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疫苗有效性95% 称无严重不良反应 马斯克确认感染新冠 纽约市再关学校

全球累计确诊逾5648万例,死亡逾135万例。据Worldmeters数据,美国单日新增超13.5万,印度超4.5万,巴西超3.4万,意大利超3.4万。辉瑞/BioNTech疫苗公布最终数据,有效性95%,称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马斯克确认感染新冠病毒。纽约市再度关闭学校。

全球累计确诊逾5648万例,死亡逾135万例。据Worldmeters数据,美国单日新增超13.5万,印度超4.5万,巴西超3.4万,意大利超3.4万。辉瑞/BioNTech疫苗公布最终数据,有效性95%,称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马斯克确认感染新冠病毒。纽约市再度关闭学校。

纽约市再度关闭学校

纽约市长白思豪当地时间周三宣布纽约市将关闭所有公立学校,恢复在线远程教学,约30万学生受影响。据悉,此次闭校与纽约市连续一周新冠检测阳性超3%有关,意味着纽约市正经历着第二波新冠疫情。

马斯克感染新冠

今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确认感染新冠病毒。

上周,马斯克曾经在社交平台发布吐槽称:“一些非常虚假的事情正在发生。今天进行了四次测试。两次呈阴性,两次呈阳性,使用的是同样的机器,护士也是同一个人。”

此前,马斯克称,正通过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试,正式结果还要等待24小时。有典型的感冒症状,目前为止没什么异常。

马斯克9月28日的《Sway》播客节目中表示,他与家人均不会接种新冠疫苗,因为新冠对他和孩子们都不构成威胁。此外,他表示不应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封锁政策。

6月30日,马斯克发布推特称:“新冠确诊病例数中混杂着一些假阳性。”此前,他还发推称“儿童对新冠基本免疫”。

有效性95%!辉瑞/BioNTech疫苗公布最终数据 称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

辉瑞公布其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最终分析。

最终疗效分析显示,辉瑞和BioNTech联合研发的候选新冠疫苗BNT162b2显示出95%的有效性,并且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

据统计,该疫苗是全球首个获得完整三期临床试验分析的新冠候选疫苗。

辉瑞表示,此次试验共有44000名志愿者,50%的人群作为实验组注射疫苗,50%的人作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最终确诊病例中,空白对照组162例被感染,而实验组只有8例被感染。在10例重症患者中,有9例属于空白对照组。

辉瑞还表示,该疫苗可预防任何类型的新冠——包括轻症和重症;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它的有效率是94%,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此外,该疫苗的有效性在不同年龄、种族方面都保持了一致性,最严重的3级不良反应是疲倦(3.8%)和头疼(2.0%),而老年人则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该公司还表示,辉瑞和BioNTech计划在几天之内向FDA申请紧急使用授权(EUA),这使得疫苗大规模上市迫在眉睫。

美国联邦卫生官员表示,第一批疫苗将会提供给高暴露人群,比如医疗工作者和志愿者,以及最易患这种疾病的人群,例如老年人。

该疫苗的上市,将打破疫苗开发速度的记录——毕竟新冠疫苗从立项到研发还不过一年,而此前开发一种疫苗则需要数年的时间。

辉瑞还认为,若FDA批准疫苗,公司将在今年年底之前提供多达5000万剂疫苗,到明年年底时可提供多达13亿剂疫苗。

在这些疫苗中,美国占到了约一半的供应量(1250万人,2500万人次),这在美国3.3亿的总人口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根据政府与辉瑞公司达成的价值19.5亿美元的协议,所有美国人将免费获得总剂量为1亿剂的该疫苗。

福奇:对新冠疫苗不寄予厚望 

关于最近两家公司宣布开发出有效率达到90%以上的新冠疫苗,福奇表示,如果有一种有效率达到75%的有效疫苗,我就会感到非常高兴了。 我当然希望有一种有效率更好的疫苗,但是坦率地说,我并不寄予厚望。”

福奇进一步指出, “使用一种新的平台来检测两种疫苗与以往的做法不同,这种平台以前从未用于检测在那些得到批准且药效如此高的疫苗。”

福奇是美国免疫学家,现任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被公认为是世界领先的传染病专家之一,也以坦率地发表看法而备受瞩目。

美食药局授权首个新冠居家快筛试剂 30分钟内出结果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全美第一款新冠病毒快筛检测试剂的紧急使用授权,该试剂将能让民众全程在家进行病毒检测,且结果会在30分钟内出炉。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紧急使用授权,授予加州制造商卢西拉健康公司(Lucira Health)生产的单次用快筛检测工具。

这一分子检测试剂是由民众自己采集拭子样本,再通过该试剂检测其中的病毒遗传物质。检测结果会在3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显示。

此前于10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表示,该局7月更新了指导方针,具体说明了家用检测试剂的标准,即要求试剂的操作简单,普通人也可以进行。不过,之后没有公司提交关于此类产品的申请。一些官员担心,企业或认为该指导方针所提出的要求难以达到。

卢西拉公司所发开的试剂满足了使用简单的要求。据该公司网站消息,检测试剂售价将低于50美元。

第三次流行将至? 韩国时隔81天新冠日增回升至300例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18日通报,截至当地时间当天0时,该国新增31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29311例。当日为韩国单日新增病例自8月29日(323例)以来,时隔81天再次升至300例以上。韩国或即将迎来疫情“第三次流行”。

近来,韩国疫情并不是以某特定设施或集体为中心暴发,而是以家庭熟人聚会、体育设施、桑拿、职场等日常生活空间为纽带,同时多处暴发集体感染,导致确诊患者急剧增加。

18日通报的新增病例中,社区感染病例245例,其中首都圈多达181例;另有境外输入性病例68例。当天还新增2例死亡病例,累计死亡496例。

报道指出,仅从统计上看,继2月至3月以大邱、庆北为中心发生疫情第一次大流行、8月至9月以首都圈为中心的第二次流行后,“第三次流行”或将逐渐成为现实。

韩国政府为遏制疫情扩散势头,决定以首都圈、光州和江原的部分地区为对象,将“保持社交距离”措施从1级提升至1.5级。但由于感染途径过于广泛,有人担心,很难切断扩散势头。

欧洲第二波新冠疫情趋于缓和

席卷欧洲的第二波新冠疫情给各国防疫战线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近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国家纷纷收紧防疫措施,目前这一波疫情正趋于缓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地区每日新增病例数17日连续第4天下降。

然而,面对新一轮封禁措施,社会心理承受力明显减弱,专家呼吁民众保持耐心,遵守防疫规定,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承担起责任。

法国卫生总署署长萨洛蒙17日说,法国累计确诊病例首次超过200万例;目前法国新冠病毒基本传染数低于1,自11月2日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人数达到单日最高值以后,多项疫情指标均在下降,但新增确诊人数仍非常多。法国流行病学专家弗拉奥表示,法国第二波疫情正在得到控制,“代价是实施了第二轮封锁”。法国病毒学家、新冠疫情科学委员会成员利纳说,当前新增住院患者数量呈下降趋势,但重症床位的压力并未减轻。

意大利媒体报道,这波疫情中意大利病亡率约为1%,而春季第一波疫情时则一度超过10%,这一次医疗系统准备更充分,也积累了一定治疗经验。意卫生部长斯佩兰扎16日说,意大利疫情曲线趋于稳定,最近一系列管控措施收到成效;德国总理默克尔16日表示,德国新增确诊病例数不断上升的态势已被打断,但趋势尚未逆转,风险仍广泛存在。

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等中东欧国家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则继续攀升;人口近350万的波黑16日因新冠病亡75人,达到单日最高。

默克尔认为,为了巩固现阶段防疫成果,当前限制措施将继续生效。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16日呼吁民众一旦出现症状应请假居家、严格限制私人聚会、放弃一切庆祝活动、避免非必要旅行、避免在密闭空间逗留及非必要时乘坐公交等。

英国苏格兰17日宣布,从20日开始将部分地区防疫级别从3级调升至最高的4级,相应防控措施将持续3周。英格兰从11月5日至12月2日实施大范围“禁足”政策,要求本地民众除上学、锻炼、看病、购买生活必需品等活动之外,尽可能留在家中。

匈牙利近日开始实施更严格防疫措施,包括每日20时至次日5时实行全国宵禁、餐馆只允许提供送餐服务、大学生及中学高年级学生改为线上授课等。阿尔巴尼亚17日推行新举措,禁止10人以上聚集,婚礼、葬礼、议会选举集会活动一律取消。

瑞典继22时以后禁止卖酒后再次出台严控措施。首相勒文16日宣布,允许聚会的人数从此前的300人降至8人。

奥地利从17日起升级全国“封锁”措施,关闭除保障基本生活供应的超市、药店、银行等之外的所有商业设施;扩大“禁足”范围,全天禁止离开住所;所有中小学转为远程教学模式。

一些卫生专家将第二波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归于“新冠疲劳”,疫情长期化和防控常态化使一些欧洲民众滋生疲惫和懈怠情绪。欧盟卫生官员解释说,防疫松懈以及人们出于压抑和麻木而不愿遵守防疫规定,导致疫情迅速反弹。

瑞士广播电视台17日报道,瑞士卫生经济学家奥吉耶呼吁政府对不遵守防疫规定的人处以高额罚款,要求“故意无视社交距离和卫生习惯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日前在议会发言时说,病毒在希腊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聚会娱乐。德国政府则制作了一系列电视宣传片,将懒散居家描绘成抗疫“英雄事迹”,以鼓励人们最大限度减少外出和人际接触。

17日,波黑免疫学家协会主席卡拉迈西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波黑第一波疫情防控很成功,但应对第二波却很失败,主要是市民对遵守防疫规定失去了耐心。他鼓励市民遵守规定,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负责。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