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国内LNG突破万元大关,17年“气荒”再现
近期国内部分地区LNG价格快速攀升,部分地区已经突破万元大关,虽然超过万元的成交量占比并不高,但已经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情况类似于2017年“气荒”时期。
需求端:冷冬刚需撞上制造业超预期
居民和一般工商刚需受拉尼娜“冷冬”推动了今冬旺季的天然气需求,气温的下降使得管道气在分配上不得不向民生采暖倾斜。
更重要的是,疫情修复下,制造业用气增长导致了供需错配。四季度全国制造业景气复苏,地炼、焦化、玻璃、电解铝等大型工业领域开工率不断提升,导致用气需求的超预期。
供给端:管网分离撞上偶发因素
今年是国家管网公司正式运行首年,相应的资源统筹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与传统供气企业在保供机制上存在不确定性也是情理之中。上游企业在管网分离的市场化改革下,拥有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在需求旺季出现涨价也是意料之内,恰逢供给端偶发因素加剧了市场反应。
投资建议: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大幕拉开之后,需要正确看待天然气峰谷价差拉大。短期价格冲高实际成交量不大,不代表全年平均社会综合用气成本上升。市场化仍有助于降低全年平均综合用气成本、扩大天然气消费。对拥有上游资源,且能承担托运商角色的城市燃气公司,从对供需两端的掌控能力中,获取阶段性供需失衡带来的峰谷价差相关利润;反之,对没有上游资源、承受能力弱的小城燃公司则是雪上加霜。峰谷价差拉大的格局有利于城市燃气公司加速整合。继续看好城市燃气龙头新奥股份、深圳燃气(公用事业联合覆盖),关注短期气价上涨给天然气上游公司带来的交易性机会。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不良的风险;下游复工慢于预期的风险;油价大跌带来炼化库存跌价损失的风险。
1. 今冬天然气价格涨幅超预期,“气荒再现”
近期天然气价格大幅攀升,国内部分地区LNG价格涨超10000元/吨,且多地出现“停气”通知,是多方面因素叠加所致,既有需求端因素、又有供给端因素和偶发因素,还有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供需自平衡能力的考验。
看数据,11月份,国内天然气生产量169亿方,同比+10.9%;1-11月份,天然气生产量1702亿方,同比+8.1%。这说明国内生产企业已经在加速开采。国内天然气供需失衡应是需求超预期,叠加进口供给端偶发因素的结果。
2. 需求端:冷冬刚需+制造业超预期
天然气需求结构中,居民、工商需求占比37%,这部分需求具有高度刚性,且长期呈稳定增长趋势;有弹性的工业需求占比32%,受制造业(尤其是高耗能的有色冶炼、建材、炼化)景气影响大;发电需求占比21%,长期呈现上行趋势但短期对天然气价格弹性大。
拉尼娜“冷冬”推动了今冬旺季的天然气需求,北方地区冬季气温每下降1℃,每天要增加天然气200万立方米,下降5℃则每天需增加供应1000万-2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在民生领域具有刚性,气温的下降使得管道气在分配上不得不向民生采暖倾斜。
更重要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国疫情修复节奏不同带来供需错配。我国疫情较快恢复,海外这一阶段房屋销售及相关制造业需求良好但开工低,导致部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效应。四季度全国制造业景气复苏,炼钢、玻璃、电解铝、炼化等大型工业领域开工率提升,导致用气需求的超预期。
3. 供给端:管网分离市场化改革+偶发因素
今年是国家管网公司正式运行首年,相应的资源统筹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与传统供气企业在保供机制上存在不确定性也是情理之中。上游企业在管网分离的市场化改革下,拥有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在需求旺季出现涨价也是意料之内,恰逢供给端偶发因素加剧了市场反应。
偶发因素包括:
1)近期由于中亚土库曼斯坦设备故障,中亚进口气量压减5000万方/天,无法按照合同日用气量供气,导致西北部分地区管道气供应量不足,因而增加LNG需求。
2)北海LNG 2#罐施工着火,导致北海接收站停止一切资源外放,华南资源供应进入紧张局面,目前尚未复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应压力。
3)多地“煤改气”进入收尾阶段,如北方某些地区要求2020年采暖季前散煤清零是刚性任务,这也会在短期加剧供需失衡。
4)《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供气企业要拥有不低于其合同年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在收官之年,各地为完成政策目标,提升储气量或也加剧了管道气供应压力。
此外,储气库目前能力虽然可以满足我国供暖季的正常需求,但是在用气高峰期,局部区域、个别时段仍有可能供应偏紧,在这种情形下,受制于管输能力瓶颈,可能也会造成峰值供应不足的情况。
4. 投资和结论建议
气价大幅攀升也暴露了,在需求出现意外尖峰的时候,调节能力有待提高。未来的市场建设还需要:1)持续进行储气调峰设施投资;2)跨区域调配设施和机制;3)需求侧管理,鼓励非高峰时段消费,用好需求价格弹性。
投资观点: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大幕拉开之后,需要正确看待天然气峰谷价差拉大。短期价格冲高实际成交量不大,不代表全年平均社会综合用气成本上升。市场化仍有助于降低全年平均综合用气成本、扩大天然气消费。对拥有上游资源,且能承担托运商角色的城市燃气公司,从对供需两端的掌控能力中,获取阶段性供需失衡带来的峰谷价差相关利润;反之,对没有上游资源、承受能力弱的小城燃公司则是雪上加霜。峰谷价差拉大的格局有利于城市燃气公司加速整合。继续看好城市燃气龙头新奥股份、深圳燃气,关注短期气价上涨给天然气上游公司带来的交易性机会。
本文作者:张樨樨团队,来源:天风证券,原文标题《【天风石化】天然气大幅攀升至1万元,“气荒”因何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