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茅”恒瑞持续走弱的行情,无疑让市场对其业绩猜疑加重,关于公司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的传言不绝于耳。现在,恒瑞终于对此传言做出“正式回应”。
4月19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的财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29亿元,同比增长25.37%;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6亿元,同比增长13.77%。2020年恒瑞实现营业收入277.35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3.28亿元,同比增长18.78%。
在数据增长背后,恒瑞两大抗肿瘤药物的产销均出现了大幅上升,与此同时,恒瑞加大了研发投入。
恒瑞医药自年初以来一直延续了震荡下行走势。截至昨日收盘,恒瑞医药收报82.09元,涨1.82%,而从年初至今股价已下跌26.35%。
实际上,除了对业绩的怀疑,在4月15日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最新消息传出后,也有观点认为恒瑞医药股价暴跌背后的原因正与此有关。
抗肿瘤药物销售大增
4月19日晚间,恒瑞医药披露2021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29亿元,同比增长25.37%;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6亿元,同比增长13.77%。而同一日披露的2020年报显示,恒瑞医药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77.34亿元,同比增长19.09%;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28亿元,同比增长18.78%。
在主要药物产销方面,两大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和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的产销均出现了大幅上升。
其中,紫杉醇2020年的生产量较2019年增长了155%,而2020年销售量则较2019年增长了174%;至于卡瑞利珠单抗的增长则更加明显,2020年的生产量较2019年增长了210%,而2020年销售量则较2019年增长了326%.
对于抗肿瘤药物销售大增,恒瑞医药表示,该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而紫杉醇中选第二批集中采购药品。至于卡瑞利珠单抗则是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实现销售的基础上,2020年实现销售增长326%,生产量包括临床试验样品、慈善赠药等。
而恒瑞对于研发的投入也出现了明显上升。根据报表数据,恒瑞2021一季度的研发资金为1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26%,在2020年则是累计投入研发资金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0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7.99%。
股价方面,恒瑞医药自年初以来一直延续了震荡下行走势。截至昨日收盘,恒瑞医药收报82.09元,涨1.82%,而从年初至今股价已下跌26.35%。
或受集采降价拖累
实际上,除了对业绩的怀疑,在4月15日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最新消息传出后,也有观点认为恒瑞医药股价暴跌背后的原因正与此有关。
华尔街见闻在前日提到,各地已被要求报送第五批集采药品相关采购数据,恒瑞医药有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剂、度他雄胺软胶囊、格隆溴铵注射液、罗哌卡因注射剂、多西他赛注射剂5个产品在目录中。其中,苯磺顺阿曲库铵和多西他赛是恒瑞的大品种,据市场推测,两者对应销售收入均超过10亿元。
另外,参与本次报量的还有两款造影剂,分别为碘海醇和碘克沙醇注射液。
据推算, 在此次药品带量采购中,仅苯磺顺阿曲库铵、多西他赛及碘克沙醇3个品种,就为恒瑞贡献了接近50亿元的销售收入。
这也意味着,一旦集采降价,公司业绩或也将因此被拖累。
此外司太立碘海醇注射液由恒瑞负责在国内进行推广销售工作,有观点据此认为,一旦司太立集采中标,对于恒瑞商业化推广的依赖程度就会大大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恒瑞造成利空。
不过,对于造影剂,市场也有不同声音。
目前,恒瑞医药的碘克沙醇截至目前还未过评,因此有可能会错过本次集采。
碘克沙醇是恒瑞的大品种。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碘克沙醇注射液销售额超过35亿元。其中,恒瑞医药占据50.48%的市场份额。2019年恒瑞医药造影剂营业收入超过32亿元,同比增长38.97%,毛利率达72.94%。
据相关统计,2018年国内前五大造影剂占市场整体份额的79.5%(按销售额计算),且均为碘类造影剂;所有已批准上市的碘类造影剂更是占据造影剂整体市场份额的84.3%,在造影剂市场占据主体地位。
有造影剂企业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碘造影剂并不适合集采。
因为碘造影剂本身有比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一旦集采用量放大,这种不良反应的效应就可能被放大。
与此同时,其认为,由于目前国内生产碘造影剂原料药的企业高度集中,因此如果此类制剂产品被纳入集采,则原料药很容易遭到上游企业的垄断,最终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对医疗机构的正常供货。
碘造影剂是否会被纳入集采的确还需观察。
在去年的一场会议上,一位上海医保局的官员就曾指出适合参加集采的药品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原辅料供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