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主题挖挖看】垃圾分类“十四五”规划出台

有望迎来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过去半年,“碳中和”从一个陌生的专业词语成为高频热词。垃圾分类正是实现碳中和的一部分,垃圾分类政策先后出台,分类制度写入固废法。

目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无论是焚烧还是生物处理,垃圾中的有机物都将转化为二氧化碳。

如果能将垃圾分类,该用的综合利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再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另一方面节约了处理的成本,垃圾处理才是真正的做到了低碳。

5月13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

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

2018年,填埋和焚烧处置产能占无害化处置产能的比例分别为 54.6%、41.7%。填埋与紧缺的土地资源天然具有对抗性,近年来产能增速明显放缓。

而焚烧则具有占地面积小、能源利用高等特点,对垃圾填埋的替代作用逐年显现,产能占比持续提升。

不过随着焚烧发电行业的快速增长,一二线城市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产能逐渐饱和,行业整体新增需求增速也有所放缓,市场担忧行业成长性或不可持续。

叠加补贴退坡背景下,垃圾焚烧企业短期盈利能力承压,垃圾焚烧企业表现近年弱于市场。但长期看,垃圾焚烧需求不悲观,行业仍具备成长空间。

核心逻辑

1、厨余产能缺口大,垃圾分类减量化影响有限

厨余产能缺口较大,许多城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仍面临缺乏专业大型厨余垃圾处置设施这一难题。

即便是在湿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较快的上海,厨余垃圾处置缺口也高达近50%。

在厨余处置产能不足情况下,从分拣前端分离出的湿垃圾,仍需通过焚烧等无害化处置方式进行最终解决,会削弱减量化效果。

2、总量增+焚烧占比提升,需求仍将保持旺盛

中长期来看,我国垃圾总产生量仍有望保持增长,叠加填埋产能收缩趋势下焚烧占比提升,垃圾焚烧需求仍将保持旺盛。

预计到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将由2018年41万吨/日提升至100万吨/日。

另外,国内新增产能增速放缓,海外新兴市场空间依然广阔。发展中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率较低,对垃圾焚烧技术和装备需求旺盛。

国内企业有望搭乘“一带一路”政策东风,凭借成熟的技术与装备进一步扩大海外业务规模。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受益于环卫市场化不断提高、爱国运动、社保减免等优惠政策,2020年全年环卫板块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大幅增长。垃圾发电在政策需求双重推动下,市场空间仍可观。

且由于市场对垃圾焚烧行业的担忧,主要垃圾焚烧企业估值已处于历史地位。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有望迎来一波估值修复。

选股宝主题库已为用户梳理好固废处理、板块的投资逻辑,帮助用户把握垃圾分类“十四五”规划出台带来的投资机会。

选股宝主题库为用户传递最新、最全、最及时的热点主题数据和资讯,如有使用问题,可以联系客服咨询:

VX号:xgbbgt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