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2017年:上影线的危与机

月风投资笔记
明年是上影线行情的可能性也是相对最大的。上影线往往是空间丰厚、最终回到原点的一段行情,不要做那个进了宝山但最后一手空空的人。

这里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接近2017年。

第一,在大幅宽松后,流动性同样开始边际性收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4年1月的4.92%,一路回落到2016年10月的2.66%,是中国历史上最猛烈的一轮宽松周期,但利率从2017年开始回升,10年国债收益率在2017年底最高触及3.8%。类似于2017年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今年4月达到历史新低的2.47%后,大幅反弹到目前的3.3%;

在前几次的牛市行情中,宏观流动性收紧初期股市也是继续上涨的,以05-07年为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05年6月到2006年10月是整体下行的,并推动了行情的前半场;2006年11月,利率开始步入上行期,但期间上证指数从2006年11月低点的1838点升至2007年10月高点6124点,累计涨幅达233%。

某种意义上说,利率的边际上行,往往是行情进入下半场的确认标志。利率/流动性的收紧有一个累计效应,初期会让市场强化对于经济复苏的确认和信心,后期反应逆周期政策的约束会让泡沫化的行情破灭。

第二,经济开始结构性复苏:2016年10月,PMI在连续两年水位以下后,正式站上51,2017年全年,PMI一直在51以上运行。类似的,2020年7月份以后,官方PMI开始站稳51以上;

第三,中美关系出现边际性期待:2017年1月川普就任美国总统,市场开始有所期待,4月双方举行海湖庄园会晤。本次美国选举后,市场开始期待拜登的政策是否有变化;

第四,出口数据大幅改善:2017年中国出口额为22635.22亿美元,同比增长7.9%,一改2016年-7.7%的同比下滑。今年11月,出口增长7.8%,月度增速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

第五,同样出现了大范围的供给侧收缩迹象:以动力煤为例,在16-17年深化供给侧改革后,煤价一度在2017年底创出750元的新高,这个新高近期刚刚被突破;螺纹钢、沪铝、沪铜等部分商品价格都在逼近2017年的高位;

第六、部分宏观政策和环境趋同:比如美元指数从2016年10月的103暴跌至2018年1月的88,节奏和幅度与本次相近,这导致2017年9月央行将外汇的风险准备金率从20%降到0%。而在2020年10月,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再次降至0%,以应对人民币的强势升值。

当这里的外部环境趋同后,我们可以看下2017年的市场行情走势。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的话,就是结构化,2017年是行情异常结构化的一年。

30个中信一级行业里,只有一半是上涨的,还有一半是下跌甚至有明显跌幅的;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全年分别大涨了25.08%和21.77%,与之相对的是中证1000跌幅达到了17.35%。

站在万得全A这种全指的角度,2017年涨幅为4.93%;但看个股的话,全年上涨的股票只占全部A股数量的25%,而下跌个股超过70%,逾六成个股跌幅在10%至50%之间,5.02%的个股跌幅超过50%,全体A股的涨跌幅中位数为-16.67%。

如何概括2017年的行情本质:一方面是盈利恢复驱动部分股价上涨,包括食品饮料、家电、煤炭、保险、银行、钢铁等等;另一方面,则在继续消化部分前期泡沫板块的估值,以TMT行业最为典型。

一句话总结的话:复苏周期中期,由于流动性边际收紧,追盈利,杀估值。

那么,回头看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也要警惕一下高估值板块的回归可能性。

 

对未来几个月的行情,我归纳了下,市场上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吐槽注意):

1、基于今年下半年的趋势效应,看好未来一段时间的蓝筹股和周期股的继续冲顶。由于近期上证50以及部分龙头企业股价的走强甚至创出新高,部分观点继续看好这部分顺周期板块,理由包括估值低、需求复苏等等。

考虑到这是典型的滞涨板块补涨逻辑,所以部分看好这个逻辑的策略,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是:明年上半场,这些低估值和前期滞涨的板块继续进攻,甚至股价冲顶,然后带着历史涨幅很大估值不便宜的成长股和消费股大幅回调,走一个典型的上影线,最后盖姆欧瓦。

你想下,去年和今年都是典型的机构大年,如果明年又是一个赚钱的大年,可能性大不大?但是上影线,哦,我的上帝啊,上影线这个东西真的太美妙了,简直和你简阿姨的苹果派一样棒。

它一方面解决了,连续两年机构大年第三年业绩均值回归的问题,因为最后全年指数涨幅是0甚至小额负值;另一方面它也解决了,普遍重仓抱团的机构担心客户赎回导致重仓个股连续暴跌这种负循环的焦虑问题,你看,起码上半年还是有行情的。

最典型的提法,就是强调银行股和周期股的机会。

2、将当前行情确认为蓝筹搭台成长的行情,继续强调消费和成长股的机会。考虑到蓝筹周期股的大涨可能会引发一部分人的逃顶欲望,加上流动性也在边际收紧,部分人提出了另一个思路:还是要卖银行周期买白酒,而且也有人这么做了。

蓝筹周期股这一轮涨完可以休息了,机会在于哪里,继续炒作本来估值就不便宜的消费股和成长股。爱尔眼科都150倍了,酒鬼酒都85倍了,别不服气,这就是社会主义价值投资的核心估值中枢。反正这样的估值都脱离了理性中枢了,那么再涨一倍也没什么区别。

话筒给你,你自己说,150倍的爱尔眼科和250倍的爱尔眼科,有区别么有区别么?但是你看,这不又有60%的上涨空间腾出来了。

这批人反驳那些银行周期股的逻辑,就是你们这帮人也不是什么好鸟,A股银行股PB估值永远在1倍附近晃荡,从来没有突破过,所以也无法成为长期上涨逻辑,本质上这些周期行业,永远只有短期投资价值。当大家傻的啊,搞一夜情还吹自己是价值投资?林园甚至在雪球嘉年华直接骂了。

总结下来,其实一派人看的是明年上半年上影线,认为低估值的票能补涨,然后盖姆欧瓦,看不起对面那一派那种把一些票炒到几百倍还洋洋得意自己是时间的朋友那种鸡贼样;另一派人则是觉得蓝筹股不应该继续涨,抱团一时爽一直抱团一直爽,反正100倍PE都叫价值投资,150倍PE有区别么,这不又腾出来50%的上涨空间了么,你们那帮炒周期股的也不是什么好鸟,脑子里想的难道不是涨上去然后跑路,别拿价值投资的幌子了。

——(吐槽结束)这其实就是目前阶段各家策略观点的核心差异。

 

其实今天回头看2017年的行情,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75%的个股是下跌的。行情会越发结构化和集中化,这也和流动性的边际收紧能对应起来。

更关键的是,2017年本身如果站在全指的角度来看(万得全A涨幅不到4%),确实更像上影线,或者指数整体性机会并不明显的环境

在笔者的视野里,明年是上影线行情的可能性也是相对最大的,好处是还有行情机会,坏处是要有警觉性,尤其是个股机会更像2017年那样集中而又稀缺。

第一,M2的同比增速已经边际有回落的迹象了,但用更长的周期看,还是在底部附近,也就是边际流动性大概能撑住目前的估值,但是继续往上推的动力不足;

第二,整体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依然在继续恢复,经济基本面不能决定股市的短期走势,但是可以决定股市的长期绝对底部是否在逐步抬升;

第三,所以从这一点讲,下一个绝对底部一定比今年的2649点要高,大家的主流一致预期在3000点附近;

第四,股市的优势比价效应没有消除,PE倒数(盈利收益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个指标,也还在高位附近,所以股市本身相对其他资产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从这些角度来看,股市的吸引力是够的,场外大量的非标资金,在产品净值化的压力下想进来,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类产品占比依然不到3%,他们的心理预期也是3000点这个底部,那么有可能拿不到这个底部。

问题其实在于目前市场有三个核心矛盾:

1、贵的板块和个股很贵,抱团效应明显,但是一部分板块近期有20%左右的回调;

2、便宜的板块很便宜,虽然长期逻辑不扎实&近期有补涨,但还是算便宜;

3、还有很多板块被歧视或者未被挖掘。

这样的市场格局,你说机会已经完全没有了,我是不信的,但是你反过来说行情如果很大,那么我也是不信的。

所有的因素都能帮着指数撑在当前区间,但是如果大幅上攻,基础是不牢的。——所以从逻辑上讲,这里确实有点像2017年,上影线和结构性行情的概率确实更高一些。

我不觉得这样的环境很差,说真的,我其实挺希望指数再跌一次到3100点附近,绝对又把后面两年的行情空间跌出来了。就像2017年之后,2018年指数出现20%级别大跌,只要中间做好风控,后面则是2019和2020连续两个大年。

上影线对谁最不友好,经验不足的新股民们。

适当的放低预期,预期越低,未来越能赚到钱,上影线往往是空间丰厚、最终回到原点的一段行情,不要做那个进了宝山但最后一手空空的人。

本文作者:吴悦风,来源:月风投资笔记,原文标题:《梦回2017年:上影线的危与机》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