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各种涨价相关的报道不断,大到石油煤炭、小到葱姜蒜,似乎都在涨。部分行业,如半导体、造纸、石化更是密集发布涨价函。我们集中分析了近百种正在涨价的商品和服务,认为从供需两端匹配角度可归为以下几类进行讨论:
(1)需求恢复中,有通胀预期,行业格局有所改善但供应端的闲置产能充足:如油、气、铝等。
(2)需求刚性且有边际增长,供应趋紧:如铜、焦炭、钛白粉、玉米、中草药等。
(3)受益于海外需求增长,供应充足但成本上升显著推动终端产品涨价:如家电、轮胎、造纸等。
(4)需求激增,具备可持续性,且一段时间内供应增长落后需求:如功率半导体、再生塑料、锂/碳酸锂、动力电池等。
针对第一类,我们认为国内温和刺激和地产周期的改善会继续稳定需求。海外市场,美国经济呈现出了强劲的复苏态势,步入“理性繁荣”阶段。前期财政刺激和美联储流动性投放带来的投资驱动尚未消退,市场对拜登上台后的刺激方案和疫苗带来的疫情修复又有较高的预期,共同推动了通胀情绪的上升。全年看周期产品价格仍受到支撑。但短期,美国的政权交接带来的混乱尚未结束、刺激方案能否顺利实施仍有不确定性,另外疫苗的有效性和西方民众接种意愿也存在疑问。考虑到第一类产品相对充足的闲置产能,我们认为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有限,甚至近期有调整的可能。
第二类,供应问题主要来自于极端天气、疫情干扰、地缘冲突、环保政策等,这些问题短期看不到明显的缓解迹象,由供应问题推升的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或继续上涨。这部分产品集中在上游的采掘、种植行业,影响范围大,传导范围广,如饲料涨价主要来自玉米、豆粕的价格传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下游企业面临的需求情况差异较大,涨价传导能力弱的企业盈利压力将明显增加。
第三类,供应较为充足,涨价主要来自成本端,但有需求增长支撑价格传导。目前这类产品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海外,由贸易带动。疫情一旦好转,订单转移的效果不再,需求端可能面临下挫,但成本端的压力仍会持续。我们判断,疫情短期内较难得到解决,第三类涨价的故事至少会持续至二季度末。但如果美国发生更大的骚乱,影响到终端消费需求,将对此类商品定价能力构成影响。
第四类,需求的增长来自技术迭代下的新需求,新增供应需要时间的情况下,当前的产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受益。这一类涨价故事是我们认为最持续的,也是推荐的配置方向。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再通胀周期已经开启,一季度建议增加上游资源品的配置,包括农产品、铜、锂、焦炭等,中下游则需要进一步分辨需求的可持续性,目前看钛白粉、饲料、包装用纸、可降解塑料、动力电池、半导体制造、家电等领域企业有望继续受益涨价。
分行业进一步分析如下:
资源品:建议到一季度末,资源端的配置可以聚焦焦炭、铜、钛白粉。在需求面,焦炭、铜、和钛白粉都看到刚性需求支撑以及边际的增长(铜是居家办公带来的边际增长;钛白粉看到了出口端的边际增长)。在供应端,环保和供应问题影响了焦炭供应;疫情、地缘影响了主产区和重要边际供应区的铜供应;上游钛精矿产能整体趋紧还是会制约钛白粉的供应。
化工:油气价格的上涨和海外复工复产推动化工行业整体价格回升。当前化工品价格仍然存在一定修复空间,但目前补库接近尾声的情况下,未来需聚焦下游需求增长明确的细分行业,如电子、农业、汽车、环保包装等产业链条上的化工品。
农产品:农产品具备比较强的涨价预期。稻谷、小麦等主粮供应相对充足,涨价幅度相对有限。玉米、豆粕等加工和饲用品种弹性更大,饲料需求带来支撑。受饲料价格、非洲猪瘟疫情以及进口受限影响,肉类涨价或将持续,猪肉预计全年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牛肉有消费升级的支持。乳制品也有较强涨价预期。农药、化肥整体需求相对较好,源自农产品价格上涨后行业整体的投入意愿走强。
造纸:造纸板块目前受上游木浆价格上涨、春节纸厂停产检修等因素的影响,元旦节后依旧持续提价,生活用纸和包装用纸价格齐升。从中期的角度来看, “限塑令”打开的替代需求空间将陆续释放,以白卡纸为代表的包装用纸高位价格依旧具有支撑。节前躁动行情下警惕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新能源:涨价主要集中于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上游的钴和锂,中游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六氟磷酸锂、电解液,人造石墨也在上游低硫焦、针状焦等涨价的压力下出现涨价情况,铜箔加工费也有涨价迹象。整体上,涨价主要由于下游电动车需求旺盛提升动力电池需求,上游产能供给有限出现涨价情况,上游涨价压力逐渐传导至中游。
交运:航运高运费集中在集运端。欧美订单转移内陆叠加小家电、小配件的需求持续利好集运价格。另外,市场需要关注集运潜在的运力垄断效应对春节后的运费控制影响。目前为止还看不到运价出现拐点的迹象。
家电:涨价驱动力来自上游材料涨价、产品价格回补、以及出口需求拉动。2021年一季度,甚至整个上半年,这种上涨将会很普遍,而且会持续。家电行业的涨幅低于原材料涨幅,但家电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对价格的调控和影响力更强,也更有能力应对成本压力,有望在涨价中受益。
电子:芯片半导体的需求端持续旺盛,一方面疫情导致终端和云端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电能替代带来的芯片需求增加。后者对应的工业产品都集中在 4寸、6寸、8寸线上进行生产,8寸线产能严重不足,同时,8寸生产设备已经停产,导致目前 8寸晶圆的供需关系紧张,12寸线上的各种产品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半导体新增产线通产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据此测算,供给端最早到下半年才会释放产能,因此一季度半导体的涨价愈演愈烈成为必然。细分产品看,目前高端产品供需相对平衡,而中低端产品涨价预期更为强烈。中低端产品国内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可以实现部分国产替代,国内 IDM 厂商、封装封测端产品均有一定扩张,有望受益于行业涨价景气。
本文作者:王正成,来源:国联证券,原文标题:《再通胀周期开启 ,寻找可持续的涨价故事》
见智研究投研群开始招募!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