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天风证券
未来十五年可能仍然需要4%-5%的水平。

本文作者:孙彬彬、陈宝林,来源:固收彬法 (ID:gushoubinfa),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摘要: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能指发展中国家中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限可能是高收入国家中的较低水平。具体对应当前对应现价15000至20000美元、不变价10000至150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也并非固定的,重点在于中国在世界的相对位置。

根据测算,未来十五年可能仍然需要4%-5%的水平,当然这也取决于全球经济状况。一方面政策对未来增长还有诉求,另一方面政策目标由绝对目标改为相对目标,这意味着未来逆周期政策更加关注相对变化,不是简单追求单方面增速目标。

回到当下,具体政策举措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五中全会更加详细的会议信息,但是从上述政策思路可以合理估计对于2021,作为十四五开局,目前预期增速水平完全在目标之上,所以未来一个阶段总体政策调控可能仍然以防风险和稳增长平衡为主,我们需要适应这个政策环境。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公报提出了2035的远景目标,其中明确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此该如何理解?我们尝试进行讨论。

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是什么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的概念并非国际通用概念,最早见于邓小平在1987年完整表述的三步走战略:

“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〇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目标不高,但做起来可不容易。”[1]

如果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四千美元的表述以及当时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们认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能指发展中国家中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限可能是高收入国家中的较低水平。

中科院每年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对“中等发达国家”进行了明确定义,例如2011年国新办发布会就明确表示,“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三类:排名21到45位的国家是中等发达国家,排名46到80位的国家是初等发达国家,排名81位到131位的国家为欠发达国家。2005年中国排名70位。”[2]

从世界银行收入划分来看,中国目前是中等偏高收入组,如果按上面的分析,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预计达到目前东欧国家水平,对应现价15000至20000美元、不变价10000至15000美元。此外,世界银行每年都会对划分标准进行调整,因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也并非固定的,重点在于中国在世界的相对位置

[1] http://cpc.people.com.cn/GB/33839/34943/34980/2632698.html

[2] 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zky/Document/845764/845764.htm

未来十五年隐含增速目标是多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数据处理细节,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数据验证。

美元现价直接使用人均GDP现价和平均汇率折算。例如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人民币70,891.78元、平均汇率6.91%,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人均GDP=10262美元。

美元不变价GDP的处理相对特别。例如当前美元不变价人均GDP(2010年价)为8254美元,具体计算过程如下:2010年人均GDP为人民币现价30,807.93亿元,平均汇率6.77,折合4550.47美元;然后通过中国各年平减指数(GDP指数:人均GDP)可依次推算未来各年美元不变价人均GDP。概括而言美元不变价GDP是将本币不变价GDP按固定年份(例如2010年)汇率换算而来。

人均GNI(国民收入)的处理则又有不同。人均GNI使用近三年汇率均值下滑汇率波动,同时使用该国GDP平减指数和全球通胀(SDR Deflator)之差来消除价格影响[1]。直观理解就是,该国当年本币不变价GNI按最近的汇率转换成美元值。因而通常收入划分和美元现价GDP更为一致(特别是汇率的处理),而与美元不变价GDP往往有偏离。

综合而言,“中等发达国家”的相对位置主要取决于现价GNI/GDP,因而可以按现价倒推名义GDP增速并进一步得到实际增速的估计值,这里我们忽略汇率和人口的相对变化。

2019年中国人均GDP现价10,262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000至20000美元,假定未来经济较中国发达的国家GDP名义增速3.96%(过去20年全球GDP增速,略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对应未来15年中国名义GDP增速6.46%-8.39%(美元值)。金融危机以来中国GDP平减指数均值2.95%,其中2019年由于数据口径调整变化较大予以剔除,假设未来继续保持这一水平(可能更低一些),则未来实际GDP增速在3.51%-5.44%的区间。

当然,这也取决于未来全球增长状况,如果全球经济增速下行,那么对应的GDP增速目标也可低一些。

[1]https://datahelpdesk.worldbank.org/knowledgebase/articles/378833-how-are-the-income-group-thresholds-determined

https://datahelpdesk.worldbank.org/knowledgebase/articles/378829-what-is-the-sdr-deflator

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从上面的测算可以得到两点信息:一是政策对未来增长还是有诉求,考虑人口内外诸多因素,未来十五年可能仍然需要4%-5%的水平,这一方面符合中国经济下台阶、潜在增速整体下行的事实,另一方面体现行稳致远的政策要求;二是政策目标由绝对增速目标改为相对目标,这意味着未来逆周期政策更加关注相对变化,不是简单追求单方面增速目标。IMF预计全球经济负增长而今年中国是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此前亦有学者提出“相对增长率”评估方法[1],因而今年的政策思路可能也会是未来十五中,至少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政策思路体现。

回到当下,具体政策举措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五中全会更加详细的会议信息,但是从上述政策思路可以合理估计对于2021,作为十四五开局,目前预期增速水平完全在目标之上,所以未来一个阶段总体政策调控可能仍然以防风险和稳增长平衡为主,我们需要适应这个政策环境。

[1]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00415/herald/309c02f70b96b313b699c1d85bfc8357.html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