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正式公测,“深圳模式”备受关注,这是未来的模板吗?

分析师认为,本次数字人民币以红包这种消费补贴的形式开放,是央行试点以来的一个新场景。它使用的或为II/III类银行账户,为无卡方案。如欲使数字人民币替代现金,实现离线支付,需要卡配合的NFC方案仍值得关注。

近期深圳联手央行启动1000万元数字红包派发活动,在大量小范围测试之后,此举也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公测的开始,距离来到大众手中越来越近了。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出资1000万元,向5万个在深个人每人发放20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

该红包可于10月12日18时至18日24时在罗湖区辖内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3389家商户消费,商户涵盖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生活服务等各类别。红包不能转给他人或兑回至本人银行账户,超过有效期未使用的红包将被收回。

“深圳模式”或成样板

在国盛证券分析师宋嘉吉、孙爽看来,数字人民币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深圳模式或成样板、迅速推开。

国盛证券报告提到,此次活动由深圳罗湖政府与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等部门共同推进,目的为促进当地消费,操作形式简约,有“遍地开花”的可能。

报告称:

活动由深圳罗湖政府、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深圳政府服务数据管理局、工农中建四大行(以下简称“四大行”)深圳分行合作开展,活动主办方设立了客户服务支持专线。

活动会将个人报名时提交的个人信息(姓名、大陆手机号、第二代身份证号)提交给个人选择开立个人数字钱包的银行和礼享罗湖红包客服中心;活动还会将用户的手机号码提交给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可以看出,深圳公测目的为促进当地消费、拉内需,预约者个人信息由当地政府与人行共享,当地政府活动主办方负责客户服务,形式简约,我们认为,此模式或将 “遍地开花”。

此外,国盛证券认为,二维码、无卡方案受青睐,NFC+SIM卡方案仍需关注。报告提到:

当前我国个人银行账户分为I/II/III类,每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I类户,其中,I类功能最全,仅能通过柜面开立,II/III类功能受限,可通过电子渠道开立。

此次活动中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可通过电子渠道开立,或为当前的II/III类银行账户,为无卡方案,有利于增加II/III类账户使用频率。

综上,此次公测不要求用户手机具备NFC功能,但我们认为,如欲使数字人民币替代现金,实现离线支付,需要卡配合的NFC方案仍然值得关注。

“消费券”型补贴成为新场景

本次数字人民币以红包这种消费补贴的形式向公众开放,是央行试点以来的一个新场景。华西证券认为,这就引发新的思考:能否用数字货币的方式实现疫情补贴、基于城市的补贴以及量化宽松的补贴?

华西计算机团队分析称,这些补贴的落地方式主要分两方面:

1)个人(C端):需要发放疫情补贴时,可直接将DCEP注入基于手机的数字钱包账户,并利用DCEP的可编程性限定该补贴只能进行一般性生活商品的购买。如果个人申报了失业状态,可限定数字钱包账户内特定比例的金额用于补贴缴纳保险,保障五险一金和养老账户的延续性。

2)企业(B端):如果有租赁办公用房,亦可直接将DCEP注入基于企业级数字钱包账户(对应银行账户),限定该补贴只能进行租金支付。

该团队认为,用数字货币的方法重新组织补贴,不仅能够放大补贴的层级,而且能够扩大补贴的类别、种类,完善社会功能。本次红包试点正是G端场景应用的开始,未来数字货币将在G端广泛应用并与C端小额高频零售场景持续交互,未来C /B /G三端联通,七大场景大生态闭环将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

重塑支付格局?

华西证券还注意到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本次试点采用了相对独立的数字货币钱包APP“数字人民币”,同样是多次试点以来的新尝试。

华西证券认为,相对四大行的“分头行动”,银行系主导推出相对统一的数字货币钱包APP或更有利于公众侧推广,并集中力量进行场景运营,有望改变当前由支付宝与微信垄断的支付格局。

该团队报告称:

过去数年,C端支付一直由支付宝/ 微信支付两巨头寡头垄断,支付格局颇为割裂,假设银行系数字钱包能独立推出,四大行集中推动下支付入口或逐步重回银行侧,支付格局也将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需要依托国有银行进行数字货币钱包开立,但红包的领取和使用无需和特定银行账户(银行卡)绑定,体现了DCEP的松耦合特性。未来,从个人消费者的直观使用体验来看,松耦合、双离线、匿名可控将是数字货币相较第三方支付的三个技术优势。

此外,华西证券还提到,本次罗湖区试点中,测试对象已经开始转向深圳市全体社会人员,接近“全公开”测试。与此同时包括POS机在内的商户基础设施也已经在3000余家商户完成改造,进展超预期。该团队判断数字货币整体推进正在加速,不排除年内落地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