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数字要点

郭磊
广发郭磊认为,GDP目标定在“6%以上”是为了前后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历史经验看最终增长率仍取决于周期性位置和基数效应。

核心观点

第一,GDP目标定在“6%以上”是为了前后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历史经验看最终增长率仍取决于周期性位置和基数效应。比如2007年,目标和前期一致是8%,而实际增长是14%;2010年目标也是8%,实际增长是10.6%。

第二,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从去年的900万人变为11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从6.0%以内变回5.5%以内,属回到2020年疫情之前的正常值。

第三,3.2%赤字率+3.65万亿元专项债规模较去年收敛,但处于市场预期偏上限位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对基建回落过快的担忧。

第四,类似的导向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较去年的6000亿元仍保持了小幅增长;但增幅较过去几年略有收敛,对于政策“可持续性”的定调。

第五,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推动财政资金直达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已是政策明确导向。

第六,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目标是增长“30%以上”,较去年的“要高于40%”有所下降,我们理解这一过程一则对应货币供给增速本身回归中性,叠加上这部分贷款已有的高基数;二则对应小微企业经营与现金流已普遍有改善;三是部分应急阶段政策可能会有序退出。

第七,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这一计划超过2020年3.9万个和2019年实际完成的1.9万个,作为民生项目定位的“旧改”在规模上有明显扩大。

第八,科技创新部分,除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外;两个细节是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显示政策同时强调基础研究和企业端研发。

第九,减税的定调是“新的结构性减税”,并继续侧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

GDP目标定在“6%以上”是为了前后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历史经验看最终增长率仍取决于周期性位置和基数效应。比如2007年,目标和前期一致是8%,而实际增长是14%;2010年目标也是8%,实际增长是10.6%。

政府工作报告对增长目标的阐述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我们理解GDP目标定在“6%以上”是为了前后政策目标连续性,2019年目标是6-6.5%;“十四五”增长目标内生的年度经济增速应大致在5.5-6%附近,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首年,目标需要照顾前目标连续性。

今年在低基数和环比动能仍在的背景下,GDP增速大概率显著高于这一数据。2005-2011年GDP目标一直是8%,而2017实际增长达14.2%,2010年实际增长也有10.6%。

城镇新增就业从900万人调整回11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从6.0%以内调整回5.5%以内,属回到2020年疫情之前的正常值。

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在2017-2019年是1100万人,2020年因为疫情冲击,就业压力加大,年度目标变为900万人。今年的1100万人算是回归正常。

同样,城镇调查失业率2018-2019年的目标是5.5%,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目标调整为6.0%,2021年回到5.5%算是回归正常。

3.2%赤字率+3.65万亿元专项债规模较去年收敛,但处于市场预期偏上限位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对基建回落过快的担忧。

赤字率在2016-2019年分别为3%、3%、2.6%、2.8%,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上调至3.6%以上,2021年往下调已是一致预期。最终3.2%的赤字率仍高于2016-2019年,算是落在市场预期上限位置。

类似的是地方专项债规模,2016-2019年分别为4000亿元、8000亿元、1.35万亿元、2.15万亿元,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专项债规模扩张至3.75万亿元,2021年回落已是一致预期。最终的3.65万亿元的规模几乎持平于去年,同样落在市场预期上限位置。

类似的导向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较去年的6000亿仍保持了小幅增长;但增幅较过去几年略有收敛,对于政策“可持续性”的定调。

2016-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分别为5000亿元、5076亿元、5376亿元、5776亿元、6000亿元,今年的6100亿元较去年仍小幅增长,2016-2021年增幅分别为4.7%、1.5%、5.9%、7.4%、3.9%、1.7%。今年增幅较过去三年略有收敛,对应可持续性的定调。

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推动财政资金直达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已是政策明确导向。

2020年为支持各地抗疫防疫工作,财政部创设资金直达机制,在实行直达管理的2万亿元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新增的减税降费,其余1.7万亿元通过财政支出分配至基层,省级政府不得截留。2021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要延续2020年这一行之有效的新制度,即“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这一精准滴灌政策工具,保障“用到基层急需以及惠企利民领域”,以及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将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对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范围”,保障市县级财力。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目标是增长“30%以上”,较去年的“要高于40%”有所下降,我们理解这一过程一则对应货币供给增速本身回归中性,叠加上这部分贷款已有的高基数;二则对应小微企业经营与现金流已普遍有改善;三是部分应急阶段政策可能会有序退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较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要高于40%”有所下调。我们理解主要是三个背景:

一是今年货币供给从宽松回归中性,信贷增速本身应低于去年;去年对小微企业贷款又已有较高基数(2020年最终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

二是去年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今年增长已在潜在增长率附近,外需又处在较好的环境下,小微企业经营与现金流应已有普遍改善;

三是去年6月份下发的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与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等“应急宽松阶段”的政策可能会有序退出,这也会使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下降,顺应这个趋势下调是合理的。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这一计划超过2020年3.9万个和2019年实际完成的1.9万个,作为民生项目定位的“旧改”在规模上有明显扩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

5.3万个老旧小区改造较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3.9万个(实际完成4.03万个)、2019年实际完成的1.9万个有明显增加。

科技创新部分,除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外;两个细节是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显示政策同时强调基础研究和企业端研发。

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以及“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关于企业端研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减税的定调是“新的结构性减税”,并继续侧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关于减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核心假设风险:外需变化超预期;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

本文作者:郭磊,来源:郭磊宏观茶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