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央行MLF操作打破了惯例?

央行以往都在月中开展MLF操作,这次却是月末。究竟是为了托底,还是避免与财政集中投放“撞车”?这次是临时性质还是会延续下去?

11月30日周一,央行公告称,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开展2000亿MLF操作和1500亿逆回购操作。

这是央行今年首次月末进行的MLF操作,改变了今年以来MLF已形成的每月15日操作的惯例(遇节假日顺延)。

对于这次央行的“意外”操作,分析师从不同角度有所解读。

开源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为敩表示,永煤债券违约造成局部流动性紧张,因此央行投放2000亿MLF主要是托底,维稳市场流动性。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分析,“本次央行一反常态,在月末时点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且当天并无到期。我们认为央行在月末时点投放MLF,总体具有临时性特点,更多是为了应对当前市场形势变化。”

光大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则提到财政支出时点问题。

张旭认为,从操作的时间上看,如果于12月15日一次性大量操作MLF,那么既无法覆盖12月初的OMO、MLF到期,也容易和12月中下旬的财政集中投放撞车,所以11月30日先操作一次是非常有必要的。财政支出具有典型的季节性,通常在每个季度末,尤其是四季度财政支出力度较大,一般集中在12月份。财政支出对补充流动性具有积极作用,所以一般在大规模财政支出的时点央行会暂停逆回购操作。

中信明明称,本次MLF的操作具有信号意义,后续MLF的不定期操作将更为常见,银行负债压力和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压力也将在央行主动干预和财政支出加快的背景下有所缓解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