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调控收紧 楼市拐点会不会到来?

大城市房价涨势已引起政策层关注。1月下旬以来,深圳、合肥、杭州等地密集发布楼市新政。分析师认为,近期收紧楼市政策的队列有望扩大至10城以上。

在货币宽松与楼市暴涨的互动中,大城市的调控毫无意外地收紧了。

2020年12月,合肥、广州、北京、杭州、深圳等热点城市二手房涨幅位居七十城前列。不少业内人士及购房者都预期,大城市的行情或继续向其他城市蔓延。

市场持续升温,监管紧急灭火。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强调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提出要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在住建部主导之下,1月下旬以来,深圳、合肥、杭州等地楼市先后迎来了调控,给火爆的市场浇了点冷水。在北京,面对部分学区房上涨,房地产中介协会也启动了行业约谈。

为敲打楼市泡沫,政策层还祭出了控制房贷额度和提高货币市场利率的组合拳。“严打”之下,大城市的房价会继续上涨吗?楼市拐点是否会到来?

1、多城密集调控

1月27日,杭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重点政策包括:落户未满5年者限购1套住房;优先购房的限售5年;增值税征免年限调整为5年。

亿翰智库认为,杭州新政填补了此前摇号政策及人才购房政策的漏洞,侧重打击“假落户、假赠与、假无房”的投机客。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在一二线城市中,杭州首次针对摇号房源开启限售。在本轮热点城市的楼市行情中,“打新潮”是一个典型现象,降低“打新房源”的投资属性最能为市场降温。

杭州之外,深圳、合肥等地也发布了楼市调控收紧的政策。

1月19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新政,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居民家庭购买的商品住房,只能登记在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成员名下。假结婚买房这条路行不通了。

仅四天后,深圳市住建局就再放大招,加强购房人资格审查,并启动了“购房意向登记系统”,违规者三年不得在深圳买房。此前润玺12名违规打新者已被罚。

1月22日,合肥市也出台新政,明确要严厉打击业主、网络平台、地产中介机构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哄抬房价的行为。

在上述城市出台调控之际,根据住建部官网信息,近日,住建部也前往深圳等城市调研、督导。

政策收紧的背后,是大城市楼市的火热图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四大一线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近四年来首次同时环比上涨。合肥、杭州环比上涨0.7%、0.5%,同比上涨4.7%、6.9%。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疫情下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避风港属性明显增强,大家手里有了闲钱倾向于购买大城市房产保值。

张大伟指出,2020年全年信贷增量刷新历史记录,部分城市企业贷款与个人按揭贷款均比较宽松。各地市场火热明显都是从高端资产开始的,包括中高端新盘的打新潮,和一线城市的学区房。

2、楼市往何处去?

严跃进认为,从此前深圳政策收紧开始,到杭州政策打补丁,这都说明大城市在不断加码政策。后续调控政策收紧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长三角和粤港澳区域。

张大伟认为,住建部主导的调控可能继续扩大城市数量,超过10个城市有望在最近出台打补丁的楼市政策,增值税2改5很可能成为标准动作。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认为,今年核心一二线城市更可能升级限购,涉及限购区域扩容,二手房纳入限购范围,强化购房资格管控等,同时还将限制通过假离婚、假落户等方式骗取购房资格。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的调控力度会相对较弱,更倾向于通过强化限售的方式“维稳”市场。

多名分析师认为,虽然调控政策预计会持续加码,但热点城市房价走势还得考虑资金层面的因素。

张大伟认为,调控政策的升级有利于抑制当下热点城市虚火,避免市场短期失控,但后续还要针对资金无序进入房地产进行约束,否则调控政策的力度可能会被稀释。

个人信贷方面近期已释放出收紧的信号,广州、深圳等地住房按揭贷款额度告急,一些银行个贷审批暂停或审批时间无限延长。

但张大伟认为,个人信贷只是短期收紧,后续还应重点关注经营贷。

宏观层面,央行近期也频频出手收紧流动性以敲打楼市泡沫。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指出,连续数日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也继续紧张,利率持续反弹。结合此前马骏的表态,央行收紧流动性主要还是为了应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但屈庆认为,流动性收紧是有边界的。央行目前对资产泡沫可能还处于敲打状态,还没有进入趋势性收紧的阶段。

严跃进认为,短期的打压会让大城市房产交易出现回调,但近两年大城市楼市整体处于上行阶段,后续可能还会继续上升。上升和调控并不矛盾,上升是市场表现,而调控则是为了抑制上升过快和过度炒作。

万众瞩目黑金会员新春携長鸿牛限时上线 

拜年礼盒、财运冲天,2021开门红一盒尽享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