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家基金的基金经理尹航对市场行情、周期类公司等市场热点发表了最新观点。
他认为,现在的行情只是阶段情绪释放,最终会回到投资主线上。
现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市场当中,能够长期稳定产生ROE的公司,依然是非常稀缺的资产,最终资金还会回到这类公司当中,中间的波动实际上都是非常短期的。
(以下为交流内容摘选,采用第一人称)
现在的行情只是阶段情绪释放
最近龙头股面临一些回调,中证1000所代表的小市值公司出现了一些反转的特征。小市值在节后出现的行情,本质上是市场基于三个思路来进行投资。
第一点实际上是复苏交易。长期以来市场对于头部公司所积累起来较大的涨幅实际上更加敏感,一直紧绷着可能会跌的预期。疫苗为复苏情绪释放提供了催化剂。
第二个是通胀预期。全球量化宽松下通胀确实是无法避免的因素,上游周期板块受到市场资金的追逐也有充分理由。
第三点是国债收益率上升,这是重要的一点,国债收益率上升引发市场对高估值板块的担忧。但如果看绝对利率水平实际上还在非常低位置,全球收益率都是在0附近的水平。
我想表达的是,在现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市场当中,能够长期稳定产生ROE的公司,依然是非常稀缺的资产,最终资金还会回到这类公司当中,中间的波动实际上都是非常短期的。
现在国债收益率,绝对水平足够低,不足以让机构投资者还有市场大资金在两个资产之间进行摇摆,更多的资金还是会选择稳定的公司。
关于现在核心资产回调的情况,白酒和医药类的核心资产,实际上也属于龙头股。一部分原因是公募基金会面临赎回而引发一些负反馈,我们逐渐要看市场当中的反应。但当前整个市场杠杆率非常低,大多以现金的方式购买基金和股票,不会引起像2015年的潜在风险。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认为现在的行情只是阶段情绪释放,最终会回到投资主线上来。
周期类海外估值也较低
长期来看,不光是外资在A股的投资,外资在海外的投资也体现出相应的特征:现在常谈论的低估值和周期股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相同点的,很多周期股的估值都较低。
这实际上是和外资去判断公司好坏的估值方式是一致的。外资更多是用永续现金流方式来进行估值,如果是周期类公司很难预期每一年的现金流水平,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是难以预期的,所以这一类公司最终给到的估值相对来说都比较低。
在过去10年间,尤其是从2007、2008年危机之后,全球逐渐处于流动性宽松的进程,如此大的资金量又没有引发通货膨胀,其实不是资金流入市场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很多流动性都到了金融资产当中。更多是我们所说的永续现金流比较稳定的,一些是消费类公司,另一些是科技类公司,我们认为这也是长期股票投资获利的方向。
所以在我的万家互联互通核心资产新产品策略当中,也是忽略掉周期因素影响的,不管它短期表现,我们愿意去放弃这类投资机会,来把握更长线获利的机会。并不会因为短期资金流向周期类的板块,就偏离我们投资的主线策略。
关注资金是否收紧
我们认为从政策的层面,美联储是较难掉头的。如果说美联储真正掉头,对于所有高估值公司,都是非常负面的影响。
现在大家投资的基础就是低利率环境,债权类资产没有吸引力。为追求安全收益的这一部分投资,把钱逐渐的涌向了这些能够创造长期收益空间很大的公司当中,所以导致了现在这些公司高估值。
但如果资金开始收紧,那就意味着债权类资产可能会重新具备吸引力,整个逻辑就逆转了。这是全球股票生态的问题。
看好共识类因子
量化只是投资分析的一个工具,我们想要通过这样的统计工具来发掘市场中真实发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趋势,然后利用金融工程方式构建相应的组合。
目前来讲,我们比较看好共识类的因子,可以看作是机构持股的集中度。无论是我们用基金重仓来衡量,还是通过北向资金类似持股占比或者持股市值的因素来衡量。
现在的市场在逐渐把一些不太好的公司做剥离,从而集中在一些长期来说更优质的标的当中,这个过程中核心资产的圈会越画越小。对于这个趋势,评价一只个股是否有投资价值,实际上要看它背后是否凝聚了机构的投资在里面。
另一个是ROE的稳定性。其实中国A股市场会逐渐的由这种估值驱动转换到盈利驱动。非常核心的点是大家的关注方向从短期盈利转向到永续现金流的体系中。
外资重仓大基建
从行业选择上来说,外资精选的是中国在全球具备比较优势的资产,它的超配部分是中国的大消费和大基建,还有中国的医药、家用电器和食品饮料都是外资比较重配的行业。
大基建过去我们谈论的比较少。像一些典型的公司比如化工的龙头等,(过去)会发现周期属性更强。但是从2017年随着外资逐渐流入A股市场,这类资产的走势慢慢都变成了像白马股一样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这实际上是中国的大基建部分极其能体现中国优势这一概念。
无论是上游周期品还是金融大周期,包括银行、非银还有地产,外资都是进行长期低配的。原因也很直接,外资更加追求财务的稳定性,追求稳定的利润创造能力。
对于一些周期类公司也会被贴上戴维斯双击,景气度回升类似的标签,但外资一般对这些因素的关注比较有限,这并不是长线资金获利的主流,更多是从交易和相对收益角度会看待的因素。
所以即使上游周期品涨的比较多,但在海外投资者的组合中,可能并不会到非常头部的位置。
外资机构更注重财务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实际上,即使大家都是从龙头的角度出发,境内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选股诸多方面仍会有较大不同。
我们把基金的重仓股拿出来,和外资的重仓股进行比较,比如说季报披露的基金重仓前十大公司,会发现境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异长期保持在70%以上,尤其是前50家企业。
这说明在任何一个时间截面上,境内机构的选股和境外机构的重仓股都有非常大差异,在收益预期相似的情况下,北向策略产品它对于个人、机构投资者而言具备风险分散的作用。
外资投资者更加注重财务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就是我们持仓中50只个股非常典型的特征,他们每年ROE水平都相似。其实家电板块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外资持有家电板块接近13%,是持有中国各行业中最高的比例。我们都知道外资很青睐中国的食品饮料,但实际上食品饮料行业,外资持有占比也就只有6%点多。
背后原因就是像头部这些家电公司,每年的ROE水平都非常稳定,可能稳定在15左右的水平。这样的水平实际上可以满足长期的盈利能力,每年EPS也会有一定提高,判断未来持续盈利预期的特征,对于长线资金配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