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宜不宜抱团有争议,但买房宜抱团

阿聪随笔
相比股市的抱团,房地产市场的抱团更加持久,回撤更为罕见。除非区域规划出现大方向的调整,否则抱团随大流是正确的选择。

总有人说,深圳、上海楼市这么好,是不是下个马上就要轮到北京了。还有人说,前滩已经这么贵了,是不是马上轮到XX了。

前几年卖掉南山区买福田中心区黄埔雅苑(无学区)的深圳同学已经后悔了,但再怎么后悔在深圳上车,比起北方,已经赢在起跑线了。

不太理解为啥一些优秀的投资专家,一旦轮到个人买房的问题,却会放弃在资本市场屡战屡胜的抱团策略,而开始寻找洼地。如果洼地真的那么多,如果价值和涨幅需要填平的话,这市场就太简单了。

以前写过一篇随笔,写的有点太隐晦了,那我就更直接一点,买房宜抱团。

1、人口的流动总是转向少数都市圈,而上海这种城市适当微调户籍政策的边际影响肯定最大。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影响因素在边际,不在总量,人口细微的边际变动就会影响深远。

2、作为一种70倍pe的资产(净租金收益率普遍在1%-2%之间),其价值本身就来自于抱团,来自于信仰,并不来自于EPS。70倍的东西可以在部分区域到100倍,甚至到150倍,供求关系加边际资金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总归不是低估的大类资产。相比股市的抱团,房地产市场的抱团更加持久,回撤更为罕见。趋势的力量带来资金的正循环,低个人杠杆率决定基本面很强健。而三年惨淡的价格表现如果没有强外力打破,只会带来存量信心进一步的动摇。

3、南北差距其实是全方位的。气候的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公共服务的差距……以往这种差距还能依赖于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在华北的集聚适当抵消,但时代愈发展,南北平衡愈被打破。从更长的周期而言,我国古代漕运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有一套再转移支付的系统补贴大河以北。

4、一个城市内部也是这样的。除非区域规划出现大方向的调整,否则抱团随大流是正确的选择,一般不要嫌随大流的绝对金额太高。先不考虑自住的因素,在城市规划方向大体稳定的今天,一个洼地想要逆袭是颇具难度。不随大流的买房人,可能在过去几年买了商住,买了商铺……业态的标准性是另一个老话题了。

5、2021年,大类资产的收益预期还是要下调一点,房地产也不例外。虽然说房贷的总额比例管控会在结构上更有利于强者恒强,但不至于夸大核心资产的边界。

6、一谈这个问题就有人谈房价上涨对经济发展不利之类的话题,其实房地产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从来不是原因。我国的住房政策是很成功的,显著降低了居住的成本,也尽最大可能限制了房屋投机炒作,控制了个人的杠杆率。以前总有人喜欢批评政策,言必称是德国房价如何如何,美国房产税如何如何,现在德国美国房价都在结构性上涨,说的人反而就少了。谈这个话题可以,但不应该把这个东西加入到自己买房决策判断中去。

在购买资格不放开的情况下,房屋仍然是具备资格,合法合规的部分居民家庭“打底的核心资产”。真的不要总想着钻空子,腾资格,甚至代持,政策从来不是一种非禁止即可为的逻辑,而是不合理即打击的逻辑——对于这种流动性如此之差,金额如此之大的资产,合理用好自己的房票打底核心资产,坚持房住不炒是最好的。赋予城市常住人口财产增值权,何尝不是一种制度性红利?而为什么是深圳、上海这些城市的常住居民财产权红利最为丰厚?我们暂且将其视为,对当地居民致力于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经济腾飞,开放创新的总体肯定。

本文来源:阿聪随笔 (ID:acongsuibi),作者:阿聪nk,原文标题:《买房宜抱团》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