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销售持续火爆!乘用车连续5个月增长8%,新能源同比暴增近140%

乘联会称,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及批发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28.6%、136.5%。前三强企业销售均突破2万辆,特斯拉超过2.1万辆,五菱高达3.6万辆。

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持续火爆,新能源车同比零售翻倍。

全国乘联会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8.1万辆,同比增长8.0%,实现了连续5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

今年1-11月的零售累计增速-8.3%,较1-10月累计增速-10.2%提升2个百分点,体现行业的稳步回暖态势。

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7-11月增速保持强势态势。乘联会解释称这首先是宏观经济和出口市场超预期的回暖。其次是新能源车零售的翻倍回暖态势明显,推动车市走强。

此外,2021年1-11月的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700.2万辆,零售同比累计下降8.3%,今年累计销量同比净减154.0万辆,约占去年零售总量8.3个百分点。

今年零售下降主要是受到春节偏早和疫情因素对上半年影响225.0万辆,7-11月零售同比增加65.0万辆,如果12月保持11月的15.0万辆净增量,全年预计零售损失140.0万辆,下降7.0%。

分汽车类型来看,由于去年年末春节前购车启动较早,这也使今年11月传统车零售191.3万辆,同比增量5.7万辆,同比增速仅有3.1%,较10月的4.4%稍弱。近期个别地区出现新冠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也使零售回暖速度放缓。

新能源车维持强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新能源车零售16.9万辆,同比增量9.7万辆,同比增速136.5%,乘用车零售市场渗透率8.0%,成为乘用车零售增长核心动力。 

其中,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10月增长24.8%。插电混动销量3.0万辆,同比增长160.0%;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122.3%。

此外,11月电动车高低两端强势增长趋势明显,其中A00级销量4.8万,份额提升到纯电动的32.0%。B级占比23.0%,同比增长较强。

分汽车厂商来看,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头部企业表现优秀,前三强企业突破2.0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36070辆、比亚迪26015辆、特斯拉中国21604辆,前三强共占新能源车总量46.5%。

新能源车型零售量取得新突破,五菱宏光MINI零售33094辆,国产特斯拉MODEL3零售21604辆,环比增加77.91%,刷新了记录,规模优势逐步体现。

传统自主车企新能源持续走强,长城汽车、广汽埃安等也高增长,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依旧保持强势增长。

2021年乘用车市场预测应谨慎

对于未来,乘联会对汽车后市表达出谨慎乐观情绪。

展望未来,乘联会认为,今年受疫情影响厂商销量目标普遍下调,年底各汽车厂商营促销策略分化。豪华品牌受供给影响,经销商层面的年末冲量热情不高。考虑到明年1月超高增速的开门红是定局,因此今年不会年末大规模转移销量,很多厂商还是希望今年有较圆满的结局。

12月份我国进入乘用车市的冬季旺销期,历年年末增量核心推动力是中低价位的自主品牌的旺销。近两年低端市场严重萎缩,自主品牌分化严重,部分自主品牌渠道艰难,年末翘尾效应严重受阻,自主品牌市场集中度继续走高。

据统计,当前有8省、35个地级市的地方性促消费政策在年底前陆续到期,对年末的汽车消费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明年春节相对较晚,节前热销期延后,因此12月的零售不会太火爆。

新能源产品方面,伴随着北京增加放号两万张和上海的恐慌抢购新能源势头较猛,加之企业对新能源产销数量仍有很强的追求,预计年末最后一个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将环比持续高增长。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未来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有望持续走高,或将形成对二、三线城市的示范效应。从各大城市直营中心开始出清特斯拉试驾车的情况看,不论是Model 3和X的改款,还是Model Y的批量交付,都将为新能源高端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双积分政策的深入推进,2021年的新能源车在高低两端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各自增长15万辆应该是完全可能的。限购城市电动车增量发展与高端电动车的增长是有重叠的,非限购城市主流市场的电动车将逐步启动。

此外,新势力造车企业也进入稳定发展期,由于走高端化线路,目测销量以小幅稳步增长可能性较大。

即便如此,乘联会认为2021年增长仍有压力,首先是疫情期间各地车市促消费政策退出。2020年疫情之下的促消费政策力度很强,各地政府也出台组合措施推动以旧换新等政策,但这些政策基本都是2020年到期,未来地方政府真金白银的促消费支持政策应该是很难持续出台。今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增加号牌的短期措施,未来难以加码。

其次是入门级消费能力持续走弱。目前年轻人需求下降在购车端体现的下行压力特别大,叠加高房价的深刻影响,经济型传统车持续萎缩,自主品牌持续低迷。

第三是增换购需求放缓,疫情下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强力,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增换购需求快速爆发,2021年的增长动力可能下降。尤其是考虑到中美关系下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对2021年的市场预测应该乐观基础上相对谨慎。

对于汽车芯片的短缺问题,一些业内人士也对国内汽车业的生产端表达了一定的担忧情绪。

德国汽车芯片供应商大陆集团、博世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上周警告称,全球半导体零部件短缺可能影响中国汽车的生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副秘书长李少华在《汽车评论》上也表示,根据调查,芯片短缺将对一些公司2021年前三个月的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但不会对全年的产量造成太大影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