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60.6%,较2019年1-2月增长32.7%,折合年均增速15.2%,大超预期(图1);进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2.2%,较2019年1-2月增长17.2%,折合年均增速8.3%。
各地鼓励就地过年对出口是一个利好因素。考虑基数原因,1-2月出口高增速已是共识,然而较2019年均增速达15.2%却是市场未能预期的。我们认为就地过年对此形成部分贡献。据港口协会,1、2月港口生产明显好于疫情前水平,八大港口集装箱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为6.8%、37.9%。一方面,春节前工厂加快出货保证了货源充足;另一方面,就地过年也使得节后恢复速度早于往年。
美国的地产链产品需求为主要拉动。分产品看,1-2月地产链产品出口金额(下同)增速明显超过防疫物资(图2),家电、家具、汽车出口同比均在80%以上,防疫物资出口同比60%-80%;
分国家看,1-2月出口美国同比高达87.3%(图3),其他主要出口国分别为英国(84.4%)、欧盟(62.6%)、日本(47.7%)、东盟(53%)。可见美国、欧洲仍是拉动中国出口高增的主要动力,其产品需求主要分布于地产链产品和防疫物资。
进口方面,价格的高增是主要原因。1-2月大宗商品普遍涨价,CRB现货指数上涨9.6%,对进口双位数增长形成主要贡献。例如,我国主要进口产品铁矿砂、铜矿砂、塑料进口量同比分别为2.8%、0.9%、8%,但考虑价格因素后的进口金额同比分别达到60.9%、34.2%、25.6%。
疫苗对海外疫情控制效果显著。截至2021年3月5日,以色列、英国、美国的疫苗覆盖率领先全球,以每一百人中至少接种一次疫苗人数计算,三国疫苗覆盖率分别达56.7%、31.5%、16.6%(图4),并且正以每天提升0.3%~0.5%的接种速度加大覆盖。1-2月美国日新增病例数从32万+降至5万+,英国从6万+降至6000+。
海外生产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除了欧洲去年11月疫情卷土重来导致重新封锁外,多数国家复产节奏一直在持续,尤其是美国封锁程度已经接近于中国(图5)。以工业生产同比来看,欧洲、日本年前便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美国也有望于2月同比转正(图6)。发达国家生产复苏将带来对中间生产环节产品需求的释放,这也是市场低估的部分。
全年出口前高后低是共识,我们认为结构上先消费、后投资。2021年出口增速大概率呈现前高后低,结构上我们预计海外的释放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疫苗普及后消费的扩张;第二阶段是企业资本开支的新一轮扩张。美国投资往往是消费的“派生需求”,即企业只有在预期需求强劲后才会扩大资本开支(图7)。考虑到美国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即将落地、后续还将推行基建投资,未来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可能逐渐由消费品转向中间品。
风险提示:通胀超预期对政策的影响;“逆全球化”对远期中国出口的不利
本文作者:陶川、赵艺园,来源: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