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 A股新年开门红但“二八分化”愈演愈烈,市场赚钱的广度持续下降。
本周连续4个交易日指数上涨,但A股上涨的个股占比却逐日下降; A股头部市值占比前20%的公司本周平均涨幅+3.4%、而市值尾部占比20%的公司本周平均涨幅-6.4%。指数走势与广谱的“赚钱效应”背离。
● 21年躁动行情开启较历史更早,新年爆款新基金奉上“大礼包”。
21年的“开门红”躁动在历史对比中启动偏早, “教科书”式春季躁动启动条件今年亦具备:1.跨年资金面宽松;2.高频量价数据正面;3. 民主党重获国会控制权,海外risk-on;4.新年第一周近千亿新发基金,已接近20年月均值,且仍有349只已过审待发行基金预计带来9000亿资金。
● 比讨论抱团更重要的是关注指数与广度的背离。
“指数上涨+广度下降”的喇叭口在历史上并不常见,后续如何收场?与当前相似的指数与个股分化情形出现在14年末(券商涨而大多数公司下跌)、15年3-5月(科技涨而大多公司下跌)、17年9-11月(白酒家电涨而大多数公司下跌)。以史为鉴:1. 历时上这种背离一般持续不会超过10周。2. 往往会通过短暂的调整来实现指数走势与赚钱广度的共振。3. 随着业绩预期与估值的匹配度阶段性失衡,其它赚钱效应板块将分流资金,使背离修正。
● 我们判断指数与广度的背离即将收敛,短期市场震荡加剧,后再以广度的上升实现两者弥合。
历史经验来看“指数涨+广度下降”的背离一般持续不会超过10周,而当前持续8周的分化行情正接近历史上限;其次,21年点燃新年热情的“爆款新基”虽然仍会带来增量,但目前热门抱团行业的估值位置不断上移,显然并非新基金建仓的最优考量。
● 关注需求主导叠加短期供需缺口的“涨价”主线。
参考14-15年、17年在阶段性调整后均通过市场广度的扩散来实现消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建议关注需求主导叠加短期供需缺口的“涨价”主线,以顺周期(工业金属、玻璃、造纸)和科技细分领域(半导体功率器件、面板、锂钴、硅料)为主。
● A股仍处“春季躁动”但震荡将加剧。布局“顺周期”行情主线“涨价” 。
流动性宽松驱动“春季躁动”,美国民主党“蓝潮”海外risk-on助力,清晰的盈利上升周期中若金融条件未大幅紧缩,A股仍处“春季躁动”。但当前“指数上涨+广度下降”的背离难以持续,预计短期将震荡加剧,后再以广度的上升实现两者弥合。建议布局需求主导叠加短期供需缺口“涨价”主线,以顺周期属性为主。配置建议:1. 疫苗交易下出口链及出行链的“可选消费”(汽车/休闲服务/家电);2. “涨价”主线的顺周期及科技(有色金属/半导体/新能源);3. 景气拐点确认的低估低配大金融(银行、非银)。主题投资关注国企改革(上海深圳国资区域实验)。
● 风险提示:
疫情控制反复,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海外不确定性。
(一)2021年第一周A股开门红,但“二八分化”愈演愈烈。比讨论“抱团”更重要的是市场的赚钱广度持续下降。我们在1.3《迎接“第三波”顺周期行情》中提出,海外疫情强化央行阶段性宽松逻辑,各国疫苗接种相继落地加强顺周期的业绩修复预期,建议布局“可选消费+再通胀”以备战2021年“春季躁动”。本周第一个交易周,A股上演“开门红”,上证综指跨年实现6连阳,本周5个交易日两市成交额连续突破万亿。但在指数红火的背后,却是个股“二八分化”愈演愈烈:在1月4日-1月7日连续4个交易日的指数上涨中,A股实现上涨的个股占比却在日渐收敛,四日分别仅68%、40%、26%、19%数量占比的个股上涨;大小市值公司分化扩大,A股头部市值占比前20%的公司本周平均涨幅+3.4%、而市值尾部占比20%的公司本周平均涨幅-6.4%。市场关于“抱团”现象的讨论再度甚嚣尘上,但比讨论抱团更重要,是指数走势与市场广度的背离。(下文均以图2市场上涨股票占比来衡量市场上涨的“广度”)
(二)21年的躁动行情来的较历史更早。按照A股“教科书式”的春季躁动规律,启动条件基本具备。复盘08年以来的春季躁动行情,仅09年(1月5日)、12年(1月6日)、19年(1月4日)属于跨年躁动即开启,而其余大多数年份的躁动行情上涨始于1月中下旬与2月初,因此21年的“开门红”躁动在历史横向对比中启动偏早。
21年“春季躁动”的背景条件如何?——
1. 跨年流动性宽松,但央行本周有意回笼。短端利率跨年继续回落,DR007回落已降至1.98%,隔夜shibor利率降至0.98%,年初资本面维持宽松。但本周央行开展了4650亿元的净回笼,“稳货币、紧信用”中期趋势不改。
2.近期高频经济数据偏正面,但风险在于后续国内疫情发酵情形。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等价格持续上涨,12月挖机销量同比高增长56%,高频量价数据印证经济修复趋势向好。
3. 海外risk-on,人民币升值预期促外资活跃。1月7日民主党夺下佐治亚州决选、进而与共和党平分参议院席位,副总统履职后带领民主党重获国会控制权。一方面拜登任职期间的政策推进阻力将明显减小,另一方面疫苗进展不及预期也强化了新一轮财政刺激的必要性,因此海外阶段risk-on,1月8日北上资金单日净流入破两百亿。
4. 新年仅一周爆款新基发行额已接近20年的月度水平。按照基金发行日,本周有21只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新发,其中8只爆款“日购一空”。按其中10只基金公布募资上限计算,本周募集资金已近1000亿,含未公布金额的实际的募集金额会比这个数字更大,而20年每个月的新发基金均值也仅1300亿。当前新发基金增量趋势还会延续,截止1月8日已过审批但还未上市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数量为349只,如果按20年实际平均每只新基金规模26亿、过审至上市平均3个月来估算,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有约9000亿的新发基金成为增量。
(三)在非典型的躁动行情下,当前市场不宜简单用“抱团”来定义。“指数上涨+赚钱广度下降”的喇叭口在历史上并不常见,典型的演绎阶段出现在14年末、15年3-5月、17年9-11月。后续如何收场?正常情况下,市场指数的表现、与其中上市公司的上涨占比应该是正向相关关系;而一旦两者出现了背离,意味着指数权重股(少数公司)的表现与上市公司整体的表现分化严重。历史上“指数上涨+上涨公司数量占比下降(并低于50%)”的情形并不多见,三轮比较相似的时段出现在14年末(券商涨而大多数公司下跌)、15年3-5月(科技涨而大多公司下跌)、17年9-11月(白酒家电涨而大多数公司下跌)。
参考上述“指数赚钱+个股不赚钱”时期,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历时上这种背离一般持续不会超过10周。14年末分化行情持续了5周,15年3-5月分化行情持续了6周,17年9-11月分化行情持续了约10周。自11月中旬本轮指数涨而广度下降的行情亦已经持续了8周。 2. 往往会通过短暂的调整来实现指数走势与赚钱广度的共振。14年、15年、17年在分化演绎到极值后上证综指均出现短暂的调整来消化分歧,调整时间在1周到1个月不等,指数跌幅在4%-9%之间。3. 随着业绩预期与估值的匹配度阶段性失衡,其它赚钱效应的板块将分流资金,使背离得到修正。例如14年末的“金融独涨”逐渐扩散至15年初的科技股行情,市场赚钱广度上升;17年9-11月的“白酒白电”逐渐扩散至科技(5G/OLED)、金融地产等各细分行业龙头,市场赚钱广度上升,背离收敛。
(四)因此,在流动性环境未有显著恶化前,当前A股仍处于躁动期。但我们认为目前A股指数与赚钱广度的背离难以持续,预计短期市场震荡加剧,后再以广度的上升实现两者弥合。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指数涨+赚钱广度下降”的背离一般持续不会超过10周,后以阶段性调整消化分歧,而当前持续2个月的分化行情已接近历史上限;其次,21年点燃新年热情的“爆款新基”虽然仍会带来增量,但目前热门抱团行业的估值位置不断上移,并非新基金建仓的最优考量,因此当前新基金对于市场“风险偏好”促进作用大过“资金面”实质影响。
(五)参考14-15年、17年,在阶段性调整后均是通过市场广度的扩散来实现消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建议布局需求主导叠加短期供需缺口的再通胀“涨价”主线,以顺周期属性为主。08年以来春季躁动时期风格以“周期+成长”为主,我们考察08年以来A股在历次春季躁动期间的行业表现(具体区间划分详见20.12.13《如何布局21年“春季躁动”?》),历年区间内涨幅排名均值最靠前的行业分别是建材、有色、电子、轻工、机械,而历年区间内涨跌幅度均值最高的行业分别是有色、建材、电子、军工、计算机。21年在“稳货币、紧信用”的中期趋势下,单纯依靠流动性支撑高估值的行业难以持续,我们建议关注需求主导叠加短期供需缺口的“涨价”主线,这类行业较单纯由于供给收敛加剧的涨价更为持续,主要集中在顺周期属性领域——1.顺周期行业:例如原油、铜等全球定价的大宗品,供需偏紧格局支撑的玻璃,“限塑令”下纸浆等。2.科技行业:半导体功率器件及面板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上游钴锂、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光伏产业链的硅料等。
(六)A股仍处“春季躁动”但当前“指数上涨+市场广度下降”的背离难以持续,预计短期市场震荡将加剧,布局顺周期属性“涨价”主线。跨年流动性宽松、海外risk-on、高频量价数据改善、大体量的新发基金共同带来21年“开门红”,但“指数上涨+上涨个股占比下降”的分化持续扩大。参考14-15年、17年类似的指数与个股背离时期,当前持续2个月的分化行情已接近历史上限,而类似行情会通过短暂的调整来实现指数走势与赚钱广度的共振,且随着业绩预期与估值的匹配度阶段性失衡,其它性价比较高的板块将分流资金使背离得到修正。我们倾向于认为目前A股指数与赚钱广度的背离也难以持续,在指数与市场广度从分化到弥合的过程中,建议布局当前需求主导叠加短期供需缺口的“涨价”主线,以顺周期属性的再通胀和科技细分领域为主。行业配置建议:1.疫苗交易下出口链及出行链的“内需消费”(汽车/休闲服务/家电);2.“涨价”主线的顺周期及科技(有色金属/半导体/新能源);3.景气拐点确认的低估低配大金融(银行/非银)。主题投资关注国企改革(上海深圳国资区域实验)。
本文作者:广发证券戴康、郑恺,来源:广发香港,原文标题《策略 | 非典型躁动,广度下降意味什么?——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