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今日在“深圳先行示范区首届金融峰会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上表示,近期对某金融数据平台的约谈暂停上市,其实质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于事前事中。
楼继伟称,如果单一数据金融平台占有的市场份额过大,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信贷坏账。以某平台为例,其与多家银行合作形成数万亿贷款。可以限制与单一平台合作的银行数量,让多家平台按同样的条件做类似业务。需要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做出平衡,要防止赢者通吃、大而不能倒。
楼继伟再次强调,货币财政政策是考虑有序退出,不能说立即就退,而是必须逐步退。这样宏观杠杆率可以稳住并逐步下降。
楼继伟还提到,银行间市场应回归同业拆借市场的本位,信用债应当全部退出,利率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可在两个市场同时交易,结算要打通,既方便银行间抵押融资,又促成两个市场同债同价。
以下为楼继伟讲话全文:
今天,我们的题目是双循环新格局与资本市场新发展。我简单地跟大家说一下双循环,然后说资本市场在其中的作用。
今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当时就提出了“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双循环发展格局列为“十四五”以及直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出需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并兼顾发展与安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动力。
4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个《意见》是推动更深层次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资本在五大要素之中。就此,我谈几点意见或者体会,我这里讲的资本市场是广义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债券、信贷,还包括监管、金融基础设施以及财经关系。
第一、金融乱象对国内大循环的危害。
2016年前短短数年,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严重混乱。
大型商业银行均控有保险公司,纷纷开办证券公司,办有理财业务,并利用网点优势,销售关联的保险和资管产品,还入局PE和VC行业。保险公司热衷于控制商业银行,某些治理结构不良的保险公司更是借此为其循环注资、“庞氏融资”提供便利。商业银行绕过拨备覆盖率、风险准备计提以及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将大量资金出表,开展委外,通过通道资金池方式,形成银行的“影子”。这进一步放大了相关行业的杠杆水平,积聚了风险,P2P泛滥,风险事件频发,银行同业拆借早已不是头寸调剂,拆借的范围也超出了同业。
实体经济没有足够的收益,资金被抽入金融行业。高杠杆、高风险、高利润运营,金融行业的利润比其他所有行业的利润总和还多,带动实体经济的利率大幅抬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影响了双循环发展,特别是国内大循环。
第二、金融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此之后,开始治理金融乱象,首先是加强风险隔离,清理证券公司资金池业务,银行理财公司子公司化,而且必须是一级子公司,不允许往下沉。银行资金不得再做股权投资,保险公司保险信保,压缩万能险业务,对控制银行做循环注资行为进行清理。证券公司以经纪和投行业务为主业,对所办的基金公司风险隔离。证券、基金管理不同类型的基金要严格风险和利益隔离。
严禁高利刚兑型债券类资产。PE和VC公司管理的基金开始备案,并从资金池切断,以防止所管理的基金之间操纵收益。这有助于投资人识别关联风险。P2P已全部清零,宏观杠杆率高位趋稳,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变化是可喜的。
第三、去杠杆治理乱象的方向不能动摇。
今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再次提高,大约比去年年底提高了20个百分点,达到了260%,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今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作为应对措施,我国和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阶段性的杠杆率高企。目前,我国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球唯一的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非常时期的财政货币政策正在考虑有序退出。
我上次说过一次,我们应该考虑有序退出了,马上有人炒作说我马上要退了,我再强调是考虑有序退出,不能说立即就退,而是必须逐步退。这样宏观杠杆率应稳住并逐步下降。
几个原因:一是治理金融乱象虽取得重大的成果,但远未结束,资金池的清理、资产净值化、取消刚兑、高风险机构的排查清理、金融基础设施紊乱等现象还需要继续整治。二是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外溢性明显,特别是美国。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加大,而我国正在加大金融开放,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第四、混业经营不是方向,要向分业转型。
与分业经营相比,直观上看,混业经营有利于节约经营成本,但也容易蕴藏和传递风险,导致金融风险问题愈演愈烈,对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系统性风险。同时混业经营要真正控制住风险传染,要求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转为精细的网格化管控,要深入到金融业经营的内部,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综合考虑混业经营规范运营后,从金融机构微观角度看并不一定节约经营成本;从治理乱象和采取的措施看,是在削弱混业,要进一步向分业转型;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金融业分业经营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五、相对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是短板。
2015年之后,股票市场的改革加快,科创板、注册制、证券基金、强化退市制度、规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加大股票欺诈的处罚力度等措施相继出台,相比而言,债券市场改革是短板。
今年以来,债券违规违约的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大型国企违约事件更是影响相关地区国企和政府的公信力,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我简单讲几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市场分割,发行和监管不统一,发行的审查多头管理,特别是银行间市场早已不是银行间融通资金的定位,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都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上市债券,包括中期票据。其次,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分割,同债不同价,同一种债务、同一种债券不同价,这种风格状态会导致为争取市场份额而放松标准。
去年7月份,央行和证监会决定同意两个基础设施间互联互通合作,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建议尽快落地。
债券市场的问题很多,解决的基础条件是:发行标准、交易流通、监管机制的统一,按照证券法,市场应是交易所市场,监管机构应当是证监会,银行间市场回归同业拆借市场的本位,信用债应当全部退出,利率债(我指的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可在两个市场同时交易,结算要打通,既方便银行间抵押融资,又促成两个市场同债同价。
第六、要防止数据金融平台大而不能倒。
数据金融平台在我国发展很快,有相当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依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借款方的风险特征,提供给贷款银行,帮助其获客和做出风险评估,这有利于补充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但也有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
有的专家已经指出,这些数据金融平台的资本加杠杆,他的供贷的份额小,以至于风险留存不足,To C和To B的比例不当,数据所有权问题等等,这些我都不做评论,如果有需要解决的话,可以定出规范。我再另外指出一点,如果单一数据金融平台占有的市场份额过大,平台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平台的风险评估模型一旦出现偏差,会导致大量的信贷坏账,例如某平台短短几年已同数十家银行合作,形成数万亿贷款。
解决办法,可以限制与单一平台合作的银行数量,比如说不得超过十家或十五家,同时按同样的条件,让多家平台做类似业务,形成竞争,蚂蚁金服可以做、京东白条也可以做,大家同样的监管。这样有比较、也便于监管,并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做出平衡。服务的平台如果服务上百家银行,他的效率最高,但是风险最大,我们不得不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做出平衡,防止赢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统性风险隐患。正如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所要求的,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第七、宏观审慎监管要面向事前、事中。
最近,对某数据金融平台的约谈和暂停上市,实际上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于事前、事中,这是核心点。如果系统性风险已经爆发,政府不得不去救,那么纳税人恐会损失。这方面国际的经验可借鉴,美国履行宏观审慎管理的是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由财长做主席,成员是各监管机构,委员会定期开会,分析各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决策之后,由该领域监管机构去排雷,并向委员会报告。在美国财政部设有专门的团队,汇集各监管机构信息和市场变化,用模型辅助分析可能出现的信用系统性风险,交由委员会讨论,通过这种办法,将系统性风险止于事前、事中,财长做主席的原因,是其更适合于代表纳税人的利益,保护纳税人是其职责之所在。
以上是资本市场八个方面问题的思考,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助推问题解决,使资本市场发展更加健康高效,助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