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债发行 影响几何?

华创债券论坛
对于发行企业而言,碳中和债可有效拓宽低碳项目融资渠道;碳中和债的创设丰富了市场上投资标的种类,对于责任投资者而言具备一定吸引力。

报告导读

2021年2月7日,首批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共计6支,发行规模共64亿元;2021年2月25日至3月1日,交易所市场首度发行7支碳中和债,发行规模合计135亿;涉及的发行主体包括四川机场、雅砻江水电、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南方电网、国家电投、华能天成租赁、深圳地铁、三峡集团和京投公司。

碳中和债的创立是为了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引导投资向低碳领域发展。为落实“30·60”碳目标,支持疫后绿色复苏和低碳转型,10月至今,《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办法》等文件陆续颁布,碳中和债券成为绿债新品种。

碳中和债的发行主体资质普遍较好,发行期限以2-3年为主,均采用公募发行,发行利率偏低。就融资成本而言,碳中和债的票面利率均低于同日中债估值,同时也低于可比条件下的普通债券,主要源于主体信用资质好,市场认可程度高,但也不排除存在一些非市场化的因素。

报告正文

碳中和债的发行有何意义?

对于发行企业而言,碳中和债可有效拓宽低碳项目融资渠道。电力、能源企业获益相对更大,由于所募资金还可用于置换项目前期借款、补充日常流动性等,因此也能促使环保领域的中小企业积极进行减排方面的尝试。

碳中和债的创设丰富了市场上投资标的种类,对于责任投资者而言具备一定吸引力。未来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势不可挡,相应地,绿色债券标的规模需要不断扩张,以匹配产品端的投资需求。碳中和债的加入可为责任投资者提供新的配置选择;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其收益回报或缺乏一定吸引力。

碳中和债可能成为吸引外资的又一品种。目前已发行的碳中和债募投项目均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关于绿色债券的要求,因此碳中和债也有潜力成为吸引外资的又一品种。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碳中和债或可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低碳项目,对实现区域减排目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也具有积极意义。

风险提示:未来低等级主体发行的碳中和债票面利率较目前或有明显上行。

正文

一、碳中和债发行影响几何?

2021年2月7日,首批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共计6支,发行规模共64亿元,发行人包括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国家电投、华能电力、雅砻江水电和四川机场;2021年2月25日至3月1日,交易所市场首度发行7支碳中和债,发行规模合计达135亿,发行人包括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天成租赁、深圳地铁、三峡集团和京投公司。

1、碳中和债的发行背景:落实“30·60”碳目标,拓宽能源企业融资渠径

碳中和债的创立是为了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引导投资向低碳领域发展。2021年2月9日,交易商协会在官网上发布消息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要求,支持疫后绿色复苏和低碳转型,协会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项下创新推出碳中和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且需明确披露碳减排等环境效益信息,确保碳减排效益‘可计算、可核查、可检验’”。可见,创设碳中和债品种是在“30·60”碳目标政策框架下,精准落实支持低碳项目发展的体现。

从执行情况来看,首批碳中和债发行前,政策层面已有一定铺垫。2020年10月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针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以碳减排量为项目效益量化标准”的基金,这将为碳中和债的推广奠定产品层面的基础。2020年11月27日上交所发布了特定品种公司债的发行指引,在2015年12月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2016年3月的《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基础上做了修订与整合,对绿债资金用途、信息披露要求、第三方评估标准等做了明确规定,对于募投资金用于绿色项目的比例略有放宽。2020年12月31日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办法》,明确向重点企业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的事宜。而碳排放权与碳中和债的创设本质上系“一堵一疏”,即在明确碳排放量上限的同时,拓宽碳减排项目的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向低碳转型。2021年1月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更是直接指出央企要主动率先参与碳中和等目标任务。近半年以来,有关碳减排的文件集中发布,显示政策层面对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执行决心较强,这一政策环境也为碳中和债的推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碳中和债的含义:资金用途更聚焦

根据交易商协会对于首批碳中和债的定义,碳中和债主要指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从分类上看,碳中和债属于绿色融资工具的子品种,但相较于其他普通绿债而言,碳中和债的资金用途更为聚焦。根据交易商协会官网报道,“碳中和债的募投项目需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且聚焦于碳减排领域,主要包括:一是光伏、风电及水电等清洁能源类项目;二是电气化的轨道交通等清洁交通类项目;三是绿色建筑等低碳改造类项目”。由此可见,碳中和债的发行标准进一步提升,即精准面向碳减排领域的项目融资,对项目减排效益的要求更高,也决定了当前阶段,碳中和债发行人或更集中于大型电力电网企业,中小企业的参与度相对不高。

(一)首批发行的碳中和债具备哪些特征?1、资金用途:致力于碳减排项目

从已发项目来看,部分资金将用于偿还前期绿色项目借款,多数则直接投向低碳项目建设。如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公司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3笔碳中和债募集资金明确将全部用于偿还前期绿色项目的借款;“21电网GN001”的募集说明书也指出资金将部分用于置换项目建设贷款。碳中和债拓宽了能源类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将市场资金精确引导向致力于碳减排的项目上来,对于鼓励低碳项目建设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积极作用。

2、信息披露:聚焦环境效益定量测算

信息披露方面,按照“可计算、可核查、可检验”的原则,发行前,碳中和债的发行人需要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评估认证报告,对碳减排等环境效益进行定量测算。此外,存续期间,发行人每半年(于当年8月31日前)须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绿色项目进展及实际碳减排数据等环境效益情况。由此可见,碳中和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详细程度相较于普通债券更高。

3、债项条款:主体资质偏好,期限3年为主

从目前发行情况来看,碳中和债的发行主体资质普遍较好,票面利率均低于同日中债估值,发行期限以2-3年为主,均采用公募发行。发行主体方面,银行间市场的首批碳中和债发行主体以能源类企业为主,主体评级均为AAA,除四川机场集团为地方国企之外,其余5家均为中央国有企业;交易所首批发行的碳中和债也具有相似特征,信用资质普遍较好。期限上,以3年期为主,仅21中电投GN001、GC电投01、GC天成01的发行期限为2年。发行方式上,均采用公募发行,在银行间、交易所市场发行的碳中和债分别为一般中期票据和一般公司债。

4、融资成本:首批债项融资成本偏低

碳中和债的融资成本相对于普通债券整体更低。首先,横向比较来看,首批碳中和债的票面利率均低于发行日同等级(AAA)、同期限的中债估值收益率水平,这可能与发行主体本身资质较好,市场认可度较高有关。进一步地,纵向比较来看,碳中和债与同一主体旗下同期限、同品种的存续债进行比较,可以看到碳中和债的票面利率较当日中债估值低偏的幅度要明显超过后者,反映了在可比状态下,碳中和债的融资成本或低于普通债券品种,但也不排除存在一些非市场化的因素。

(二)碳中和债的发行有何意义?

首先,对于发行企业而言,碳中和债有效拓宽了低碳项目融资渠道。电力和能源消耗企业能够借此有效拓宽融资渠道,获益相对更大。同时,碳中和债所募资金除用于绿色项目建设之外,还能用于置换相关项目前期借款、补充日常流动性等,因而或能促使能源领域的一些中小企业积极进行低碳排放方面的尝试,以获取相较于其他中小企业的融资优势。

其次,碳中和债的创设丰富了市场上投资标的种类,对于责任投资者而言具备一定吸引力。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共发行了135只ESG基金,总规模超过1200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35.8%,绿色题材基金的发行不断提速。《中国银行业理财年度报告(2020年)》中也提及,银行理财将会持续创新发行ESG主题产品体系,推动金融资源向ESG优势企业集中,事实上自2010年起至今,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推出绿色理财产品,如2020年9月16日兴银理财发行的ESG理财产品“兴银ESG美丽中国”,主要投资绿色债券及绿色非标产品。可见,未来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势不可挡,相应地,绿色债券标的规模需要不断扩张,以匹配产品端的投资需求。对于市场而言,碳中和债的加入可为责任投资者提供新的配置选择;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碳中和债的收益回报或缺乏一定吸引力。

最后,碳中和债可能成为吸引外资的又一品种。从目前已发行的碳中和债评估报告来看,募投项目均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关于绿色债券的要求,故长远而言,碳中和债也有潜力成为吸引外资的又一品种。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碳中和债可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低碳绿色项目,对于实现区域减排目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信用市场复盘:一级净融资额回正,中短票收益率全线下行

(一)一级市场:发行活跃度明显回升

本周发行规模2258.84亿元,净融资额录得708.89亿元。分品种来看,除企业债本周额录得负数(本周为-43.51亿)之外,其余品种净融资额均录得正数,其中短融本周净融资额为639亿;中票为110.9亿;公司债为43.1亿;而城投债净融资进一步下降至-318.11亿元。等级方面,AAA占比为82.4%,明显超过其他等级;AA+、AA占比分别回升至14.41%、3.19%。期限方面,1年以内发行占比最高,为72.06%;1-3年期占比基本回到节前水平,为8.44%,3-5年、5年以上占比分别为15.79%、3.71%。企业性质方面,央企、地方国企占比基本持平,分别为45.16%、45.57%,民企则占5%。行业方面,公共事业、通信、综合行业发行较为活跃。

二级市场方面,本周交投情绪明显回暖,银行间、交易所市场成交规模均大幅回升。本周,银行间市场成交额为5029亿元,交易所成交额约165亿元。收益率方面,本周,中短票收益率全线下行,1年期、5年期品种利差均有小幅收窄。评级调整方面,评级下调的主体有海航资本、海航控股、海航集团、华夏幸福、三亚凤凰和云南祥鹏;本周无评级上调主体。

(二)二级市场:市场交投情绪有所回暖,中短票收益率全线下行(三)期限利差和等级利差周变化(四)评级调整

本文作者:周冠南 靳晓航, 来源:华创债券论坛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阅读相关VIP文章: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