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的这一周,是否显得过于平静了?过去一周显然信用债的相关风险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股市整体波幅不大的情况下,转债的平静显得理所当然——但经验上,转债并非如此。一部分转债投资者可能会比较熟悉“债市风险——债基赎回——转债承压”这个链条,逻辑上通顺、以往也确实有这样的表现印证,但这次是否就要例外了?
- 这是由于我们把门槛设在20bps,转债市场不会对债券市场的微小变动做出反馈;
- 转债市场的反应有一周左右的时滞,而在股市没有更大的变化时,估值压缩在3周左右的时间完成;
- 这只是收益率变化带来的影响,如果换成“利差”则要小得多——换句话说,从一开始,转债估值对信用利差就没有统计上的反应。
因而,一种理解是:债基净值还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以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来看,市场对信用风险讨论热度到达顶点的11月12日,其下跌0.03%——虽有波动,但相比于今年5月来看,级别要小得多(下图)。当然,当天确实不乏净值大幅调整的个例,但这并不代表全市场——以披露了三季报的基金为样本,当日净值波动超过0.2%的纯债基金(不含二级债基)有10个,而样本有1455个。
以及,是否转债市场的投资群体比之前更加脱离债市了?这一点需要数据验证一下。仍以披露最为透明规范的公募基金来看,只考虑季报转债持仓1亿元以上的产品,我们可以得到其信用债、股票等资产的加权仓位(如下图)。可以看到,趋势是存在的:2017年的四季度以来,这些大量持有转债的产品,信用债加权仓位就在不断降低、股票仓位相应提高,且二者在今年三季末分别迎来了新低、新高——但我们并不准备说,转债与债市就此隔离了,因为从数字上看,信用债仓位也不过从70%附近降至62%附近,趋势是存在的,但绝对量上看,转债与债市之间的联动链条依然存在。
我们的结论:
- 债市依然能影响到转债市场,但实际上要通过流动性传导到转债上(基金赎回),而非单纯的信用利差乃至一些信用风险的个案。转债市场不会对债券市场的微小变动做出反馈,当下转债市场估值的稳定,除了股市等因素外,更多还是由于债市没有累积出足量的波动——以及,即便积累完成,转债也有略长于一周的时滞;
- 就转债自身来看,估值的压力是结构性的,我们预计大盘及债性品种先受到影响,而尤其纯粹高溢价、股性不强的品种,往往即便是冲击过后,也难以回到原位。相应地,股性品种受影响小,也是我们更看好的局部。
本文作者:杨冰、房铎、陈健恒,来源: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