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光伏行业最大的新闻就是暴跌。情况我就不描述了,今天讨论以下问题:
(1)光伏行业股价为什么暴跌?
(2)现在的行业景气下行到了什么位置?
(3)光伏行业企业如何应对?
1.2021年光伏行业景气在什么位置?
光伏行业是一个“长期成长属性极强、中期高度周期性”的行业。
光伏的长期成长性体现在:光伏在全社会发电量中的渗透率将从当前不到4%,增长到2030-2035年后的40%以上。2019年底以来,全球各国政府纷纷提出“碳中和”,从而光伏电力被作为未来100年人类的主力能源(刚需)。
光伏的中期周期性体现在:(1)政策周期,(2)能源价格周期,(3)利率周期,(4)产能周期,(5)成本周期,(6)技术周期。
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光伏产业的景气向上,主要原因在于:
(1)政策向上(正面)。比如欧洲政府将光伏作为灾后重建的工具,美国民主党将气候问题作为重要的施政纲领,中国更是将光伏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光伏资产的风险溢价急剧下降,要求IRR=基准利率+风险溢价,自然大幅下行。由此,刺激新增装机量需求。
(2)利率下行(正面),基准利率的下行导致两方面效果:a)要求IRR的下行,b)融资成本的降低(杠杆后回报率的提升)。由此,刺激新增装机量需求。
在光伏产业景气度上升的背景下,再叠加资本流入股市并寻找稀缺性的战略性资产,自然导致了2020年下半年波澜壮阔的光伏牛市。
2021年光伏景气负面,其背后所对应的周期性因素如下:
(1)长期利率上行(负面)。在2020Q2-Q3全球长期利率大幅下行过后,出现了2020Q4-2021Q1的长期利率上行。但全球短期利率仍在低位。这意味着是:流动性释放所导致的严重的长期通胀预期。但对光伏需求的直接结果是,导致要求IRR提升,抑制新增装机量需求(注:光伏项目评估的基准是长期回报率,融资也是长期融资)。
(2)产能的急剧释放(负面)。2020年光伏产业的扩产是2011年以来最凶猛的一次,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莫不如此。虽然光伏企业都号称在新的尺寸规格上扩产,但必须注意的是:尺寸之争本来就是一个“微降本”的伪命题,不同尺寸的硅片和电池片产能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不同尺寸的组件之间高度竞争和可替代。所以,总量上的过剩就是过剩,所谓的结构性问题是用来“粉饰过剩本质”的。
(3)成本随全球滞涨及产业链结构性矛盾而上升(负面)。成本上升体现在:a)硅料、玻璃的扩产速度慢于硅片、电池、组件,由此导致硅料、玻璃的大幅上涨。b)银浆、EVA、铝边框、焊带等价格的上涨。
(4)技术周期重新开启(对存量资产负面)。过去10年,光伏的主要革命性技术进步在硅片。而未来10年,光伏主要的革命性技术进步在电池片(HJT全面替代PERC)。这将导致存量的PERC电池的需求长期下降直至完全被替代。
(5)能源价格周期被弱化(负面)。在滞涨大背景下,光伏产业链的各环节成本上升的同时,由于全球主要国家的光伏项目采用“招标/竞电价”机制或“PPA/平价”机制(已经锁定的项目电价无法上调,只能选择不做或延期),而电价上升相比能源价格的暴涨存在时滞,这导致了光伏产业的成本上升在1年以内大多需要通过自身利润的挤压来消化。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在SOLARZOOM光储亿家于2021年3月8日刚出炉的《2021光伏景气展望》中,我们提出了行业景气负面的重要判断。
2.2021年的光伏类似于历史上的什么时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如果总结2021年的光伏行业,有三个主要特征:(1)产能过剩,(2)滞涨,(3)技术周期的启动。
第一,从产能过剩的角度看,2021年的光伏非常像2011年。
2011年的产能过剩背景包括:
a)2008年金融危机后,2009年全球QE,流动性急剧释放,结果导致2010年欧洲光伏需求暴增。
b)2010年全产业链急剧扩产,各种光伏公司集体上市融资(2010-2011年是光伏公司上市融资的上一个高点)。
c)由于欧洲国家财政出现状况,补贴大幅退坡,需求出现下滑。
2021年的产能过剩背景包括:
a)2020年疫情爆发后,全球释放百年一遇的流动性,结果导致2020Q4光伏需求增长。
b)2020年初全产业链急剧扩产,各种光伏公司IPO、增发、可转债融资。
c)由于2021年出现滞涨,BOS成本大幅上升、利率大幅上行,压制光伏需求。
因此,从产能过剩的角度而言,2021年和2011年是非常类似的。不同的是,2021年光伏制造业各板块有一些微量的技术进步(大尺寸)。于是光伏上市公司路演和券商报告就疯狂的吹捧“结构性紧缺”,事实上,我们前面讲了,虽然210硅片和182硅片存在差异性,210电池片和182电池片存在差异性,但210组件和182组件是高度同质的,相互可替代的。因此,总量过剩的结论依然有效。
第二,从滞涨的角度来看,由于光伏产业的历史只有20年,没有特别合适可以参考的历史时期。但1970年代的全球经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滞涨”时期,可以作为重要的借鉴。
当然,当前全球的流动性所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只有20%左右的平均水平,远远没有达到1970年代的幅度。但只要疫情不完全改善而全球流动性总源头不收缩,滞涨的趋势就不会停止。【注:1970年代的供给瓶颈是石油这一结构性因素,而2021年的供给瓶颈是劳动力这一结构性因素。只有消除了结构性因素,才能消除滞涨。否则,释放流动性只会带来商品的暴涨而无法刺激产能,收缩流动性又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收缩。因此,要解决当前的全球滞涨,必须要从疫情中真正走出来,消除劳动力瓶颈对产能的制约。】
第三,新一轮技术迭代周期启动可以参考2016-2017年的单多晶替代。2016年初单晶硅片具备相比多晶硅片的性价比,而PERC技术也在同时出现(更有利于单晶),于是在2016年下半年以后启动了一波增速极快的单晶渗透率上升。而多晶渗透率的急剧下降则出现在2年后的2018年末。
本次光伏制造业所面临的情形是类似的,不同的是,发生革命性技术的板块在电池环节。由HJT替代PERC,而硅片是改良性替代环节(N型替代P型)。现在的时间位置好比单多晶替代中的2016年末。但距离存量资产被显著替代的时间窗口,只差2年左右的时间。
3.光伏板块的估值变化又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长期产业发展预期及短期景气的“线性外推”。
股票的估值体现了市场对1年以上未来的长期预期,但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外推”特征。由于“线性外推”的存在,导致:短期的业绩上升或下降,也会极大影响估值。
光伏板块2020H2的估值上升有两个因素:a)2050-2060碳中和及未来光伏的主流能源地位。b)2020Q4的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也上涨(2020Q4产品价格上涨是成本推动的,但在诸多分析师的报告中成为了需求拉动导致的“量价齐升”,这是一种偷换概念和金融“蒙太奇”的玩法)。
第一点在2021年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第二点在2021年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金融市场的“线性外推”,导致了在2020Q4放大了未来的美好,而2021Q1出现的残忍现实(滞涨导致的需求下滑及过剩导致的利润挤压)又将投资人的浴火扑灭。
(2)投资风格在“想象力”和“现实”之间的摇摆。
2020年下半年全球流动性极度充裕时,资本市场考察2025年、2030年的情形,提出了2025PE、2030PE的概念。但一旦全球长期利率上行,则必然回归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情形。这就好比婚前展望白头偕老,婚后则会因为鸡毛琐碎而忘却初心。
对未来展望周期的时间跨度的变化,本身就是资本市场估值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抱团资金的松动持续了一段时间。
2020Q4的牛市是由抱团资金所推动的,其背后有买方机构的勾兑,有卖方分析师的报告配合(注:买方机构是卖方分析师的衣食父母,无论是新财富投票还是派点,得罪主要买方就是自掘坟墓)。但非常显然,2021Q1以来,抱团资金在各个板块出现了松动。
(4)上市公司及主要卖方分析师罔顾事实、指鹿为马、选择性披露的事实最终被买方机构所发现,金融市场的信任全面坍塌。
2021Q1的光伏组件价格到底是上涨,还是下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是上涨,那么就验证了上市公司和卖方分析师报告中所说的“需求拉动”。如果是滞涨,那么就是成本推动(事实也是这样)。
在2021年春节后的卖方点评中,有部分新财富分析师对于GW级的招标结果(组件价格在1.55-1.59元/W)完全不点评,而拿了30MW的招标结果(在1.7元/W以上)大加点评,试图营造光伏板块需求很好的假象。但事实是,新闻媒体关于GW级招标结果的报道在2021年3月6日-3月7日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与卖方分析师所说的情形完全不同。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性质恶劣的可能性。那就是部分买方机构已经发现了行业景气的问题,而卖方分析师也发现了。但卖方分析师为了帮助买方机构出货,而故意实施“选择性披露”的策略,以获得新财富的投票和派点。
无论是卖方分析师不够专业,还是由于其为了新财富和派点故意为之,总之,当2021年3月6日-3月7日的媒体报道中对于广州发展1.08GW招标结果进行披露时,金融市场原先想象出来的需求拉动导致的“量价齐升”的印象被彻底摧毁了。大家发现,自己被误导了!由此导致极度的恐慌。
我们将一句话送给那些编织伪逻辑、误导公众的上市公司和卖方分析师:你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内欺骗同一个人,但无法在所有时间内欺骗所有人。编织伪逻辑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完全丧失金融市场的信任——这一你赖以欺骗和获取超额收益的“根本”。
(5)光伏PERC资产的预期寿命急剧下降。
由于革命性技术进步的存在,导致存量资产的预期寿命不足5年。2021年2月份,阿特斯的HJT准量产线出片,2021年3月,安徽华晟的HJT准量产线预计投产,而通威的HJT准量产线也将在2021年6月份前后投产。HJT进入准量产阶段,这本来就是PERC产业链资产预期寿命急剧下降的起点。
4.现在是下跌的开始还是终点?
SOLARZOOM新能源智库不对股价做出预测,只对行业景气进行分析和展望,只对估值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但不展望)。
从行业景气的角度看,2021Q2-2021Q3的景气是急剧下行的。理由如上,不再赘述。只有等到全球滞涨的过程结束,并且硅料价格回到60元/kg以下,行业景气才会重新向上(低组件价格激发需求,且BOS上涨对需求的压制作用结束)。但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景气向上时,P型PERC产业链将永久性的失去机会,原因是存在结构性的革命性技术进步(HJT替代PERC)。
从估值变化的原因来看,2020Q4支撑光伏高估值的因素中,只有光伏产业的长期前景这一因素是依然正面的,其余因素(短期业绩、抱团、买方对上市公司及卖方分析师信任的坍塌、技术的可持续性假设)则发生了重大的扭转。这些扭转是否会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各位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因此,结合行业景气变化的时间跨度、估值变化的原因及可持续性,现在是暴跌的起点还是终点这个问题大家就不言自明了。
光伏企业该如何应对当前的暴跌?
(1)分析原因。
我们前面谈到了很多光伏行业暴跌的理由,当然对于每一个光伏企业而言,也必须要有很清醒的认识。归因可以不同,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是永远不能停下的。
(2)底线思维,同时重拾信心。
当前光伏行业的景气下行会持续至少2个季度的时间,也有可能伴随着全球滞涨而持续更久。但对于每一个光伏企业而言,也不应过于悲观,只要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硅料暴跌至60元/kg以下,各制造业环节利润充分释放),必然能推动光伏以及光储电力在全球范围内进入平价,2022-2030年的光伏产业仍然是美好的。
因此,在短期内极度艰难、长期美好的双重条件下,每一个光伏企业都应当采用底线思维,应对当前的困境。但又不应失去对未来的信心,而应抓紧时间布局未来。争取做到短期和长期的兼顾。
其中,底线思维意味着什么,无须我多言,各光伏企业只要把2011-2012年的光伏熊市拿来做对比,自然知道改如何应对。
(3)积极布局下一代技术。
光伏制造业的2000-2010是硅料的十年,2010-2020是硅片的十年,2020-2030是电池片的十年。
未来十年光伏产业的主要超额收益,来自于HJT技术、HJT+钙钛矿技术对当前PERC技术的替代。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无论是电池片,还是硅片、硅料、组件、设备、辅材辅料)都应将HJT电池技术作为未来公司发展最重要的(没有之一)战略方向。
顺应未来10年的技术趋势,才有可能真正的拥抱光伏的明天。如果坚守在PERC技术上,坚守在过去的成就中,则必然面临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多晶被单晶100%替代的历史就在眼前,没有人能忘记这段历史。任何企业,如果是在电池片技术上保有侥幸,试图延长当前PERC资产的超额收益时间,都会发现:不仅徒劳,而且会导致自己丧失转型的良好机遇。
本文来源:SOLARZOOM新能源智库,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