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瓶|百度翻身靠造车?难!

一评

1月11日,百度官宣将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其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新公司由百度独立运营,两者的分工是百度提供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小度车载和百度地图等技术,吉利提供SEA电动汽车架构。

与曾经的博郡、赛麟等不同,百度杀入汽车业并不是一时兴起。

咱们日常开车常用到的Carlife,领克、奇瑞等搭载的小度车载语音系统,还有现代、福特等车企合作的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都是百度在汽车智能方面的相关布局。

汽车于百度而言,其实有点救世主的意思。

由于核心搜索业务萎靡不振,昔日的BAT早已名不副实,“百度掉队”“百度没有未来”“百度告别BAT”的声音不绝于耳。

线上支付、网约车、短视频、直播、外卖……近几年所有互联网风口过的垂直行业,百度都曾重金试水,然而和阿里、腾讯相比,却是几乎颗粒无收,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后者。

2019年,曾经创造过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巅峰的百度一度奔向下坡路,被京东、拼多多、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后浪”轮番超越。

美团创始人王兴彼时甚至直言,“是时候用HAT(华为)代替BAT了。”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

这一年,百度市值几乎翻番,在曾经的一地鸡毛里打了百度掉队的脸。

为什么?因为这一次,当阿里、京东、美团们纷纷携巨资杀入“卖菜”领域,沉迷“菜篮子”生意时,百度没有盲目跟风,他们忙碌在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等,想靠技术博一个翻身的机会。

比如2020年4月,百度Apollo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率先落地在长沙;再比如截至目前,百度已经和200家汽车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百度身上的“人工智能”标签,正显得越来越有价值。

正因如此,2020年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火热,百度股价开始回暖,多次被国内外投研机构评为“强烈买入”,然后市值一路走高,年底实现了对年初的翻番。

在这个过程中,百度Apollo自动驾驶业务给了资本市场信心,资本市场的回暖又反过来给了百度自信。

无可厚非,这时候的百度,肯定希望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势放大再放大,让其成为自己“一骑绝尘”的增长点,回归BAT阵营。

也就是说,对百度而言,深耕汽车或许是其唯一的出路,他们把汽车当成了企业翻身的背水一战——要么深挖,要么等死。

和阿里、苹果一样,百度选择的汽车下半场,就是下海造车。

只不过,它不同于阿里那样的小股东入局,也不同于苹果这样的出身电子产品制造商,他选择的方式是彻底切换跑道,从互联网企业、供应商身份转向整车制造。

然而,深耕汽车业,整车制造真的是最好的出路吗?独立成团会比华为“帮助企业造好车”更有战斗力吗?选择此时入局,又真的是百度最好的时机吗?

一评酱并不这么认为。

甚至正相反,一评酱不认为百度搭手吉利造车的成功率会有多高。

其一,汽车拼的是品牌力。

为什么苹果造车的消息还没被官方盖戳就这么多人满怀期待?又为什么某些国有自主品牌刚喊出品牌向上就被人界定“死亡”?

差别就在于品牌力。

苹果一向拥有商业模式变革的能力,过去其他行业的产品一度引发“鲶鱼效应”,占有统治地位,人们就愿意相信苹果能打造出惊艳的产品。

某些国有自主品牌过去一向粗制滥造,骗补闻名,人们就不可能相信它有从头再来的觉悟与技术。

白手起家的新势力不受制于从前的品牌压力,但创始人的过去、品牌创立前期的过程和故事,都是后期消费者考察和评价品牌的标准,所以蔚来、理想、博郡、赛麟等品牌的发展结果,其实可能从造车开始就注定了。

倘若像特斯拉一样来得早,还有树立行业标杆的可能;来得晚,很多时候拼的首先是品牌,然后才是产品。

百度进入造车的时机已经并不算好,没有了特斯拉、蔚来的先发优势,也没有苹果、阿里的影响力,所以至少起步前期,和人拼的就是品牌力。

然而百度的品牌评价我们有目共睹。由于其搜索业务负面频发,所以百度提起造车,网友的风评大多都是嘲讽,“百度开车前得先看三分钟广告,否则无法启动”、“生病自动驾驶送到莆田系医院”、“车载导航经停竞价排名最高的目的地”、“车顶安装LED广告牌购车享八折优惠”、“不充会员车速上不了60”……

基于这样消费者口碑的进入时机,于百度而言绝不是优势。

其二,百度的汽车布局难言统治地位。

目前百度在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有哪些?无外乎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OS、Carlife和百度地图。

要说合作伙伴和应用面积,都不算少。

但要说技术优势和统治地位,几乎没有。

谷歌 Waymo、亚马逊、博世、华为、斑马智行、仙豆智能、四维图新、高德地图等等这几个领域的重量级企业,都是百度的有力竞争者。

而且无论在上述四领域的哪一领域,百度都不是TOP1企业。

即使相比同样已经在全领域布局、“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百度的影响力也仍然不及。

所以百度进军整车制造,即便从产品角度硬核来说,或许也难言绝对优势与独特竞争力。

其三,Apollo系统或许会自断其供应商之路。

曾经,某合作应用Apollo系统的主机厂相关人员告诉华尔街见闻,其为什么选择与百度合作自动驾驶,就是因为“Apollo系统定制化程度高”。

2020年,Apollo已经成为新车自动驾驶系统市场上占比最高的产品,目前有超过600款车型都搭载了Apollo系统。

但话说回来,选择百度是因为百度定制化程度高,那么为什么定制化程度高?就是因为直至今年大手笔投资威马之前,与阿里等不同,百度一直没有和车企在资本上深度绑定,它的资本与产品也因此相对最自由、最开放。

但自己造车之后呢?显然这种自由与开放就彻底成了过去时。

百度势必会把技术和资源优先向自己倾斜,这时候百度相对于其它车企,不但不再仅是供应商,反而还成了竞品。

尽管现在愿意发言的车企还都表示“百度造车不影响与我们的合作”,但相信他们的内心也在打着小九九。

所以百度造车,基本就意味着断绝了Apollo系统和其他品牌合作的路数。

而这本来是百度目前最具前途与活力发展方向。

这场合作最受益的或许是吉利,毕竟SEA浩瀚架构成立之初,就定位在开放系统,允许合作企业基于其进行深入的定制化开发,早在架构发布时,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就透露,已公布的7个布局浩瀚架构的汽车品牌“不全是我们内部的品牌”。

所以百度下海,既分摊了SEA浩瀚架构的成本,也提高了SEA浩瀚架构的知名度。

至于最被误伤的,很可能是威马。

2017年,百度就拿出10亿元领投威马汽车;2020年9月,百度再度领投威马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两者的合作一度非常紧密。此前百度发布的新智能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说是威马首批应用;今年1月,威马联手百度共同打造的具备AVP(云端智能无人泊车系统)的新车也即将下线,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这将是国内第一个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而这几乎也是威马产品体系里最粗的“大腿”。

原本身后站着大佬,没想到大佬自己下了跑道。

以后的第一首发还会属于威马吗?

很大程度上,威马汽车的竞争力将被推向边缘化。

不过百度与威马的合作结果某种程度上也早已注定,在市场被几个先头互联网和新势力瓜分后,两者彼时的牵手或许本就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露水情缘,在各取所需之后分道扬镳,未免不可能。

对于百度以及最近诸多互联网企业联手车企进军整车制造,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看法是,“互联网和车企合作是一种造车模式,但不会成为主流……互联网企业造车在中高端市场有一定的机会,但以低成本为主的入门级市场还是以传统车企为主。造车的核心还是要求自身实力强,而不是简单地联合就能成功。”

显然,百度的造车之路,道阻且长。

这场牵手到底会是实力派的入局,还是噱头般的空欢喜,一评酱拭目以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