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PMI:这些细节变化值得关注

郭磊
最新PMI的特征是复苏结构向服务业切换;但同时制造业景气也大致能够维持,库存低又为投资继续回升留下空间。经济可以平稳向疫苗问世后的第三波修复脉冲过渡。

报告摘要

第一,10月PMI的结构是综合PMI上行,其中制造业小幅向下,服务业继续往上。

第二,按照统计部门曾经的解释,综合PMI对GDP反映度更高;只是综合PMI是同步,制造业PMI是先行指标。从这一角度看,制造业回落似乎代表经济原发动能有放缓。但这里需注意两点,一则单月小幅回落并不等于趋势(今年5月、8月都曾出现),近年季节性也是10月弱于9月;二则经济第三波动力即疫苗影响和典型的补库存周期尚未形成。

第三,制造业PMI何以回落0.1个点?简单看,大中企业基本持平,拖累主要来自于小企业PMI 0.7个点的回落。进一步拆解,小企业的内需订单和原材料库存是主要下拉项。小企业状况的摇摆可能一则与建筑业景气放缓有关;二则与供应链影响有关,统计局解释随境外疫情反弹,企业面临进口原料采购周期加长,运输成本增加等压力。

第四,数据也有不少亮点,一是外需订单继续偏强;二是两个价格指标均有反弹;三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继续好转;四是8月以来这轮服务业加快修复的过程仍在继续。

第五,总的来看,10月PMI还是积极的。我们曾指出“三季度GDP和疫情前的差距主要在服务业上”,而最新PMI的特征是复苏结构向服务业切换;但同时制造业景气也大致能够维持,库存低又为投资继续回升留下空间。经济可以平稳向疫苗问世后的第三波修复脉冲过渡。

第六,关于10月经济,亦可参考我们另一篇报告《从10月BCI数据看企业状况》。

正文

10月PMI的结构是综合PMI上行,其中制造业小幅向下,服务业继续往上。

10月制造业PMI为51.4,回落0.1个点;非制造业PMI为56.2,回升0.3个点。

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的综合PMI为55.3,上升0.2个点。

按照统计部门曾经的解释,综合PMI对GDP反映度更高;但综合PMI是同步,制造业PMI是先行指标。从这一角度看,制造业回落似乎代表经济原发动能有放缓。但这里需注意两点,一则单月小幅回落并不等于趋势(今年5月、8月都曾出现),近年季节性也是10月弱于9月;二则经济第三波动力即疫苗影响和典型的补库存周期尚未形成。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份开始发布月度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时曾对这一指标做出解释,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将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进行加权求和,权重通过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计算而成。从与GDP增速的时差相关分析结果看,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相关性高于制造业PMI,相对于GDP增速来说,综合PMI产出指数是同步指标,制造业PMI是先行指标。

换句话说,服务业会受制造业影响,表现略有滞后;即当前服务业的景气是受前期制造业景气影响的。从这一角度看,制造业回落似乎代表经济环比原发动能已有所下降。

但这里还需注意两点,一则PMI是一个环比,单月小幅回落并不等于趋势,今年5月、8月都曾出现单月回落后来继续趋势向上的情况。从近年数据特征看,10月在季节性上也会略弱于9月。

二则如果我们把贸易企稳、必需消费品正常化视为年内第一波动力,基建地产回升、可选消费回暖视为第二波动力,经济第三波动力即疫苗对于服务业和全球贸易的影响尚未形成。

制造业PMI何以回落0.1个点?简单看,大中企业基本持平,拖累主要来自于小企业PMI 0.7个点的回落。进一步拆解,小企业的内需订单和原材料库存是主要下拉项。小企业状况的摇摆可能一则与建筑业景气放缓有关;二则与供应链影响有关,统计局解释随境外疫情反弹,企业面临进口原料采购周期加长,运输成本增加等压力。

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是回升0.1个点、回落0.1个点、回落0.7个点。显然拖累主要来自小企业。

从分项构成来说,制造业PMI是由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原材料库存5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其中新订单持平,但小企业新订单下滑达1.4个点;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分别下滑0.5、0.3个点。而这两个指标中,小企业的下降又是最显著的,小企业原材料库存下滑达2.1个点。

第一个原因可能与建筑业的影响有关。建筑业PMI本月为59.8,低于上月的60.2,属于过去四个月以来首次站在了60以下。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原材料采购节奏受影响。统计局解释说随着近期境外多国疫情出现反弹,企业面临进口原料采购周期加长,运输成本增加等压力。

数据也有不少亮点,一是外需订单继续偏强;二是两个价格指标均有反弹;三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继续好转;四是8月以来这轮服务业加快修复的过程仍在继续。

10月PMI数据的亮点也有不少:

一是外需订单显著偏强,尤其是小企业的订单指数,上行达5.2个点。

二是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回落0.3个点和0.7个点。价格反映制造业供求平衡的结果,是利润的综合影子指标。

三是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继续好转,本月这一指标为59.3,继续创年内新高。

四是服务业PMI在继续上行,8月以来这一指标已是连续第三个月上升,显示服务业在这一阶段的修复有所加速。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2%,持平上月,连续4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企业对行业持续复苏较为乐观。

产成品库存回落幅度较大,单月环比3.5个点的下行显著超季节性。在新订单整体高位持平的背景下,这个过程算是中性,它既包括部分行业需求放缓或前期供给增长过快后的主动去库存,也包括一些行业需求较好、库存消化。库存下降为未来增加产量和产能留下了空间。

产成品库存为44.9,环比回落达3.5个点,回落幅度近年少见。我们理解就疫情后的经济来说,库存的环比变化不能拿正常阶段对比。

如果新订单回落,叠加库存回落,就意味着企业预期比较悲观带来主动去库。

但本月新订单高位持平,出口订单上升,这种情况下的库存下降算是中性。我们理解它既包含主动去库存,即部分行业需求端放缓(如地产下游),或前期供给增长过快(如必需消费品);也包括被动去库存,即需求较好所带来的库存下降(如汽车、化纤等行业)。

总的来说,库存水位决定当前的产量水平能不能支撑,库存下降为未来增加产量和产能留下了空间。

总的来看,10月PMI还是积极的。我们曾指出“三季度GDP和疫情前的差距主要在服务业上”,而最新PMI的特征是复苏结构向服务业切换;但同时制造业景气也大致能够维持,库存低又为投资继续回升留下空间。经济可以平稳向疫苗问世后的第三波修复脉冲过渡。

在前期报告《GDP和疫情前的差距主要在服务业上》中我们指出:三季度GDP和疫情前的差距主要还在服务业上。三季度工业加值同比增长5.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

最新PMI的特征是服务业继续改善,复苏结构向服务业转换;但制造业景气也能够大致维持,新出口订单还在继续上升。库存调整又为补库存和投资回升留下空间。

在这样的数据趋势下,经济可以平稳向疫苗问世后的第三波修复脉冲过渡。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

本文来源:郭磊 (ID:glmacro),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