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违规要小心了!监管加快重拳出击,约谈、处分、限高消“组合出手”

李琳娜
私募监管强化“组合拳”

基金产品未在指定监管部门备案等乱象,曾经在私募行业屡见不鲜,但现在已成有关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

近日,深圳证监局官网发布了《关于深圳前海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到我局接受监管约谈的通知》,《通知》指出该公司存在基金备案和信息披露以及承诺投资收益方面的违规现象。

去年年底至今,监管层曾先后发布私募基金备案通知和加强监管的规定,剑指私募基金行业存在的各类乱象,扶优限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违规承诺最低收益 执行人被限制高消

10月23日,深圳证监局发布监管约谈通知,对深圳前海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核查发现,该公司存在部分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后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及最低收益、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填报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等违规情形或违规线索。

深圳前海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4000万人民币,联合创业资本管理集团(深圳)有限公司为其100%控股股东,徐志强为法定代表人兼实际控制人。

今年4月,该企业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当前法人代表徐志强也因自身失信被限制高消费。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至今,在协会上备案的基金产品共有7个,但最近的一次产品备案已是2018年,至今没有新增备案产品,在其产品信息披露中,半年报和年报都存在未披露记录。

对超4000家私募开展自纠自查

近年来,深圳私募基金行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私募机构,也给行业自律和监管带来较大挑战。

截至2020年10月,深圳市共有448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15735只基金,这一规模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4641家管理人,25785只基金),略高于北京(4343家管理人,15142只基金);

从管理基金规模上看,深圳以1.91万亿元位列第三,北京和上海分别有3.47万亿元和3.38万亿元。

2020年6月11日,深圳证监局向辖区各私募基金管理人下发了《关于组织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自查自纠的通知》。

截至 2020年8月31日,已有545家私募机构在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完整填报了自查自纠情况,占辖区已登记私募机构的12.1%。另有165家机构已填写自查自纠底稿但未上传自查报告等附件材料。

在自纠自查中,有不少机构主动发现问题,问题类型主要包括:产品未按规定备案、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未如实填报或更新信息、经营范围不符合中基协产品备案要求等。

“扶优”“限劣” 私募监管持续强化

今年9月1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募集资金、规避合格投资者要求、不履行登记备案义务、异地经营、集团化运作、资金池运作、刚性兑付、利益输送、自融自担等行业不规范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严令禁止,旨在让私募行业回归私募和投资的本源。

此外,监管在“限劣”的同时加快“扶优”。自今年2月7日起,中基协对持续合规运行、信用状况良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试行“分道制+抽查制”方式办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

私募基金行业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的行业,与公募基金相比,其风险外溢性较弱。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将合规作为头等大事,保障投资人资产和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监管进入常态化、细节化,力度越大越能提高私募的门槛,规范市场主体防范金融风险。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