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最新发文!国谈药品“落地”望提速,统筹医保进一步向零售药店放开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难”问题该如何解决?对此,国家医保局会同卫健委于10日出台了相应指导意见,打开医保报销的双通道模式,即谈判药品在定点药店、医院都能够获得报销。于零售药店行业而言,这也意味着,未来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将被纳入医保定点,并通过处方流转承接国谈药品落地。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如何破解“落地难”问题?国家医保局、卫健委两部委发话了!

今日(10日),就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国家医保局会同卫生健康委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从内容来看,整部《指导意见》共分七部分,分别从分类管理、遴选药店、规范使用、完善支付政策、优化经办管理、强化监管、加强领导等方面,对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提出了要求。

所谓“双通道”,即医保报销的双通道模式,指谈判药品在定点药店、医院都能够获得报销。“双通道”管理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顺利落地,更好满足广大参保患者合理的用药需求。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成立之后,大力推进药品目录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周期从原来的最长8年大幅缩短至每年1次,这样就大大加快了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的速度,甚至一些新药上市当年就被顺利纳入,大大提高了药品的可及性。

然而,虽然国家医保目录的准入频率被大幅提高,但在现实中,新药获得医保准入后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很快进入医院获得临床应用,在医院买不到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也就是“进院难”、“落地难”问题。

数据显示,近2年国内上市的创新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DTP零售药房(Direct To Patient, 直接面向病人)而非医院,DTP药房的销售占比可达90%以上;与此同时,相比医院销售,DTP药房平均首张处方时间可缩短1~2个月。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相关解读认为,药品目录管理改革以前,大部分药品上市后都是“先进医院,后进医保”,药品有足够的时间经历市场推广、临床使用经验积累、临床专家认可、广泛使用这一过程。改革后,变成了“先进医保,再进医院”,对医疗机构快速准入和临床医生短期内广泛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讲,部分谈判药品出现“进院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深化医保药品目录管理改革的结果。

以上就是此次《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据了解,“双通道”管理机制目前主要是针对国谈药品品种。而在这一份《指导意见》发布后,华尔街见闻也注意到,除了制药企业,还有耗材界从业人员也表示了欢呼,认为该份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未来“双通道”管理机制甚至有望拓展至部分耗材品种。

不过,对此,有药品零售业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对于部分药店来说,经营耗材仍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更多时间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指导意见》出台的核心意义是解决了国谈药品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问题。但从文件本身的内容来看,是从国家层面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药品的供应保障范围,并实行与医疗机构统一的支付政策。

这也意味着,统筹医保有向零售药店,特别是DTP药房放开的趋势。未来,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将被纳入医保定点,并通过处方流转承接国谈药品落地,因此对零售药店行业来说或形成一定利好。

譬如,《征求意见》明确指出,“对满足对所售药品已实现电子追溯等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双通道’管理”。此前,在已经开展双通道的省份当中,其实具备医保资质的DTP药店总体并不多。

“统筹医保向零售药店放开,我们业内其实早有预期,至于具统筹医保报销资格药店的数量,我们预期今年全国能增加上千家,能有一定量的增加。”有业内人士向华尔街见闻表示。

目前,国内DTP药房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国药控股三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为行业先锋。另外,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等一些上市民营连锁药房希望借助终端市场的品牌效应及地理优势,同样在加速布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