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医疗器械市场,创新为王,这些热门赛道被抢先押注

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创新则是下一个起点。哪些细分赛道还有创新机会和投资价值?2020年国内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趋势显示,心血管介入、医疗机器人等已被抢先押注。

“我觉得医疗器械是最值得投资的方向之一,美国每年的医疗器械消耗是人均347美元,而中国到目前为止是人均每年6美元,所以医疗器械在我们中国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日前举行的2021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首先表达了其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看好。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6341亿元,较2015年的3080亿元翻了一番。自2015年以来,行业平均增长率连续保持在20%左右,超越GDP增速、并远超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平均增速。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对医用口罩、核酸检测试剂盒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机器等一系列医疗器械的需求激增,研究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跃至8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与此同时,统计显示,2020年国内医疗器械领域融资事件和金额亦均大幅提升,创新医疗器械私募融资事件合计293起,并购事件合计19起,A+H股IPO合计13起,较2019年实现超30%的增长。其中,心血管介入、医疗机器人、影像和骨科四个细分领域合计占比近50%。

应该说,在过去的2020年,国内整个医疗产业得到了百年不遇的发展机会,包括资本市场也经历了最为蓬勃的一年。一方面,是由于疫情推动资本市场加大了对医疗器械包括IVD行业的关注,更多的创投机构涌入医疗赛道;另一方面,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等政策的出台拓宽了一级市场的退出通道,增强了企业与资本的信心;此外,宏观经济层面大量资金涌入一二级市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未来,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大环境下,医疗企业该如何发展?医疗健康又该如何投资?

对此,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道志博士在日前举行的“2021CHC·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上给出了他的判断,总结来说,就是“创新为王”。

刘道志博士曾参与创办多家医疗创新企业,是港股微创医疗(00853HK)核心创业团队成员、投资和研发资深副总裁,微创电生理、微创骨科、微创心率管理(CRM)业务创始人。刘道志博士于2015年创办山蓝资本,专注医疗健康行业投资。

1、关注产品“创新”、企业单一产品难以生存

刘道志博士认为,面对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的影响,未来国内医疗健康产业与资本将更加关注产品端的“创新”与市场端的“国际化”。创新器械是发展迅速的赛道,过去10年创新器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申报绿色通道获得批准的产品增加,关注创新的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仍有投资机会。

同时,企业产品管线一定是向“多产品”、“平台化”的方向发展,依靠单一产品将很难生存。

过去10年,受益于资本市场的火爆,医疗健康企业创业的门槛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高。但在未来,随着一大批优秀企业的成长以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慢慢确立,企业创业门槛由此提高,创业者不但需要有理想、能奋斗,还要有整合各种资源的经验与能力。

优秀企业的成长需要经过时间的历练与考验,但在过去几年,因为资本的驱动无形中让这一过程或加速或缺失,很多公司刚刚创立就急于上市,刘博士认为这是非理性的现象,也违背了医疗行业的发展本质,注定要回归正常,只有这样整个行业与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2、专业化投资将成医疗产业投资的主线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刘道志博士认为,随着创新性技术与创新型企业的增多,对医疗健康的投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预计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投资机构才能立足市场,而这样的机构的数量并不会很多。

另外,投资现在越来越向两头分化,未来天使早期及并购基金会成为发展的趋势,并购也将成为医疗产业发展的主线,如美国的Thermofisher、史赛克公司分别靠并购成为全球科学仪器龙头和骨科龙头。

3、未来医疗产业投资的热门赛道

据刘博士所称,目前山蓝看好并已有布局的细分赛道包括血管介入器械、骨科器械、微创外科器械、手术机器人、IVD体外诊断等。

(1)、血管介入器械

2020年中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9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67%、13%、20%,CARG分别为20.83%、31.25%、27.27%。血管介入器械技术含量高、壁垒强。除冠脉支架等个别领域已完成进口替代并受集采政策影响,其他各细分赛道仍存在巨大的创新机会和投资价值。

血管介入器械包括冠脉介入器械外周血管介入器械、电生理器械、结构性心脏病-瓣膜器械、心衰器械、神经介入器械等。

(2)、骨科器械

2020年,预计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360亿左右,年复合增长率16.88%。其中,运动医学市场以25%的年增速水平位居骨科各细分领域第一,且该领域国产份额不足10%,进口替代恐惧广阔。此外,相比创伤、脊柱等发展较为成熟、同时面临带量采购考验的赛道,通过突破上游材料技术门槛实现产品创新、以及通过多产品线布局形成平台化的企业值得关注。

具体可关注的细分赛道包括创新脊柱和关节产品、可降解生物材料植入物、运动医学等领域的企业。

(3)、微创外科器械

由于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多重优势,临床对于微创手术的接受度显著提升。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市场规模正在经历快速增长,2020年国内市场总体规模达到2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2%,预计至2024年将增长至408亿元。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整体外科手术量的增加、微创外科手术对开放手术的替代、微创外科手术的可行性不断提高、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增加、国产产品接受度越来越高、产品升级创新、市场整合等。

相关细分赛道包括:内窥镜、微创手术耗材等,例如消化道—ERCP耗材、ESD/EST耗材;呼吸道—介入支架/球囊/导管、支气管活瓣等。

(4)、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可以改善传统外科手术中精度差、手术时间过长、医生疲劳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问题,同时为远程医疗提供技术基础。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计,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9.9%。

现阶段,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主要以进口为主,国产手术机器人普及率相对较低,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行业的鼓励和扶植,更多的创业公司与医疗器械巨头进入了这个领域,涉及的术式也已经从最初的腹腔镜手术向骨科、血管介入、神外等领域延伸,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专利申请也大幅提升,手术机器人行业有望开始在中国加速发展。

手术机器人可以细分为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类别。

(5)、IVD体外诊断

2019年国内IVD行业市场规模突破700亿,而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刺激下,行业内从事分子诊断的公司的收入利润更是得到了全面爆发,极大推动了行业发展。与此同时,整个产业链也在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原料、设备OEM供应商,中国的IVD行业随着新冠疫情走向国际化。

各细分赛道及投资逻辑:

分子诊断:疫情带动下,二级医院加大PCR室建设,市场快速变大。

质谱设备/质谱试剂:90%以上市场被进口设备占领,国产替代处起步阶段。国家政策扶植高端设备,市场空间巨大,关注三重四级杆、ICPMS等质谱高端设备。

肿瘤早筛:百亿级市场,肿瘤早筛产品的研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