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运价和限电会成为经济复苏的插曲吗?

国君宏观
国君宏观花长春团队认为,这会对复苏的短期加速度带来扰动,但不影响2021年开年的趋势。出口产品短期分化,“高价”商品更具出口主动性,而限电阶段的两个特点,使得对生产扰动概率加大。供需再平衡中,价格短期仍有支撑。

导读

对于高运价和限电,我们认为会对复苏的短期加速度带来扰动,但不影响2021年开年的趋势。出口产品短期分化,“高价”商品更具出口主动性,而限电阶段的两个特点,使得对生产扰动概率加大。供需再平衡中,价格短期仍有支撑

摘要

11月经济数据出炉,我们看到工业生产基本回到疫情前状态,出口增速剔除季节因素创下9年来的新高,但与此同时运价高企、海运效率下降,“拉闸”限电重出江湖,二者是否会成为经济修复的插曲:

一、外部问题上,集装箱价格高企源于多方面原因:运力缩减后陷入紧平衡、海外出口动能弱、疫情导致海外港口效率和准班率下降,最终国内出口集装箱有去无回,到港集装箱减少。从目前高频数据来看,问题依然没有显著改善,对出口的后续影响我们认为有两点:

1)出口加速度短期抬升会受制约,但2021年景气度不变。准班率、缺箱问题短期仍会延续,改善时点难以判断,在仓位率、运力突破空间不大的制约中,出口短期加速度再提升会受到抑制。但我们认为随着海外疫情修复以及航运效率改善,缺箱问题缓解之后,2021年的出口动能仍将顺畅体现。

2)出口产品内部结构短期分化,“高价”商品更具出口主动性。一方面是高价值产品出口会更顺畅(高新技术产品与设备类),另一方面单位价值有限的传统制造产品,出口会更倾向于价格昂贵的一端。

二、 内部限电上,经济暖遇上天气冷,成为了供需矛盾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当前限电情况相对复杂,部分省份电力吃紧,用电超负荷,错峰用电实施限电,也有部分省份由于能源双控、环保减煤等要求进行限电。本轮限电背景的两个特殊点,提升了限电对生产的扰动概率:一是限电省份较多且后续随着用电量增加仍可能增多,二是复苏行至当前,二产用电增速最高,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这是与近年最大的不同。

限电与高运价背后的“涨价”逻辑,仿佛走入了传统的蛛网模型。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价格虽然长期会走向收敛,但目前来看仍要经历一段供需再平衡,这个过程中价格仍将得到支撑。

国内经济:上游景气度显著提升。地产销售同比增速小幅回落,土地供应与成交大幅下降。中游高炉开工率小幅回升,原油价格持续回升,铁矿石价格和阴极铜价格涨幅较大。此外蔬菜、猪肉价格环比上涨。流动性方面,货币市场利率走低。人民币汇率基本持平。

国际、国内政策:英国脱欧谈判难推进,美联储宽松依旧,美国正式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政策不急转弯。

下周关注:美国、英国将公布三季度GDP数据,日本央行将公布10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本周焦点:高运价与限电会成为经济复苏的插曲吗?

11月经济数据出炉,我们看到工业生产动能基本已经回到疫情前状态,出口剔除季节因素创下9年来的新高,一切仿佛走向了新的阶段,而在这个时点,局部出现了供需格局的矛盾,运价高企、海运系统效率下降,“拉闸”限电重出江湖,二者是否会成为经济复苏的插曲。我们的观点是二者会影响复苏短期的加速度,但不影响2021年开年的趋势。

对于外部问题,集装箱的持续涨价是在全球集运系统紊乱的背景中所发生。我们认为当前集装箱涨价源于三个原因:

1)全球运力紧张(疫情中各大运输公司缩减运力,运输舱位减少导致集装箱有去无回);

2) 国内外出口动能差异(国内供给强,出口持续增加但进口平平,海外国家出口受限,国内到港集装箱减少);

3) 海外港口拥堵(疫情影响海外国家港口效率,部分港口货物积压,空箱爆满,准班率下降,拉长部分航线周期)。

一般情况,集装箱运价指数基本是出口的同步指标,CCFI综合指数小幅领先国内出口1-2个月。但是当前的集装箱涨价不仅包含了出口需求的因素,供给的缺失无疑也加剧了涨价的动力,那么这种涨价和系统紊乱会不会对国内出口带来抑制?

从12月的高频数据来看,主要航线的仓位率基本临近满仓水平,集装箱船运力闲置比例基本处于1%左右的低位,同时准班率仍在下降,我们认为这样的状态会带来两个影响:

 一是出口加速度短期的抬升会受到制约,但2021年景气度不变:准班率、缺箱问题短期仍会存在制约,完全改善的时点难以判断,在仓位率、运力突破空间不大的背景下,出口短期加速度再提升会受到抑制,甚至不排除出口供给端的影响短期拖累需求的完全体现。但我们认为出口高景气的韧性仍将延续,随着海外疫情修复以及航运效率改善,运力逐渐回升、缺箱问题大幅缓解之后,出口的动能仍将进一步顺畅体现。

二是出口产品内部结构在短期分化,“高价”商品更具出口主动性。我们回顾了集装箱价格高企的阶段,整体来看对各类出口产品的总额影响并不突出,但我们发现产品内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方面是高价值产品出口会更加顺畅(高新技术产品与设备类),另一方面单位价值有限的传统制造产品,出口会更倾向于价格昂贵的一端。从年内的数据来看,集装箱价格9月开始跳升,对于机床和自动数据设备零件附件等产品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单位数量产品的价格变化非常有限。但美容化妆品、家用电器等产品出口,“单价”的变化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行。

回到内部,国内多省开启久违的“拉闸”限电,经济暖遇上天气冷,成为了供需矛盾爆发的导火索之一。从目前已有信息来看,浙江、湖南、内蒙、江西均发布了限电要求,但当前的限电情况相对复杂,一方面部分省份电力吃紧,用电超负荷,为错峰用电带来限电,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省份(浙江)由于能源双控、环保减煤等要求进行限电,相较于前者有序用电方式的限电,后者(浙江)限电措施以更加严格的停产方式来推动。

限电对于复苏动能的影响,我们偏向于认为短期的弱扰动,复苏节奏不会被打乱。回顾几轮冷冬阶段(2011年初、2012年初、2013年初、2018年初),我们看到工业增加值开年的表现不一,2011、2018上行,2012、2013下行,首先工业生产强度与冷冬并不具备严格的对应关系。

但是,本轮有两个特殊点决定了短期的弱扰动。一是限电省份较多且后续随着用电量增加仍有可能继续增多,二是复苏行至当前,二产用电增速最高,这是与往年情况最大的不同,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而且对用电量贡献也存在空间。我们无法预估天气原因对电量使用的挤占有多大,但三产和居民用电量将随着服务业修复而上升是确定性的,在电力供应紧平衡的状态,势必会对工业生产带来一些抑制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内部的服务业动能会持续复苏,但生产端边际动能会受到一个短暂的扰动。

其实两个现象背后都反应的是复苏的供需矛盾,需求在疫后进入加速期,但供给端因为客观因素(天气、疫情影响)和主观因素(缩减产能)导致部分领域的供应不足,这种普遍的“涨价”逻辑,无论是运价还是限电,目前好似走入了长周期产品的蛛网模型,价格未来是发散还是收敛,取决于供需弹性的相对大小。当前来看,供给弹性大概率是小于需求弹性的,这意味着两点:

一是长期来看,价格会再度走向收敛。

二是涨价如果出现拐点,需要供需的再平衡,打破“涨价逻辑”无非是供给改善或者需求回落,目前两端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基于当前的复苏形势,在价格出现明显下行之前,仍要经历供给格局改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也将得到相应支撑。

本文作者:花长春、董琦,来源:国泰君安,内容有删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