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只是改变节奏,美联储宽松持续,黄金明年必定重回2000?

花旗认为,过去三轮黄金牛市最短的也有16个季度,在美联储短期内几无可能让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背景下,这一轮已持续8个季度的黄金牛市远未到结束的时候,12个月内甚至可能冲到2300美元上方。

近期海外疫苗研发好消息的接连出炉,令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抬升,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吸引力开始减弱。那么,这就意味着本轮黄金牛市就要终结了么?可能也未必。

花旗银行在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对于黄金的短线投机者来说,他们注重的周度或者月度的趋势,这种趋势自7、8月以来的确有所软化。而对于那些对短期趋势并不敏感的长期投资者而言,金价已连续多个季度走高,这种趋势也是50年来最强的之一,短期内也不会终结。

花旗认为,有大量深层次的因素在支持金价的这一长期趋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美联储宽松政策依然持续,短期内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几无可能。在这种背景下,金价在2021年重回2000美元/盎司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疫苗与经济反弹只会减缓上涨节奏

花旗认为,只要美联储继续维持鸽派态度,2021年疫苗的大范围铺开,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反弹,都只会短时间减缓金价上涨的进程,并不会改变黄金市场长期牛市的趋势。

今年以来,现货黄金已上涨20%,8月初一度冲到2000美元/盎司上方,但随后开始回落,目前价格为1863.57美元/盎司。

花旗认为,在实际利率持续位于低位以及美元走弱的背景下,全球负收益债券规模庞大、央行过于膨胀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难以回归正常、各国外汇储备日益多元化,这些因素都会促进投资者在金价回调时买入。

花旗预计,今年末金价可能在1900美元/盎司附近,但2021年会再度迎来明显涨幅,因此给出6-12个月目标价为2325美元/盎司。

花旗提到,在接下来三个月内,金价基本上会维持在1800-2000美元/盎司区间,在进入新年后可能会开始明显走高。花旗报告提到:

近期的市场支撑位在1850美元/盎司(9月与11月都是这样),这比三季度的纪录高位低10%,意味着虽然ETF的流入减缓,但投资者在价格走低时依然存在浓厚的买入兴趣。

从历史来看,过去几轮的黄金价格长牛都持续了很长时间,平均涨幅也非常可观。

花旗称,在货币自由兑换时代出现过三轮黄金长牛行情,分别是1971-1980年、2001-2007年以及2009-2012年,他们的平均名义涨幅达到20%,实际涨幅为16%。这三轮牛市中的前两轮持续长达27个季度,最后一轮略短,也有16个季度。

在目前这一轮黄金牛市中,金价已经连续8个季度走高,且每个季度的涨势都要比过去两轮牛市同期更强。

而至于牛市中间的调整,花旗强调,偶发性的抛售以及临时性的价格调整,在黄金牛市中都很常见。

穿越通缩与通胀

花旗认为,从金价的长期趋势来看,无论是在通缩时期还是通胀、再通胀时期,黄金市场都存在表现优异的可能。

报告提到,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其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QE)的研究,发现实际利率因素对金价表现最为重要,能够解释一段典型趋势中60-70%的价格变化。

花旗称,虽然实际利率没有在负值区间越走越远,但从决策者角度来说,他们始终希望能在中期内压制实际利率水平。而这又引申出两个关键点:

第一,黄金在当前这种QE环境中并非只是用作安全资产的避险工具,很大程度上会与股价走势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市场要下跌时,它又依然能作为对冲工具。

第二,美国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可能性降低,尽管这让短期内美元贬值的风险下降,但是却增加了美国中期内出台进一步QE的可能性。

花旗称,在2021年,美联储进一步进行QE、拉长所购买资产的加权平均久期、甚至是进行收益率曲线控制,这些都要比宽松政策退出引发“缩减恐慌”更可能出现。

两大因素成为金价的坚固支撑

花旗认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庞大规模,以及全球负收益债券的巨额数量,是可以在中长期内支撑金价的两大关键因素。

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为7.1万亿美元,按照目前的资产购买速度,到2021年这个规模将膨胀到8.5万亿美元。

花旗称,尽管规模如此之高,FOMC似乎并不关心未来如何让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而且增速相对减慢已经被定义为“新常态”。

花旗认为,这种快速的货币增发是否会引发通胀失控仍有待讨论,但是对于坚定的黄金投资者以及资管经理来说,在较长时间内美元贬值的风险是切实存在且可能需要对冲的。

在全球负收益债券方面,目前规模已经升至创纪录的16.5万亿美元。花旗认为,相比之下,这就让投资者持有黄金这一不生息资产的机会成本很大程度上消失了,令一些新的投资资金进入黄金市场,比如来自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资金。

除了这两大关键因素之外,花旗认为,2021年全球珠宝需求预计将飙升35%,同时各国央行在中长期内会继续扮演黄金净买入者的角色,这些也对金价带来支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