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外资大量流入我国债市 是否改变了中国债券市场的格局?

外资作为传统的边际力量,正逐步向核心定价因素靠拢,久期策略不重叠,暂时对内资机构策略影响不大!

发生了什么?

今年以来,外资增持中债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在当下,众多主流金融市场正处于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环境中,同样作为全球化的无风险利率之一,中国国债的吸引力逐步显露。

在外资有意流入中债的同时,我国的监管亦在推进中债国际化的进程,比如OFII额度的取消。而近期,里程碑式的事件之一,便是中国国债成功纳入富时罗素世界国债指数WGBI。

至此,世界三大主权债券指数均将我国国债纳入其中,这三大指数及富时罗素WGBI,彭博巴克莱BBGA和摩根大通GBI-EMGD。

在国债悉数被纳入这些知名指数后,由此也引导了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债市。

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的跟踪数据,截止今年8月,流入我国债市的外资已达570亿美元,而且他们还预测,到今年年底,还将会有490亿美元流入。

根据中债登、上清所的债券托管数据,外资持有中债的托管规模逐年走高。截止今年9月,境外机构持有国债规模已经高达1.68万亿之巨,持有政金债也达到了8460亿的水位。

图1:外资持有国债、政金债的托管规模

资料来源:wind

值得关注的是,9月的托管数据还显示,当月外资净增持国债770亿元,净增持规模在所有细分类型的金融机构中,仅次于城商行、券商和非法人类产品,排名第四,表现耀眼。

图2:9月细分类型金融机构增持国债规模

资料来源:wind

那么,外资今年大幅流入中债的逻辑是什么?对近期国债现券策略又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