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顶级投资人|世诚投资陈家琳:机构未来仍将抱团,中期看好由A股市场历史使命决定

科技含量高的中游制造业或有机会

新春佳节之后,A股市场陡然变脸,开始了持续剧烈的回调,这让不少新晋投资人的心态开始波动。而屡获私募金牛大奖的资深私募掌门人世诚投资陈家琳则认为,今年的A股市场仍然值得期待。

3月15日,在选股宝X资事堂联合推出的“对话顶级投资人”直播室,陈家琳详细分析了近期的市场波动的内涵、机理和可能发展趋势,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下一阶段的市场机会和风险。

(观看回放请关注下文海报。)

陈家琳其人

陈家琳是中国首批QFII基金经理,曾担任海富通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负责股票研究和投资部门,并担任全球最大的主动管理型QFII基金之一——规模超百亿的富通“扬子”基金的基金经理。

该基金在自2004年底成立至2007年9月底的33个月内,取得了超过550%的绝对回报,为该期间内业绩表现最好的A股基金之一。

2007年,陈家琳创立了上海世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世诚投资”),是国内首批“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

2004年,他刚刚着手管理QFII基金时,A股市场尚处于“草莽时代”,各种“追涨、杀跌、博政策”的博弈投资手法大行其道。而当时,陈家琳已开始实践“长期持有、深度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了。

近二十年投资实战磨砺后,陈家琳对价值投资理解日趋深刻。他认为,价值投资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要真正了解投资标的,二是深刻认识到整个A股市场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充满博弈的市场,其他投资人、其他市场参与者可能怎么去想问题,也是要思考的。

在公司研究上,陈家琳执着于投资“高质量成长股”,注重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除了机构常常谈到的管理层分析,陈家琳尤其关注上市公司背后实控人的想法,把公司治理的好坏提到是否参与投资的层面。

经过多轮牛熊周期的的考验,陈家琳的累计投资业绩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多次斩获私募金牛奖在内的权威奖项。

直播金句

节前,已经把今年2021年全年涨幅的预算全部用完了。那后面怎么办呢?有两个选择,一个可能是高位横盘,以时间来换空间。另外一种更加极端一些,就是先退一步,为后面的上行留出更大的空间。只不过没想到节后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不是退了一步了,而是退了两步、退了三步了。

本质上A股市场被赋予了更大的职责和功能,就是要为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在这个任务没有完成之前,我们还是非常看好整个市场的中期发展。

治理结构很简单,就是公司是否有一种好的制度安排。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这种制度安排能够让小股东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我们在做投资布局的时候,不一定要去找所谓的高科技股票,反而可以退一步,去找那些有科技含量的中游制造业,这里面孕育了很多机会。

未来不可能抱团就瓦解了、后面就没有抱团了,未来还是抱团。

以前讲二八分化,后来讲二八里面还有二八。再后来我认为这个还是错了。第二个“二八”里面还有第三个“二八”。所以是20%的“三次方”,只有0.8%。4000多个股票乘0.8%是三十几个。“茅指数”是36个成分股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投资周期拉长,对于短期的高估值、波动等,就应该采取更加容忍的态度和策略。

以下是3月15日直播的全文:

美债收益率不是调整的决定因素

问:近期A股市场调整幅度很大,对于这轮调整你怎么看?

陈家琳:市场的调整实际上不单单是在今天(3月15日),已经有一阵子了。从牛年新年后第一个交易日(2月18日)开始到现在,大体上除了上一周的后半周稍微有些小幅的反弹,基本上呈现单边调整的走势。

市场为什么调整?大家其实也在讲各种各样的理由。有的说股票太贵了,有的说该买的都买好了,还有一些理由是因为外资要撤退。

有种说法在两个星期之前是比较流行的,即美债收益率上行。正好那个时候美债的收益率确实出现了急速的上行。大家对于股票资产,特别是这些成长性比较强的,或者前一段表现比较强势、估值又比较高的这一批股票,或多或少有所担心,就形成了美债上升导致国内A股对称下跌的说法。

这个逻辑在2018-2019年的时候是成立的。但到了今年,如果还一味地认为市场下跌就是因为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债就成了“背锅侠”。这里面的道理蛮复杂的,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没有办法特别详细展开。

问:为什么美债收益率是“背锅侠”,简单讲讲?

陈家琳:简单的说,当年和今年最重要的差别是——当年外资的影响力更大。当初,深沪股通刚开闸没两年,外资每年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体量比较大,每年都是3000亿级别的。而那个时候,国内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手头的资金能量还不像最近一年这样强劲。所以外资影响就比较大。

那个时候,A股确实比较看美股的“脸色”。美债收益率的波动也确实影响就比较大。

但如果放到今天,2021年的2、3月份来看,美债收益率最多只能算一个扰动因素,不是一个真正的决定因素。

问:决定因素是什么?

陈家琳: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没有暴涨就没有暴跌。讲到底,A股调整就是因为前面涨的确实有点多。

用万众瞩目的茅指数举例。茅指数在1月份涨了百分之十几,2月上旬又涨了10%多,两个累计在一起,开年短短五六个星期已经涨了20%多,而且这还只是指数层面。如果看里面的一些核心的品种,涨幅其实更大。不是不能涨20%、30%,而是说才刚刚2月上旬,按照世诚投资的估值模型,到了2月上旬的时候,确实看到里面有不少的股票都已经接近了整个估值的上限。

也就是在2月上旬,节前,已经把今年2021年全年涨幅的“预算”全部用完了。那后面怎么办呢?有两个选择,一个可能是高位横盘,以时间来换空间。另外一种更加极端一些,就是先退一步,为后面的上行留出更大的空间。

只不过没想到节后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不是退了一步了,而是退了两步、退了三步了。这种回调的幅度,包括回调的时间速度,超出了包括世诚投资在内的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当初的预期。总结一下,看到的可能外部的一些因素只是一个催化剂,包括美债收益率。本质上还是要围绕“内部矛盾”展开,讲到底可能前面涨得有点快、有点急,所以这一次的调整可能也来得更加快、更加急一些。

看好市场中期发展

问:对于市场未来行情的性质怎么看?

陈家琳:世诚投资还是维持之前的观点。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里讲到,今年应该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

虽然在去年11月份、12月份的时候,回头看2020年,虽然有新冠疫情冲击,但没想到对股票市场来讲,反而是个大年。在这个背景下,大家在那个时点对于2021年确实有所担忧,这个也有一定道理。但是还是要持一个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什么这么讲?

本质上A股市场被赋予了更大的职责和功能,就是要为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所以这个定位跟以前不一样,以前主要是为企业的脱贫解困或者融资、再融资服务。但是现在其实是要把整个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涉及到资本市场、涉及到融资层面的一些问题,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资本市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这个任务没有完成之前,我们还是非常看好整个市场的中期发展。所谓中期也不说多长,可能是指未来两三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

问: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陈家琳:还有一些其他的利好因素,包括资金也在持续源源不断的流入市场。而且,这一次资金流进来跟比如2015年的时候(也有区别)。

2015年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异动,为什么2015年会有一把过山车的行情?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加了杠杆的牛市,所谓“杠杆牛”。那个时候最高的场内融资盘,2万多亿人民币,场外的配资至少也有两、三万亿。因为是场外配置,谁都不知道精确的数。但是一个共识是绝对不会少于场内的融资盘。这两个加在一起可能就是五、六万亿的杠杆,这么大的杠杆进入市场,有谁是为了做资产配置来的?都是来赚急钱、赚快钱。

所以2015年是一个过山车。但是这一次不一样的地方是杠杆也在往上推,但是是非常有节奏、良性、健康。另外一头更多地是基于配置理念的资金在流进,举个例子,像最近这半年、近一年有一类基金卖得很火,就是有锁定期的基金。有些是一年,有些是两年,有些是三年锁定期。如果是来赚快钱,谁愿意被锁定三年?能够参与有三年锁定期的这些产品、这些基金,讲到底也是代表了这一次进入的资金背后的理念其实在发生一些变化。

原本就是赚快钱,现在至少里面有一部分是想来做资产配置。既然是来做资产配置,那意味着行情就可以走的更长。这个是跟资金的性质有相当的关系。但短期有时候可能波动难免。而且,虽然在过去的十年、十五年时间,整个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直到今天每天的成交金额里面,不管是6千也好、1万也好,散户占了多少?还有80%。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散户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占比在下降。但是这个下降是渐进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结构下面,整个市场的波动还是难免。特别是有一些外部的因素触发的时候,比如刚才举到的美债收益率短期大幅上行的背景下,那毫无疑问可能短期A股市场也会受到相应的扰动,但是这种短期扰动不改它中长期的趋势。

价值投资的两个维度

问:世诚投资怎么选股票?

陈家琳:选股的方法、投资的理念方法,就讲一点,就是我们还是自认为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但是什么是价值投资?见仁见智,从来没有一个科学的、教科书式的定义。

世诚投资的理解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要真正了解投资标的,而且这种了解不是浮于表面,要穿透那些迷雾、那些假象,能够直达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这其实对专业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经常开玩笑讲的一句话是A股市场你看到的那些东西很有可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这个时候怎么样真正了解这些标的?要做好自己的功课,不能人云亦云。这里面当然对专业能力确实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比如个人投资者可能不见得有这方面的时间、精力、能力,这个时候选择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可以适当做一些产品方面的投资。

第二个维度就是深刻认识到整个A股市场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充满博弈的市场。

价值投资者平时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希望赚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上市公司。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这个可能更多地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事后会发现,虽然出发点是希望只赚上市公司的钱,但是难免也可能还是赚了交易对手的钱。

所以在这个市场里面,我们不是唯一的投资者。市场上是由千千万万投资者构成的一个集合体,我们不可能说我们是对的、市场是错的,所以市场一定会纠错。没有这么简单,市场有它理性的一面。

所以这个时候要先想一想,其他投资人、其他市场参与者可能怎么去想问题。然后再把世诚投资的观点跟其他投资人观点结合在一起,看一下里面有没有预期差,再来形成最终的投资观点,然后再落实到交易层面。不是闭门造车,一厢情愿地说我是对的、市场错了。把这些东西融入到平时的价值投资里,可以更好提高胜算。

消费在未来两三年仍是重点布局方向

问:如何看待现在这个时点消费品板块投资价值?

陈家琳:我们非常看好消费品,它一直是世诚投资基金组合里面的第一大行业。过去的若干年是、现在也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比如说未来两三年,还是会重点布局在这个方向、这个领域。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有些公司、有些行业可能不是大家理解的消费。但是在世诚投资看来,它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消费股。

比如机场上市公司的生意最后是靠免税做起来的。免税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消费行业。所以虽然机场本身自带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品的属性,但是当我们看到它的核心驱动因素的时候,是把它归到了消费品。

比如电梯里面做广告的是传媒公司,它的商业模式是靠向广告主收广告费。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消费属性的公司。他的客户构成可能有40%左右来自于互联网公司,有接近40%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消费品牌,俗称的To C端的,可能还有小20%是To B端的,但是那些互联网场景和To B端的本质上还是跟消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像这一类公司,表面上按照交易所的划分是属于传媒行业,但是在我们看来它就是一个消费公司。

包括应该有部分的快递公司也是一样的。大家觉得快递公司就是跑跑腿、做物流、做交通运输的。但是我们也把它看成是一个消费品。因为它的最大的驱动因素其实就是来自于电商的发展,特别是中高端电商在中国的最近这几年,包括未来几年也快速发展。所以从这些角度,我们把这类公司划归到消费品行业。

所以世诚投资在消费板块的布局的权重会比较大,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问:为什么看好消费?

陈家琳:刚才举了这几个例子,讲到底就回到为什么看好消费这个问题。因为它的面实在太广,绕不过去,而且整个消费有它的韧性。

从去年开始提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体是什么?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里面的内涵其实非常丰富,涉及到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但是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消费。而且14亿人口的内需消费市场是全球稀缺资源。

现在再怎么强调消费都不为过。2020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乃至刚刚闭幕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包括总理在两会闭幕之后的记者招待会,都在强调怎么样进一步去发扬壮大内需市场。

这些对应或者映射到股票市场投资就有很多相应的机会。这种机会的体量足够大,而且韧性、持续性足够长。这就给不管是做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提供了很好的一些标的。

机构未来仍将抱团

问:如何看待机构抱团投资现象,有没有风险?

陈家琳:抱团确实是最近热议的话题。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未来不可能抱团就瓦解了、后面就没有抱团了,未来还是抱团。

为什么会这样?从两个角度,一个是投资角度,一个是投资标的角度。

投资的角度,过去5年时间发生的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单个基金经理、单个基金公司管理的规模体量越来越大。要从流动性角度来讲,也只能去专注聚焦在这些行业龙头、流动性最好的这批公司,数量不是很多。

以前讲二八分化,后来讲二八里面还有二八。再后来我认为这个还是错了。第二个“二八”里面还有第三个“二八”。所以是20%的“三次方”,只有0.8%。4000多个股票乘0.8%是三十几个。“茅指数”是36个成分股就是这个道理。

从标的角度也是一样,它本身比较有限。另外一方面,这批公司确实是各行各业的优秀者佼佼者。他们已经建立起他们的护城河,核心竞争力。然后就利用已有的江湖地位换来更多的资源。通过更多的资源再加持、加速他们未来的成长,所以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那些小公司已经很难实现弯道超车了。可能10年、15年之前还有一些弯道超车的故事,但是越往后越不容易。因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竞争格局、产业格局不说完全固化,但是已经形成。

这批龙头公司,所谓强者愈强。所以不管是从投资人角度,还是从投资标的角度,都指向了一个趋势,就是抱团。只不过抱团的具体的品种可能阶段性稍微有些分化,但是整个大趋势不会有太大变化。

这些股票、这些板块,还是未来的主战场。最近大家说这批龙头股调的比较多,已经调整好几个星期了。在他们调整的时候,可能那些非龙头股也会有阶段性的一些表现的机会。但是因为前面两个客观因素的存在,所以未来整个相对集中的投资还是一个大趋势。

只不过这个相对集中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要抱对团,不能后来发现“抱错了”。还有一个就是估值不能被抱到天上去。大家经常说,树不能长到天上去,估值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30倍、40倍、50倍,各行各业会有差别,没问题。但是一下子变成100倍、200倍,那就要想想看得靠怎么样的成长性或者成长韧性才能消化今天的这个估值。所以一旦比如它脱离了地球引力,显然这是个伪命题,最后地球引力还是要发生作用,把他们又拉回来。

10多年前有比较偏激的观点是,中国市场里垃圾股很多,很多公司看不清楚。但现在其实一些行业的结构、优劣、形势其实看得更加清楚了。一个是从行业层面,一个是从公司层面。行业层面前面也讲到了,各行各业的格局已经非常清晰了,要在弯道超车非常的不容易,虽然不是没有可能。公司层面也是一样的道理,强者很强,这些龙头公司基本上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举个例子,深圳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在去年武汉封城解禁之后,没过几天,就在武汉举行了一个开业仪式,建立一个研发中心,投资四十几个亿。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这样就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是比如一些小的公司,要去获取这样的资源,其实是非常不容易。这不是完全排斥这些小公司。小的公司也有很强的韧性。这种韧性体现在哪呢?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他们的发展战略、他们的执行力都有。但是相对而言,小的公司要在目前的环境下持续地走出来,它的难度跟10年前比显然要提升很多。

问:抱团股的筛选是否存在一些标准,后续该关注怎样的抱团股?

陈家琳:行业龙头股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世诚投资定义的这些好公司到底是什么标准?讲到底就是一点,就是高质量成长。它首先要有成长性,既然是关注股票市场,其实看中的更多是成长性,不是简单地买一个价值,看中他有4% 、5%的现金分红率。虽然有时候也会关注这种现金分红代表的价值,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了成长。

但问题是,像前面提到,市场上确实有很多所谓的成长陷阱。现在已经有4200多家上市公司了,但如果去问他们是不是成长股,至少4000家会信誓旦旦地回答:“是。”但是,真的有这么多的成长股吗?这肯定需要打一个问号。

那应该怎么理解成长,因为很多时候它根本没有成长,虽然看上去有成长,但这种成长是转瞬即逝、不可持续、没有韧性的。还有一些成长,看上去好像能够持续2年、3年,但是质量不够。所以既要强调成长,同时还要强调高质量,就是这个道理。

问:什么叫高质量?

陈家琳:这个很关键,但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高质量在世诚投资的字典里是这么定义的:

首先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长远来讲,最终它能够赚到真金白银。不能在那边讲故事,今天一个概念,明天一个题材,最终没法兑现,这个不行。或者是它此时此刻就已经能够赚到真金白银,然后它不断积累内部的财务资源。

与此同时,这个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或背后的大股东实控人能够聪明地用好内部的财务资源,用来做投资、再投资,或者用来做一些策略性的并购。或者暂时没有太好的投资机会,那怎么办?提高分红,提高回购,把钱先还给股东。这是真正地把股东的利益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我们把他们定义为高质量成长。

与之相对应的是什么?举个例子,有时候这个公司要成长,但是没钱,没钱要怎么办?要不停地去发展,问银行借钱。或者不停地发新股,发新股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摊薄现有股东的利益。

过去的10年、15年、20年,这些A股市场的超级牛股,有没有哪一家是举债举成牛股的?我好像没看到。有没有不断地发新股发成牛股的?应该也没有。牛股都是前面提到的那些高质量成长公司,有好的商业模式能够赚到真金白银,然后能够聪明地用好这些内部资源来加速它的发展、回报股东,而且是公平地对待所有的股东。

如果能够找到这样一批公司的话,就算现在抱团稍微松了一些,或者是估值有时候高一些低一些,这都没有关系,这些公司都是可以通过时间来换空间的。

看公司不仅要看高管、还要分析实控人

问:你当年提过,看公司不仅要看公司的财务报表,更要关注实控人,能不能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评价企业的管理团队的?

陈家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世诚投资一直追求的对于治理结构的重视、对于人的重视,或者称之为不是简单地去分析研究公司,其实是在分析研究人,特别是背后的大股东实控人,还不单单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这个差别很大。

这也是A股市场的一个特点。同样是这4200家上市公司里面,95%以上,至少也是4000家,背后有个大股东、有个实控人。它跟成熟的市场,比如美股有天壤之别,美股大部分公司已经几乎没有家族控股、没有个人大股东,最大的股东都是养老金、退休金、公募基金或者对冲基金,基本上是这种机构投资者的结构。

但是我们这边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实际控制人在背后。所以要是真的理解看透这家上市公司,不能仅仅止于上市公司本身,不管是它的整个发展战略、产品、财务状况、各种各样的催化剂或者不确定性风险。

要跳出上市公司去看背后这个大股东实控人他在想什么,他想干什么。大股东控制人对于上市公司这一枚棋子,他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个企图?这枚棋子在他整个的版图里面,又是怎样运作的?这些非常重要。

像大家以前讲的最多的那家PPT造车公司,不是把手机、电视上的新闻看明白了就可以了,而是要看大股东到底怎么想的?他在怎么做?又在怎样利用上市公司这一枚棋子?把这些都看明白了,才有可能去投资上市公司,不然的话很多时候都是盲人摸象,这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巨大的风险之中。

大家都说A股市场是什么?是“天雷滚滚”。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一定程度上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确实有各种各样跟治理结构相关的问题。历史上,每年都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雷,有多少跟他们本身的经营运营相关呢?不到10%。90%以上其实都是跟治理结构相关的。

问:怎么看治理结构?

陈家琳:我们认为治理结构很简单,就是公司是否有一种好的制度安排。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这种制度安排能够让小股东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不然你觉得这个公司很好,最后发现确实很好,但是好处都让大股东拿走了,让关联方拿走了,跟小股东没有关系,最后发现他还是一个陷阱。

所以我们世诚投资在做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力图一开始就把这些风险研究清楚,不单单是上市公司本身的风险,也包括这些隐藏在背后的不确定性。先研究、分析清楚,然后再决定后面的趋势。

有科技含量的中游制造业孕育着机会

问:对于像科技等这类有颠覆基因的行业,在选股方法上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陈家琳:相对于我们在消费、医药、医疗服务方面的布局,科技股的投资布局确实是我们世诚投资的一个短板。我们也有投资科技相关公司,但是科技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很多行业、很多公司或多或少都可以沾一点科技的。

我们在做投资布局的时候,不一定要去找所谓的高科技股票,反而可以退一步,去找那些有科技含量的中游制造业,这里面孕育了很多机会。他们不是那些纯粹的高科技股,但是他们现在所处的行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是绝对离不开科技赋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

比如说,一个最最传统的例子—工程机械行业。现在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最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好,股价表现也很厉害。我们原来靠什么去竞争?不单单是国内竞争,还有海外竞争,甚至是全球竞争,靠的是什么?靠低价的劳动力,靠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但是这条路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那怎么办?科技赋能。比如这个工程机械的例子,他们现在该怎么做?可以花3亿人民币进行改造,改造成一个智能工厂、智慧工厂、灯塔工程,内部配备1万多个摄像头,2万多个传感器,做到工业互联、万物互联,通过科技的加持来提升它的核心竞争力,来参与全球竞争。

所以,虽然科技听上去比较悬,但是我们照样可以把它落实到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场景。

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我们世诚在整个中游制造业方面布局比较多,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看上去好像是传统行业,但背后是没有看到的不断的科技赋能。通过这些科技赋能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让他们的成长性更加持续。

比如还是刚才讲的工程机械,如果他们去对标全球国际龙头的话,国际巨头在做什么?他们做两样东西,一个就是我们现在也在做的工程机械,还有一个是矿山机械、矿山设备。这是那些国际巨头最后的堡垒,但是因为有了科技加持、科技赋能,我们国内这批龙头公司也在这类产品方面进行研发,进行布局,我相信总有成功的一天。一旦成功的话,一个全新的空间又被打开了。

问:我们进步,海外对手也能进步,我们的中游制造业有哪些特长,是海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

陈家琳:虽然海外也在投,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我们很认真,效率不是他们的一倍两倍,是他们的N倍。两三个月前,我去调研一家光伏逆变器的企业,它做到了差不多全球领先。他们的研发投入一年要10亿人民币且每年以大约30%~40%的速度在增长。而且研发投入非常有效率,他们研发一个产品,从研发到最后出样,大概小一年的时间,但是同样的产品,德国人没有两三年是搞不定的。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我们目前在奋力追赶,而且是非常富有成效的追赶。我相信只要保持这种状态,保持这个势头,未来的潜力空间是巨大的。

顺周期交易进入了下半场

问:你怎么看待周期品种下一步的前景?

陈家琳:周期本身也是非常广泛的概念。最近半年,大家讲的比较多的交易是什么?顺周期交易。顺周期交易的背景就是去年的疫情,去年一季度包括二季度,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发达经济体、新兴国家。

但是最近,因为防控措施越来越到位,疫苗开始逐步接种,大家对整个经济修复充满着期待和憧憬,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PMI指标,都是见底以后,现在逐步回升。在这个背景下,再结合全球流动性的不断放水,大家对于上游资源品、顺周期交易等还是蛮期待的,而且股价也已经有了相应的表现。

现在这个阶段,对于顺周期交易,我们的判断是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下半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虽然还有机会,但是更加需要精挑细选。不像上半场,随便捡一个机会,就可以赚到钱,下半场的要求更高了,需要精挑细选,也需要想好什么时候全身而退,不能每次都是等看到这个连续剧的大结局才撤,这就有点晚了,股票市场往往是打个提前量。

我们相信顺周期、上游资源品后续还是有相当的机会,但我们的股票市场往往会提前反应实体经济,在这方面要有对风险的防范。

投资金融的基础是博弈的角度

问:大金融行业你怎么看?

陈家琳:金融是我们比较看好的一个方向。大金融跟我们前面提到的机构抱团股、龙头股等,好像有点格格不入,但是股票没有绝对的好坏。

对金融来讲,它的机会来自于哪?主要有两个,第一点是最近整个龙头股可能会调整一些,相应地,原来关注度没有这么高的那批股票,就会有阶段性的表现,就是所谓的“跷跷板效应”。

第二点是以银行为代表的大金融已经沉寂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且这一类股票符合所谓的三低:低预期、低估值、低配置比例。机构投资比较少,即使投资也仅是作为点缀。像刚才讲的价值投资,第二个维度是什么?是从博弈的角度。

投资大金融,本质上,它的基础就是博弈的角度。别人没有的,就不用太担心未来会被怎么样抛售,因为他想抛也没有股票可以抛。但如果此时,稍微有一些催化剂,或者有一些外部的利好消息,你买一点我买一点,就有可能阶段性地把价格买上去了。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在大金融,或者是偏价值的股票中找到一些强势股,这些股票不单单能够享受现在整个大金融方向的行情,同时本身也有很强的基本面,在估值方面也可以接受。这意味着未来同样是在大金融银行板块里面,它的表现会更强。我们希望能够锁定这批股票,比如大家平时讲的比较多的以零售银行见长的公司。相对而言,我相信在未来他们表现的机会更加大。

问:听上去你更偏好银行,相对来说券商看法比较中性?

陈家琳:对,券商比较难一些,因为现在券商总体还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很难持续地跑出一家券商,能够有比较稳定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的成长性。这种要求在银行板块里面,或多或少能找出一两家,但是在券商板块显然更难持续地跑出来,而不只是简单地受益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起伏。

我们选的股票,不仅要求这些行业、这些公司受益于整个宏观或中观的趋势,而且希望公司本身有非常强的持续成长的能力,这种能力要超越它所在的这个行业。这种情况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是不一样的。所以,因为券商同质化更强,要找到能够持续跑出来的券商,难度更大一些,就像芒格说的,我还不如到有鱼的池塘里面去抓鱼。

投资决策要着眼未来的性价比

问: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更应该是持股不动呢,还是积极换仓?

陈家琳:我们有1亿多的个人投资者,也有几千万的基民,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就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交易策略。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哲学,在这方面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可以提供给大家去借鉴,但是具体到某位投资的朋友,在跌了20%~30%时,是应该直接就地躺下,还是应该积极作为,是没有确定答案的。

不管是涨还是跌,特别是对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其实始终是在做比较,希望找到未来一段时间性价比最高的品种,而且我特别强调未来,而不是过去。例如,大家关注的龙头股,“茅指数”跌了,那么后续会怎么样?

这批股票未来的路径会有所分化,一部分有很高的景气度,且在未来的两三年能够有比较高的业绩增速的股票,不管宏观政策、宏观形势是怎样的,它们都能够穿越这个周期,然后以更快的速度或更短的时间,回到或是接近节前的那个股价高点。但更多的品种,前期整个的估值确实有点透支。

做投资,永远是看未来,而不是看过去的。比如,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账户里面有两个股票,一个赚钱的一个亏钱的,今天等钱用了要卖掉一个,你会卖哪一个呢?我相信很多人选择是卖掉那个赚钱的,亏钱的现在还只是浮亏,可以再等一等,“等它涨回来”,这就犯了一个行为金融学上的认知错误,你的交易决策不是由你过去的历史决定的,而是应该由未来决定的。未来到底谁的性价比更高,你就应该留下谁,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依据。

还有当一个股票跌了20%,一个股票跌了40%,很多人开始积极调仓,把股票调到那个跌的多的里面去,认为跌的多的股票未来弹性更足。但很多时候往往是反过来的,市场有它的有效性,跌有跌的道理,不然为什么别人只跌20%,它跌40%?或者是之前估值透支比较严重,或者基本面在发生变化,或者是处在中枢下移的过程中。

还有一类股票——抱团股,数量上比较少,抱了半天,最后发现抱错了。这可能是因为你太爱这个股票了,它存在的有些瑕疵,有意无意地被你忽略了。但是这些瑕疵在慢慢发酵,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还有一些,在你进去后发现是对的,也确实是对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基本面在发生变化,一旦它往下变了,变不上来了,这类股票就会慢慢的会被边缘,这种情况也会有。所以无论如何,还是要结合专业能力,然后及早地甄别、判断,到底哪些有很强的基本面,能尽早地走出这个泥潭,回到前期高点,哪些会进一步沉沦。这个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真得花时间、花精力,应该还是能够有所收获的。

问:你认为该如何选择基金产品?

陈家琳:选基金产品其实就是选背后的投资人,就是选背后的经营经理或者投资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和认知。但是他一定要抱着一个中长期的理念去做投资,而不能只是进来买基金,指望着半年一年能够赚多少。谁都希望来这个市场挣钱,但是,整个市场的波动比较大。这种波动短期甚至不以基本面作为决定因素,它可能就是比较随机的在震荡,而且这种震荡幅度会很大。不是三、五个百分点,可能是十个百分点、二十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特别是对一些之前没有特别经验的基民们来讲,他有可能进场的时候,正好是处在一个波动的相对高点。一个月、两个月之后,我是来赚钱的,怎么先产生了10%、15%的浮亏?这种情况都很正常。现在有、过去有,未来还会发生。所以作为投资者而言,包括投资基金,可能还是要找到跟自己相匹配的产品,然后做一个中长期的打算,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太差。

未来两三年的四大投资主题

问:世诚投资对于未来主要的机会、主题、线索是怎么判断的?你们会更注意是哪几条主线?

陈家琳:主线是容易一些的,因为这类主线不会很快地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具体可以参考我们世诚投资在元旦前后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这里面列举了四大投资主题或者是说四大投资方向,而且不单单是2021年,我相信在未来的两三年,这个方向很可能继续有效、继续管用。

第一个是出口产业链,第二个是围绕着需求侧改革的投资机会,第三个是绿色经济,最后一个是平安中国。

第一个出口产业链。在去年11、12月份,对于出口,我们既看到了它喜的一面,也有忧的一面。喜的是什么?去年整个中国经济是靠出口拉起来的。去年的三驾马车,投资中规中矩,消费或多或少受了一些影响,没有这么快完全恢复,但是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一个能够保持正增长的主流经济体,我们去年为什么能够取得2.3%的GDP增速?其中出口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是喜的一面,忧的一面是什么?去年的出口靠的是什么?是靠海外,是因为他们的整个产业链、供应链还没有恢复,所以我们顺势多拿了一些生意过来。大家就担心,如果今年已经恢复了,海外整个供应链、产业链也在逐步修复,那么我们的出口替代效应就要回流了,就要减弱了。但是我们世诚投资坚定不移地看好整个出口产业链的机会,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工程机械的例子,同样的道理,疫情带来的只是一个正面的扰动。

但是哪怕没有疫情,这批优秀的中国企业,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科技赋能,打磨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这个大趋势,跟疫情没有一点关系,这个大趋势一直在那里。在过去的三五年已经形成了,我相信在未来的5年、10年这个趋势不会有变化,只不过疫情又多给我们一些。只要这批企业他们还在扎扎实实地做事情,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我相信整个出口链这一块还是孕育了很多的投资机会。

第二个在去年年底的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再强调的,需求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就讲两个,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内需消费,另一个我们世诚投资理解的是跟投资相关的,投资有很多,像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我们锁定的是制造业投资,在我们看来,制造业投资在未来几年机会很大,为什么?因为前两年我们在制造业投资方面的欠债有点多,前两年因为有贸易环境变化、经济增速下行、本身企业盈利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大家看不清楚,或者有时候受限于财务状况,制造业投资在前两年大幅下行,现在就是“还债”的时候。大家对于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走向,包括出口形势、具体的制造业领域,显然信心更足更强,毫无疑问就会加大投资。

而且整个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也是跟制造业投资配套进行的。上一周公布的2月份的金融数据,其中信贷数据里面,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这个贷款数字是远远超预期的。这跟我们当初的判断是一致的,这个行业有巨大的资金体量、资金来源、资金投入,相应的话,机会也会更加多。

但我们强调过的,不能只看表面文章,觉得闭着眼睛就可以去,遍地是黄金,没有这么简单,还是要围绕前面提到的世诚投资定义的高质量发展去做文章。

第三个是绿色经济、绿色环保、新能源,像碳达峰,碳中和等。但大家也有顾虑,去年涨了这么多,今年怎么样?我认为,不单单今年,后续还有机会,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长期主线。像碳达峰的时间节点是2030年,碳中和是2060年,这都是10年以后、40年以后的事情,相应地,我们的投资周期也可以拉得长一些。一旦投资周期拉长,对于短期的高估值、波动等,就应该采取更加容忍的态度和策略。

虽然这个方向上有机会,但是我要强调,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够借着这个东风走成功。要有这个鉴别能力,到底哪些公司能够持续的走出来,还有哪些公司缺乏战略、缺乏执行力、缺乏必要的这个财务资源,这些公司慢慢会被边缘化。所以哪怕看好一个行业,看好一个板块,也要在内部做一些比较。

最后一个是平安中国。安全,是我在看去年9月份五中全会的公报时,读出来的最最重要的增量信息。这个安全相对于过往,现在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各种各样的安全,像国土安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种业安全、上游资源安全、能源安全,包括科技自主自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我相信这一块也孕育着很多投资机会。

现在是要举全国之力,攻坚克难,要把“卡脖子”工程攻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股票市场是有很多投资机会的。像前面提到的科技创新,这整个技术的迭代会比较快。

比如,前段时间的光伏行业,因为市场传闻颗粒硅技术较改良西门子法有优势,使得一家上市公司短短几天跌了百分之二三十。所以我们在具体投资的时候,要把可能的一些不确定性,或者来自于技术层面的挑战,先分析、研究到位,然后再去做。相应地,我相信最终还是会有很好的收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