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和PPI一升一降意味着什么?

市场普遍认为,CPI小幅下降和去年的高基数效应相关,PPI之所以重回正增长,全球需求回升成为推动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上涨0.3%。

CPI和PPI一升一降意味着什么?

非食品项拖累,CPI 1月转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CPI转负主要和去年的高基数效应有关。非食品价格弱势反映需求还是偏弱的。去年12月以来消费恢复的速度在放缓,部分原因可能和局部地区疫情散发有关。

明明认为,同比方面,非食品项下降0.8%,主要系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所致。去年1月份恰逢春节,且疫情影响还未显现,服务价格有所上涨,而今年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出行、旅游、餐饮等活动受限,“就地过年”政策也对消费端相对不利,非食品项价格或将难以出现往年春节期间明显上涨的现象。1月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同比继续回落至负区间,达到历史低位-0.3%,后续需要持续关注。

节日因素+冷冬天气,令食品价格明显上涨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认为,节日因素+冷冬天气,令食品价格明显上涨。

由于需求迎来旺季,以及供给短期偏紧,本月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延续上涨趋势,环比上涨5.6%、1.2%和2.7%,但猪肉价格涨幅较上月缩小0.9%。近期,农业农村部召集专家会商,预计今年1月份至2月份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5%左右,后期猪肉价格有下降空间。

CPI权重调整意味着什么?

明明团队认为,今年1月CPI迎来了五年基期转换与权重调整,由于过去5年食品价格涨幅明显,今年食品项权数有所下降,对CPI的拉动效应会有所减弱。

明明认为,非食品价格难以出现往年春节期间明显上涨的现象。环比方面,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加上疫苗落地带来的需求复苏预期,1月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环比上涨4.2%、4.6%和5.0%,拉动非食品价格环比小幅上涨。

民生银行智库宏观分析师应习文认为,由于猪肉价格大涨,以及疫情导致食品等刚性支出占比增加,如果直接看2020年消费数据,国内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占整体消费的比重重回30%以上,出现了十几年来的首次上升(即恩格尔系数回升),这是非常反常的。对此,统计局特别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最终食品烟酒的权重较上个基年调降了1.2个百分点,基本符合中国居民消费变化的趋势。

大宗商品涨价推动PPI,增速或将加快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PPI重回正增长,全球需求回升成为推动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和美国长期国债利率的回升都表明了全球经济逐步修复。1月份以来国际油价上涨明显,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均有明显涨幅。

此外,年初低温寒潮天气频发、居民取暖用电大幅增加,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用电需求旺盛,主要电厂日耗煤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带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6.4%、动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3.9%。

总的来看,除水泥等非金属价格走弱外,五大行业工业品价格多数均有明显上涨,带动PPI环比维持高增、PPI同比转正。预计后续随着全球经济修复延续,工业品价格上涨趋势会延续,叠合基数效应,今年一季度PPI同比回升速度预计将进一步加快。

刘学智认为,PPI同比回正,得益于工业生产持续恢复,需求回升比较明显,也带动上游初级原料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

展望未来,当前CPI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预计一季度都比较低,二季度随着经济的恢复有望回到正增长;PPI回升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未来涨幅还会进一步扩大。

王军认为,鉴于经济仍在复苏中,以及疫情对生产端影响不大,后续PPI仍将小幅回升。

如何看待通胀压力?

应习文认为,当前通胀压力主要在食品、能源和上游工业品,而下游产成品、服务品(特别是文化娱乐旅游等非刚需服务)相对弱势,通胀呈现显著的上下游差异性、结构性特点,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仍然为中性,更多需要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等结构性经济政策进行调节。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考虑到高基数的原因,CPI同比仍呈现回落态势。预计一季度物价整体走势仍较为疲弱,通胀压力不大。

见智铂金港美股纯干货春节限时送(点击页面领红包)

独家港美股锦囊限时读

全场文章解锁限时送

最高888红包等你来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