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即将纳入沪港通,意味着什么?

广发香港倪赓、戴康
科创50分化将加速,机构化进程提速,北上资金或加速估值重塑,有望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1月22日,上交所修订发布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自21年2月1日起实施。

第一,沪港通新办法有何要点?

(1)新增投资者适当性要求:明确符合香港相关规则的机构专业投资者方可通过沪股通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2)调整沪港通下港股通范围:新纳入科创板及深交所上市A+H股公司的H股;(3)调整沪股通范围:新纳入属于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成份股及A+H股公司的A股科创板股;(4)修订H股定义:明确H股为在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股票。

第二,纳入沪港通的科创板股票有何基本特征?

据新规筛选,共有12家科创板公司被纳入沪港通。其中1家属于上证180指数(中微公司),6家属于上证380指数(海尔生物、西部超导、安集科技、澜起科技、杭可科技、睿创微纳);5家为A+H股公司中的A股科创板(复旦张江、康希诺、君实生物、昊海生科、中国通号)。

具体分布特征为:(1)大市值为主:总市值均值约510亿元;(2)生物医药为主:医药生物5家,市值占比37.74%;(3)流动性较好:近一年日均成交额均值3.78亿元(高于科创板均值2.47亿元);(4)业绩优:共7家实现20年归母净利润(TTM)同比增速超50%,ROE(TTM)中位数11.87%,高于科创板8.60%;(5)基金持仓多:20Q4基金持仓超过10% 的个股共5只;(6)与科创50、MSCI成分股重合度较高:仅3只不属于科创50成分股,5家为纳入MSCI标的。

第三,纳入沪港通意味着什么?

(1)科创50流动性增强、分化加速(同时意味着非纳入公司可能减持提速);(2)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机构化进程提速,北上资金加速估值重塑;(3)实现纳入MSCI指数的前提条件,利于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望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本文作者:倪赓、戴康,来源:广发香港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