看法,认为另一做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的爆料令Nikola“看上去是完全欺诈”,香橼将承担所有法律费用的一半。

香橼称,“你无法将真相扑灭”,并认为Nikola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Trevor Milton在今年6月以10美元每股的价格出售公司股票,这一行为值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调查,以维护电动汽车市场的完整性。

周四Nikola股价大幅收跌11%,主要由于沽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发布了相关做空报告,称该电动卡车制造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骗局,建立在Trevor Milton职业生涯中的逾50个谎言之上。

公开资料显示,Nikola是一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初创公司,以开发氢燃料电池和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重型卡车为主。早在2018年11月,Nikola就宣布向特斯拉的Semi卡车发起挑战,推出属于自己的新能源卡车。目前,该公司至今还没有真正生产出一辆汽车。

被点名攻击的Trevor Milton昨日回应称,这是一个“有预谋的打击”和“谎言”,9月11日美国时间凌晨他说进行了超14个小时的驳斥准备工作,承诺在美股开盘前提供详细报告。但他最终表示,已经聘请顶级律所准备把相关证据和文件直接提交SEC,便不能在社交媒体多言。

Nikola公司还发布声明称,Hindenburg Research是个激进沽空者,动机是操纵市场并从Nikola“人为制造的股价下跌中获利”。所谓的“报告”不是研究论文,也不准确,其中充斥着误导性信息和针对公司创始人的“猥亵指控”。公司重申“始终专注于兑现我们对股东的承诺”。

随后,9月8日本周二刚宣布与Nikola达成制造合作伙伴协议的传统汽车巨头通用汽车表示,仍对通过合作创造的价值充满信心,“我们支持宣布这一合作关系时所作的声明”。

当日,通用汽车宣布将收购Nikola 11%的股份,价值约20亿美元,并推动Nikola于2022年底生产大型氢燃料电池电动皮卡Badger。通用汽车还将成为Nikola 7/8级卡车在欧洲以外地区的唯一燃料电池供应商。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Mary Barra表示,这一战略伙伴关系将推动在全球更广泛地部署通用汽车的全新Ultium电池和Hydrotec燃料电池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周五美股午盘前,追踪特斯拉与电动汽车领域消息的知名博客Electrek主编Fred Lambert也发长文抨击特斯拉的竞争对手Nikola,并预言“Nikola完了,这是该公司终结的开始”。

他表示,对Nikola持高度怀疑态度已有一段时间,“从针对特斯拉的专利权诉讼到对电池突破的可疑主张,该公司对我们几乎没有信誉。”自2017年Nilola起诉特斯拉电动卡车Semi复制了Nikola One原型车设计、并索赔20亿美元后,他便认为这是“专利流氓行为”。

文章指出,Nikola不断错过将车辆投入生产的最后期限,却通过不断推出更多原型车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甚至获得大型货运公司的订单。据参与Nikola One的工程师透露,今年初公开展示该车型时创始人Milton撒谎了,在发布会当晚和之后的几个月,该车型都无法正常工作。

文章认为,Hindenburg确实正在做空Nikola,但也“为后者的某些欺骗行为提供了明确证据”。其中,最严重的一项指控称Nikola卡车的实际驾驶视频为假,其实是将卡车拖上山坡后推下去的结果。这项指控很好揭穿,“只需发布未经编辑的驾驶测试视频即可,如果他们没有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做不到。”

文章也质疑通用汽车怎么能无动于衷,怀疑这一传统汽车巨头太想在电动车领域保持相关性,以至于没有对与Nikola合作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

“与通用汽车达成的合作模式特别有趣,Nikola将在Badger电动皮卡和未来的车型中使用通用汽车的电池与燃料电池技术,尽管事实上Nikola多年来一直宣称正在开发自己的电池组技术。”

凭借特斯拉掀起的电动汽车类股涨势东风,Nikola今年股价飙升,截至做空报告发布前的周三收盘,今年以来共累涨近311%,就算两天大跌后,今年仍累涨超200%。6月9日该股曾创上市以来的史高93.99美元,但进入7月后股价整体成温和下跌态势。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