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生物制药公司嘉和生物在香港IPO申购中获得散户238倍认购。
此前,嘉和生物-B曾于9月23日早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全球发售约1.2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1198.9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约1.08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2020年9月23日至9月28日招股,预期定价日为9月28日。
嘉和生物是一家生物制药巨头,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肿瘤学和自身免疫性药物。已成功研发出靶向通路极具潜力的候选药物,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靶点及前十款畅销药物中的五款。
两年亏损八亿,烧钱之路慢慢
嘉和生物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肿瘤以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
为此嘉和生物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资金,据嘉和生物招股说明书数据,2018年嘉和生物的研发开支为2.71亿元人民币,2019年的研发开支为4.39亿元人民币。
嘉和生物能投入数目庞大的研发资金,与其背后的资本力量密不可分。其第一大股东为高瓴资本旗下的HHJH and HM Healthcare,其持有嘉和生物35%的股份。康恩贝旗下子公司康嘉医疗及康和医疗合计持有嘉和生物16.07%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但是,嘉和生物成立十二年来,尚未生产出上市药物,这些年来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嘉和生物亏损2.88亿元人民币,2019年嘉和生物亏损5.23亿元人民币。
为了扭转大额亏损,收入微薄的局面,嘉和生物也在积极努力。
嘉和生物招股说明书透露,目前嘉和生物已经挑选出单抗候选药物在内的六款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症方面极具潜力的药物,且正在亚洲进行18项临床试验,预计在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内会分别向国家药监局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提交三样新药上市申请以及多项临床研究用新药上市申请。
这意味着,只要没有药物上市,嘉和生物将会一直维持在“烧钱”状态。
部分药物落后,研发前景未明
对于医药公司来说,一直存在这样的一个矛盾:当扩大市场的布局之后,在研发费用上便会存在更多的支出。而从行业来看,药物研制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的研制与开发过程很长,投入大,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国际上一种新药从最终研发到最终上市,研发时间超过10年,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有些药物的研发周期甚至更长,研发费用也更高。
如果想要在医药企业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就需要看这家公司的研发管线。遗憾的是,嘉和生物的管线并没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嘉和生物的曲妥珠单抗目前处于三期临床阶段,拥有着大量的竞争对手,同时落后于复宏汉霖;其在目前的CD20单抗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嘉和生物的修美乐落后于迈博、海正;即便新药上市,在残酷的市场里,嘉和生物也要和实力强劲的国际巨头扳手腕。
在未来的几年,嘉和生物能否通过上市融资把管线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只能等时间来检验。
医药“高烧”减退,嘉禾能否逆势?
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按上市时间先后,它们分别是诺诚健华-B、康方生物-B、沛嘉医疗-B、开拓药业-B、康基医疗和海吉亚医疗。
从募资额来看,开拓药业以2.4亿美元的募资额垫底,其余5只生物医药股的首发募资净额均超过20亿港元。其中,康基医疗以29.5亿港元的首发募资净额成为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募资王。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这6只生物医药股均实现“开门红”,其中康基医疗涨幅最为明显,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超98%。
那么,嘉和生物作为上半年颇受资本青睐的医药股,能否延续医药股的连涨之势,仍有待于市场的进一步观察。
回归到嘉和生物本身来讲,他的想象空间或许就在于其是否能生产出便宜好用的类似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本文综合自新浪财经、凤凰财经、Tech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