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开源证券:多重因素共振向上,看好龙头和周期性环节

开源证券
锂电池将迎三大主力需求市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自行车的高增期。

2021 年将是多重共振向上的一年,看好优质龙头和景气度向好的环节

目前看,行业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带来锂电产品性价比持续提升,下游三大主力需求市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自行车)已迎来高增的临界点;展望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平价和新产品周期将带来渗透率加速提升、新能源大规模上网必配储能、电动自行车重量强约束等多重因素推动锂电池需求加速向上。从供给端看,行业过去经历两三年低谷期,竞争格局、产能、资本开支等方面持续优化,建议关注高技术壁垒环节竞争格局的持续集中以及周期性环节供需格局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长期,我们推荐优质赛道中具备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宁德时代;中期,我们看好中上游产业链各环节龙头的进化能力,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新宙邦、当升科技、科达利等公司受益;短期看,磷酸铁锂、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环节景气度向好,优质供应链中的二线龙头有望表现出较好业绩弹性,德方纳米、中科电气、亿纬锂能等公司受益。

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向好,优质龙头迎来战略性产业机会

1、需求端:新能车、电动自行车、储能共振向上。新能车将迎平价时代:2020 年电池包成本下降明显(三元方形电池包报价0.775 元/ Wh,比年初下降 20.5%;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包报价 0.625 元/ Wh,比年初下降 28.6%),新能源汽车竞争力逐步凸显,2021年渗透率加速提升趋势确定;电动自行车“铅酸替代”:此外,新国标推动电动自行车市场由铅酸替换成重量只有1/4的锂电池;风光上网标配储能:新能源大规模上网拉动电化学储能需求成为锂电池需求新的增长极。

2、供应端:电池安全性加重考核,优质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用动 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对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以当前技术路线看,磷酸铁锂、中低镍三元路线可以满足这一规定,而高镍三元 需要进一步的技术进步,具备强大研发实力及产品一致性优势的龙头企业受益, 低端产能将因此出清,电池环节或迎来新一轮洗牌。展望2021年,新增车型将集中在特斯拉、戴姆勒、大众、宝马、蔚来、广汽等车企,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宁德时代、LG化学居多;此外,新进入戴姆勒、大众体系的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扩产提速的 SKI 等将迎装机高速增长;相关供应链受益明显。

看好周期性环节的弹性:以正极、电解液产业链为主

磷酸铁锂正极、电解液环节在2019-2020H1已经经历行业洗牌,集中度已明显提 升,2020 年11月已验证旺季龙头产品供不应求逻辑。展望2021年,磷酸铁锂、 六氟磷酸锂新增产能增速或低于需求增速,预计龙头企业产品仍会出现供应偏紧 局面。且正极、电解液环节的定价机制多为“成本加成”,当前原料价格中枢普遍处于历史底部,锂盐、六氟磷酸锂等仍有涨价空间,涨价向下游传导速度快。建议关注周期性环节景气度持续提升带来的弹性机会。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超预期等。

正文内容

1、 需求: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自行车需求高增期来临

1.1、 新能源车平价时代即将来临

动力电池性价比快速提升,新能源车与油车平价时代或临近。当前终端新能源车To C端消费逐渐占据主力需求,电动车性价比是消费者考量的主要因素。动力电池系统占据新能源车制造成本的30%-50%,是新能源车降价的主要着力点。

2020 年以来,电池环节降价明显。根据CIAPS 数据,当前国内三元方形电池包报价 0.775 元/Wh,比年初下降 20.5%;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包报价0.625元/ Wh,比年初下 降 28.6%。电池环节价格下降较快,结合10月畅销车型来看,5万元以下的高性价比车型已经出现且销量表现亮眼。预计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平价时代即将来临,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将迎来拐点。

全球车市电动化浪潮来临,2021年是增速提升的一年。

中国、欧洲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托底,美国新能源发展理念或积极转变。综合国内双积分政策和欧洲减排新政的规定、各大车企的销量预期,我们预计2020-2023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 258.89/ 424.62/ 551.98/ 716.48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1.03%/ 64.02%/ 29.99%/ 29.80%,对应电池需求量分别为134.46/ 231.38/ 309.37/ 391.13GWh,同比增速分别为20.93%/ 72.08%/ 33.71%/ 26.43%。

1.2、 电动自行车“铅酸替代”黄金期来临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自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不得超过55kg,超标车型或换用质量更轻的锂电池(中低端锂电池能量密度约为铅酸电池的4倍),或申请电动摩托车目录成为机动车(消费者需要相关驾照,并且额外增加上牌费、年检费、保险费等额外费用),或退出电动车市场。当前头部企业牛电科技、雅迪、爱玛、新日、绿源,台铃,绿能等已经纷纷实现电动车锂电化 (合计市占率在 73%),锂电池将快速取代铅酸电池。

考虑到国内大多数地区的政策过渡期是2-4 年(过渡期后完全清退不达标车辆),预计未来2-3年是锂电替代铅酸电池的主要时期。此外,铅酸电池实际使用寿命在2-3年,锂电池在5-6年,当锂电池车完全替代铅酸电池后,电动自行车销量增速或放缓,因此未来3年将是锂电自行车市场高增长的关键期,我们测算2020/ 2021/ 2022/ 2023年锂电自行车对锂电池需求量为 16.0/ 21.4/ 25.9/ 33.0GWh。

1.3、 十四五期间风光上网规模大增,储能需求增速拐点向上

随着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大批量上网,电网侧与发电侧对储能的需求愈发强烈。预计 2021/ 2022/ 2023 年风光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 85.5/ 96.0/ 106.1GW,对应新增储能需求 5.07/ 12.25/ 25.79GWh,对应增速为 246.3%/ 141.5%/ 110.6%。

地方政府集中出台政策,为储能建设提供强支撑。

当前国内电价机制议价能力较弱,尚未完全市场化,市场盈利空间不足,因而业内企业研发动力相对较弱,调频调峰项目经济性较差。2020 年以来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储能支持政策,为储能建设提供强支撑。支持方式主要为:①光伏项目强制配储能(山东),②光储项目优先上网(辽宁、 内蒙古、湖南、山西),③提高峰谷电价差(江苏),进一步拓宽储能产业发展空间。

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渗透率或将提升。

当前国内储能市场基本坚持高性价比、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磷酸铁锂电池路线,该路线在海外接受度目前相对较低,我们分析国内储能起步较晚,尚未有10年以上运行案例,优点尚未完全验证,待国内相关项目运行一定年限以上,将对海外市场形成示范效应,或开启换装磷酸铁锂路线。

2、 供应端:电池安全性加重考核,优质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放大

2.1、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于2021年正式实施,或成为行业新一轮洗牌催化剂

电池安全问题是影响新能源汽车To C 端消费的重要因素。随着To C端成为新能源车消费主流群体,电动汽车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考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锂电池的热失控是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核心原因。锂电池热失控主要诱因是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从而导致电芯内部发生一系列放热反应。

①机械滥用:车辆碰撞、挤压导致电池或电池组受力发生机械变形,导致:1)电池内部隔膜被挤破,极板之间发生内短路;2)电池内部的易燃电解液泄露。

②电滥用:1)在电池组中混入导电杂质时或者电池移位触碰非绝缘的电池箱组件时发生的外短路;2)过充导致正极结构坍塌、负极产生锂枝晶;3)过放导致负极铜集流体溶解,在正极处形成铜枝晶,引发隔膜破裂、电池短路。

③热滥用:接触电阻异常增大、部分电池单体受到高温加热等引发隔膜大规模收缩崩溃导致的正负极短接。

据高工锂电数据,2020 年上半年国内共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20起,涉及广汽、比亚迪、理想等一线车企。《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系统安全作为考核重点。该规定新增系统热扩散测试,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以当前技术路线看,磷酸铁锂、中低镍三元路线可以满足这一规定,高镍三元需要进一步的改性处理以及配套材料(涂覆隔膜、复合集流体)的创新改革、系统层面的防护(电芯外部使用的云母导热片)等手段提升安全性方可满足。

动力电池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随着下游车企对锂电池安全性指标的重视,低端产能被清退,行业集中度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较为确定。此外,高镍电池的安全性尚待提升,具备强大研发实力、产品一致性控制能力的企业优势将真正凸显。

2.2、 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逐渐明晰

复盘 2020Q1-Q3 全球装机:双寡头形成,格局渐趋集中。根据 SNE Research 口径, 2020年前三季度CR1有所下降,同比-2.4pct,CR3、CR5明显提升,同比+5.0pct/ +4.5pct,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具体到公司层面,2020 年行业格局有两点变化:①LG化学超越松下,前三季度装机基本与宁德时代持平,主要贡献因素是爆款车型国产 Model 3, 但Q3起该车型电池供应商切换为宁德时代。②受益于大众、戴姆勒在欧洲市场放量,SKI 装机同比+133%。

未来格局演变预判:宁德时代、LG化学双寡头格局稳固。短期来看,2020年度爆款车型国产标准续航版 Model 3 电池供应商已切换成宁德时代,新车Model Y预计继续使用宁德时代、LG 化学、松下;大众MEB平台前两批供应商以宁德时代、LG化学为主。中期来看,宁德时代、LG 化学扩产体量继续领跑全球锂电市场。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自建厂产能规划位于第二梯队。

2.3、 国内 2020 年下半年开启向上周期,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下半年装机增长回归快车道。从装机总量来看,2月触底后环比呈高速增长态势,1-10月实现动力电池产量55.59GWh、装机量40.01GWh。随着年底装机旺季来临,我们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动力电池装机65.37GWh,同比+4.64%。受疫情影响,行业向上周期起点延后至2020H2,未来两年动力电池行业将加速成长。

CR5 持续攀升、二线厂跑出黑马。2020 年,实际在产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已不足50家,相较 2018、2019 年数量已有缩紧趋势。虽然当前行业整体热度高涨,投资吸引力位于高点,但动力电池板块具有较高的制造壁垒与先发优势,门槛效应不断提高,新进玩家有限。

2020 年月度装机CR3在 75%以上,CR5在80%以上,集中度有所提升。公司层面 看,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强地位难以超越。展望2021年,特斯拉标续 Model 3、大众 ID.3、ID.4、比亚迪汉等爆款车型继续为龙头蓄力,两强领跑现象将持续。值得注意的是,2 月低谷期过去后,二线厂商装机呈现两极分化局面: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客户结构改善,装机表现亮眼。

3、 锂电材料:关注供需改善、竞争格局优化

3.1、 碳酸锂:价格上行通道已逐步开启

2020 年以来,锂盐价格处于历史底部,价格上行通道已逐步开启。碳酸锂需求结构中电池领域占比达 50%+,未来需求端增长态势强劲,预计2021/ 2022/ 2023 年,全球 电池用碳酸锂需求将达27.85/ 35.61/ 43.61万吨。根据产业链数据跟踪,碳酸锂价格确 认底部,未来价格将逐步上台阶。

涨价向下游传导,正极企业迎业绩弹性。锂盐在 NCM811、磷酸铁锂的成本占比分别为 28%、45%。当氢氧化锂/ 碳酸锂价格涨价5000元/吨,对应 NCM811/ 磷酸铁锂成本增加 2000 元/ 1100 元。

3.2、 三元正极:行业格局或重新定义

三元正极行业格局相对分散,随着龙头企业客户结构差异化,行业格局将重新定义。

2020Q3 排名出货前五企业分别是容百科技、天津巴莫、湖南杉杉、当升科技、长远锂科、厦门钨业,相较于 2019 年,容百科技(宁德时代高镍独供)、长远锂科(宁德时代主供)市占率有所下滑,当升科技(LG 化学、SKI、三星 SDI 等客户)、湖南杉杉(LG 化学、比亚迪等客户)、天津巴莫(进入 LG 化学南京供应链)等市占率有明显提升。三元正极在海外市场的定价机制相比国内市场更加明确,在海外市场吨盈利更加稳定,拥有较多海外客户资源的企业将在未来占据明显盈利优势。

3.3、 磷酸铁锂正极:供需格局重塑

2020 年以来磷酸铁锂价格一路下跌,直至11月龙头企业普遍出现供货紧张局面后价格反弹。本轮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需求面强势回暖带来的供需关系改善。展望2021年,需求将维持高增,而供应端由于前期价格下跌过多导致行业扩产放慢,预计未来2年供应增速小于需求增速,行业维持紧平衡状态。

需求端双轮强势驱动: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车型或将在全球开启示范效应:中低续航里程乘用车换用性价比与安全性兼具的磷酸铁锂电池;未来三年是万亿储能市场需求增速拐点向上的时期,而当前海外储能市场重视安全性问题,或考虑启用磷酸铁锂电池,国内由于电价机制问题,调峰项目更注重电池寿命,磷酸铁锂电池是最佳方案。

供应端优质产能不足2019 年商用车用磷酸铁锂占89%,而未来磷酸铁锂的增量空间在于乘用车与储能,对正极的要求更高,对优质产能需求量大。而当前龙头企业基本是满产状态,2021年仅有德方纳米的2万吨在建产能,磷酸铁锂正极项目建设周期通常在 6个月-1年左右,预计 2021 年上半年维持供应偏紧局面。

3.4、 电解液:2021 年量价齐升

我们判断 2021 年 LiPF6 仍将延续供应偏紧局面,归因于 LiPF6的以下属性:

①存放时间短(正常存放环境下仅有 6 个月有效期),库存基本可以反应供需情况, 当前 LiPF6开工率处于历史高位但库存持续下降,表明需求持续攀升。预计 2020/ 2021年全球电解液出货量分别为 30.73/ 42.18 万吨,对应六氟磷酸锂需求在 4/ 5.48万吨。

②扩产周期长(主要是环评审批及设备采购时间长,扩产一般在 1.5-2 年左右),预 计 2020/ 2021 年分别新增 0.2 万吨、1.1 万吨产能(年化产能),对应行业总产能分别为 6.2/7.3 万吨。

电解液及上游材料价格走势:

电解液价格波动基本和六氟磷酸锂涨跌绑定(六氟磷酸锂占成本 60%),DMC价格波动以及行业供需关系对电解液价格影响相对较弱。我们预测

3.5、 负极:针状焦价格开启下行通道,高端负极盈利修复

人造石墨:原料针状焦、石油焦涨跌互现,中高端人造石墨与低端石墨成本差距收窄。

针状焦降价缓解价格下降压力,2020 年以来国产针状焦价格下滑(据百川盈孚数据,山东京阳油系针状焦当前报价0.8万元/吨,相比年初降幅达 56.7%),而石油焦价格普遍上涨(据百川盈孚数据,2020年各地石油焦涨幅在22%-56%不等)。当前中端人造石墨负极均价在4.5 万元/吨,相比年初降幅为11.7%,中端人造石墨的原料通常既有针状焦又有石油焦(视产品性能定原料配比),原料端价格波动基本抵消 中高端负极厂价格下滑压力,高端负极厂盈利修复。

2020 年针状焦(油系)进口量骤减,预计国内高端负极厂逐步切换成国产针状焦。2020 年国内针状焦产能预计新增 45 万吨,将达到143万吨,Q3开工率在 40%以下, 预计供应过剩局面持续,针状焦价格下行趋势明显,中高端负极盈利将持续修复。

天然石墨:原料降价抵消降价压力。据百川盈孚,原料鳞片石墨价格相比年初下滑 15.8%,与天然石墨(中端)价格下滑速度基本保持一致(负极均价在 3.6 万元/ 吨, 相比年初降幅为16.3%)。国内龙头企业均已进入海外主流动力电池供应链,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3.6、 隔膜:供需结构改善,2021 年价格有望企稳

历经多轮洗牌,行业“一超双强”格局已现,目前行业扩产集中于 CR3。历经多年洗牌,国内隔膜行业已形成了“一超(恩捷股份)双强(中材科技+星源材质)”的格局,未来扩产也主要集中于行业CR3和璞泰来,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预计 2021 年隔膜供需有望明显改善,价格有望企稳。我们预计 2020/ 2021/ 2022 年国 内隔膜厂供应国内的产成品的实际交付能力分别为43/ 53.6/ 65.2亿平米,国内隔膜需 求量(包括海外电池厂在国内建厂在内)分别为 25.6/ 37.2/ 48.6亿平米,预计 2021年国内隔膜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头部厂商或阶段性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有望企稳。

LFP 电池回潮带动干法隔膜占比回升,我们预计 2021年国内干法隔膜占比有望维持在 30%以上。CTP 技术、刀片电池等新技术通过结构层面的改良提高系统能量密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LFP 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缺陷。LFP电池对隔膜的孔隙率要 求不高,低成本的干法隔膜能很好满足 LFP 电池的需求。2020 年以来随着宁德时代 CTP 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应用干法隔膜)的大规模应用,LFP 电池占比显著提升。我们预计2021 年 LFP 电池占比仍有望进一步提升,干法隔膜占比有望维持在30%以上。

在线涂覆技术降本增质显著,有望进一步巩固恩捷股份龙头霸主地位。恩捷股份通过基膜生产和涂覆一体化的模式,加大涂覆环节的幅宽,并降低基膜生产和涂覆过程中的损耗,有望推动涂覆膜成本显著下降。我们预计:①在线涂覆技术有望提高恩捷股份涂覆膜业务占比(例如 CATL 从此前供基膜转向逐步供应涂覆膜);②降低涂覆膜成本;③凭借低成本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4、投资建议

锂电池将迎三大主力需求市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自行车)高增期。行业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带来锂电产品性价比持续提升,下游三大主力需求市场(新能源汽 车、储能、电动自行车)已迎来需求高增期的临界点;展望2021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平价和新产品周期将带来渗透率加速提升、新能源大规模上网必配储能、电动自行车重量强约束等多重因素推动锂电池需求加速向上。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全球 新能源车 市 场 对 动 力 电 池 需 求 分 别 为 对 应 电 池 需 求 量 分 别为 231.38/ 309.37/ 391.13GWh,同比增速分别为 72.08%/ 33.71%/ 26.43%;可再生能源端配储能对锂电池需求分别为 5.07/ 12.25/ 25.79GWh,对应增速为246.3%/ 141.5%/ 110.6%;电动自行车对动力电池需求分别为 21.4/ 25.9/ 33.0GWh,对应增速为33.75%/ 21.03%/ 27.41%。

2021 年看好优质龙头和周期性环节。锂电池、隔膜环节制造壁垒高,随着产业链对锂电池安全性要求逐渐严苛,锂电池、隔膜等行业或经历新一轮洗牌,集中度进一步集中。此外,上游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环节供需格局改善带来的价格波动向下游正极、电解液环节传导,带来结构性布局机会。长期,我们推荐优质赛道中具备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宁德时代;中期,我们看好中上游产业链各环节龙头的进化能力,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新宙邦、当升科技、科达利等公司受益;短期看,磷酸铁锂、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环节景气度向好,优质供应链中的二线龙头有望表现出较好业绩弹性,德方纳米、中科电气、亿纬锂能等公司受益。

5、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超预期等。

本文作者:开源证券新能源团队,来源:新能源趋势投资 (ID:xinnengyuanqushi),原文标题:《多重共振向上,看好龙头和周期性环节 ——2021年度锂电池行业投资策略【开源新能源】》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