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已经告一段落,但真正决定全球市场命运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参议院的归属已取代美国大选成为了目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个结果将于明年1月5日尘埃落定。
可以说全球市场会不会再度大逆转,拜登未来两年的政策会是什么样的走向,就都看这一天了。
目前,在参议院改选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占据50和48席,佐治亚州的2个席位成为两党最终全力争夺的目标。
由于双方的四名候选人都没有拿到获胜所需的50%半数票,根据规则将于1月5日进行决选(runoff),确定席位最终归属。
如果结果是50-50,那么哈里斯作为拜登任命的副总统将会顺理成章成为参议院议长,民主党将一统国会,牢牢掌握华盛顿的权力。拜登在提名人选方面(包括内阁人选)会有极高的自由度,其立法议程的大部分内容也有很大可能会在国会畅行无阻。
但如果共和党继续控制参议院,那么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就可以行使权力,对拜登的政策构成牵制。因此,参议院的选举结果对拜登日后的政策方向和施政空间影响深远。
在拜登胜选后,共和党参议员全国委员会立即发推特称:“参议院是最后一道防线。”为了这至关重要的两席,两党均各自募集了高达上亿美元的竞选资金以决胜佐治亚州。
佐治亚州翻蓝可能性低,但几率有上涨
从周二大选开始到周五,美国三大股指接连飙升。高盛认为,从这种信号来看,市场并不喜欢不确定性,大部分人仍然预期美国还是“跛脚”政府,也希望可以看到之前经济政策的延续,也就是说政府对企业加税和加强监管的可能性较低,但财政刺激规模可能会大跌。
高盛表示,尽管目前看来佐治亚州翻蓝可能性小,但市场暗示这种可能性越来越高了。拜登的胜选让其之前的许多政策许诺有了更大的实现可能,这其中包括超过2万亿美元的抗疫财政支出、基础设施一揽子计划,以及提高公司税率。
如果民主党一统国会,拜登有望推行更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高盛提出,更大的经济刺激和更多的政府借贷会为周期性股票带来更高收益,这有利于金融业,但对长期、高增长科技股不太友好。
同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计划和增税政策也将被提出以应对本次疫情。2017年税制改革的受益者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公司费率、医疗保健部门的部分部门或将接受监管审查,一些能源公司也可能会被迫应对环境方面的更严厉监管。
摩根士丹利对此持不同观点。其认为即使民主党掌控参议院,拜登也只能通过极有限的途径进行适度增税,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摩根士丹利认为,民主党会优先考虑赤字而非征税,市场调查也显示大众对赤字更加宽容。但投资者仍需对高税率的可能性保持谨慎,尽管2021年应该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关键政策的滚动到期,如《减税与就业法案》有效期将至,拜登可能会在未来采取行动。
如共和党继续控制参议院,经济政策将截然不同
目前,市场已经降低了他们对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增加的预期。对于拜登来说,如果共和党在1月5日取得了佐治亚州的这关键两席,如何在这样一个两党分裂的政府中达成共识将成为他制定各项政策的最大难题,他许多计划实施的可能性会非常低。
参议院极有可能反对拜登提出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计划,继续采取相对消极的财政政策,财政刺激规模会大幅下降。
民主党之前提出用3万亿美元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而共和党的方案是5000亿,这也充分传递出了二者巨大的分歧。
共和党对参议院的控制同样意味着,在2022年前,税收都绝无增加的可能,目前的税收政策会一直保留,这对高科技成长股等是利好的。
同时,尽管两党目前都倾向于对科技公司加强监管,但是具体情况仍然很难达成共识,因此摩根士丹利认为监管方面仍然难以有关键性的改变。
如果没有参议院的控制权,拜登想要以可能推高通胀的方式改变劳动力市场法规的愿望,也极难实现。
美联储或将面临更大压力
目前由于参议院控制权悬而未决,美国政治两极分化,具体法案可能要等到2021。市场普遍认为,如果之后财政刺激不到位,支撑美国经济的更大压力只能由美联储承担。
在上周美联储FOMC会议后的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也支持了这种观点。他提到,美联储尚未考虑缩减资产购买的力度,绝对有必要实施财政支持政策。美国经济的复苏好于预期,但在实现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汇丰在近期研报中表示,如果美国疫情数字像欧洲那样快速飙升导致抗疫封锁措施收紧,或者当前由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与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迟迟难以就财政刺激达成共识,那么美联储就会面临不得不加大资产购买的境地。
这将为风险资产以及资金向新兴市场的流动提供一定的支撑。迄今为止,市场预期也反映着美联储会加大QE,而非减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汇丰同时也提到,如果美国经济出现复苏,根据复苏程度的不同,市场也会预期美联储要在某个时点缩减当前的购债规模,可能导致2021年某个时点海外市场出现异常小规模的“缩减恐慌”。
此外,鲍威尔的任期将于2022年2月到期,届时拜登是继续让他执掌美联储,还是任命新的人选,也将是市场高度关注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