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倒霉的基民,择时全踩到地雷,结果...

指数猫
每一次都精准买在暴跌前夜,你猜他要亏多少钱?

本文来源:指数猫 (ID:AWFintech),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上周我们发出第一篇文章,聊了聊为什么要投指数。

有位读者分享来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美国个人投资者鲍勃,可能是世界上最差劲的择时投资者。

1972年他用6000美元买入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当时市场牛气冲天,但在随后的1973年和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股市下跌了50%

鲍勃的策略是买入持有,虽然他不敢再看股市但也没有斩仓离场;

十几年过去,直到1987年8月鲍勃又一次被涨幅巨大的市场感动。经过十五年的储蓄,鲍勃拿出46000美元用于投资——再次投资标准普尔500指数,这次他还是买在暴跌前的高位。

买入之后市场快速下跌30%,被吓坏的鲍勃没有补仓,但同样也没有卖出。

1999科技网络股泡沫快速膨胀,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鲍勃又把这十二年存下来的68000美元投入股市,并精准地在1999年12月底买入,当然又一次遭遇50%的下跌,且这次下跌一直持续到2002年。

鲍勃的最后一笔投资发生在2007年10月,他用64000美元投入到标准普尔500指数。经历了数次令人胆战心惊的择时投资之后,鲍勃非常“幸运”地押注在市场顶峰。

接着“次贷危机”引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市场这次狠狠地下跌了50%。

鲍勃决定再也不投资股市了,他把所剩的钱全部存进银行,同时也决心持仓指数基金不动,他让自己坚持到2013年底退休才会考虑动用这笔投资。

鲍勃每次投入都在市场阶段性最高点,但他从未卖出持有的仓位。

大家猜猜鲍勃最后投入股市的资产变成了多少?

他在股市上总体的投入的本金是18.4万美元。到2013年他退休之际,鲍勃拥有110万美元,如果持有到现在,这笔钱还能翻个倍达到300万美元。

四十年的投资过程中他从未卖出,扣除通货膨胀率,鲍勃的投资收益也非常可观。

这个故事来自美国投资人本.卡尔森的著作《投资者的心灵修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我们很好奇,同样的故事如果发生在A股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以沪深300为标的,我们选择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华夏沪深300ETF联接基金(000051)。

这次倒霉的散户是小喵,2009年7月10日这只基金刚上市,小喵掏出6000元本金买入。

这个时间点正好是A股2009年那轮牛市的“山峰”,迎接她的是长达五年的大熊市,基金一直跌,最深跌幅达到40%。小喵不敢看账户,干脆放着没管。

直到2014年,A股史上第二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拉开序幕,迟迟不敢下手的她终于在次年的6月8日一次性买入46000元。

很不幸,A股“疯牛”第二天就开始掉头狂跌,还没等到账户变红的那一刻,市场就露出了獠牙,最大跌幅超过了60%。小喵害怕极了,但她同样没有卖出。

两年后,A股慢慢从股灾的阴影中走出来,2018年1月23日,沪深300已较股灾后的低点反弹了50%,小喵又投入了68000元。可历史又一次重演,毫无意外地,她又买在了高点。

谁能想到,中美贸易摩擦会让整个2018年都在阴跌中度过,沪深300在这一年累积跌幅达到25%

当惯了鸵鸟的她决定再次把头埋进沙子里。2020年1月20日,经过一年的上涨,尝到一点甜头的小喵又往基金账户打了64000元。

但新冠病毒的爆发吓坏了全球投资者,美股一天一个跌停,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市场从没这么恐慌过,A股跟着跳水。小喵绝望的关上了手机。

十二年时间,小喵累积投入了18.4万元,并且每次都买在了最高点,大家猜猜她最后的收益有多少?

23万

没错,总的来说还是赚钱的!只不过12年才赚了4万多,收益真的少的可怜,年化算下来只有2%出头一点点

还记得美国的鲍勃赚了多少了,接近100万。别说跟鲍勃比了,这个收益水平连货币基金都跑不赢!

要知道十年前宝宝类基金的收益率还能达到5%,即便是现在7天年化也有近3%。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我们复盘一下鲍勃的投资会发现,整个投资的跨越周期特别长,在41年的时间里,标普500从100点左右上涨到1900点附近,涨了18倍。

如果算上红利再投资,标普500在这40多年时间里的年化收益率在9%左右。

而沪深300则年轻的多,12年的时间里,虽然也经历了大涨大跌,指数从3300点涨到5300点,只涨了不到一倍,年化收益率大概在6.6%。

总体收益的悬殊决定了投资的差距。

更关键的是,美股每一次顶峰都是“一山更比一山高”,2013年底相对于前次高点涨幅超过30%。而A股整个投资周期,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填坑。

虽然每次美股泡沫破灭时的跌幅都很吓人,但很快就触底。在后续缓慢攀升的过程中,复利可以发挥极大作用。

A股则相反,更多的时候是牛短熊长。

这是不是意味着A股不赚钱呢?

我们把时间维度统一,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先来看看美国标普500和沪深300的走势对比:

(注意,白线代表的是沪深300指数,紫线才是标普500。)

如果从2005年4月8日沪深300指数发布算起,国内股市其实是跑赢美国股市的,沪深300的总收益超过400%,而标普500的总收益只有250%。

是不是很意外?

但你看看这波动,简直就是坐过山车啊!

一般来说,40%的回撤是普通人的心理临界点,内心再强大的人,看到账户蒸发了四成的时候,都很难不为所动。所以你很可能在第一个下坡就被甩出去了

如果把时间切换到小喵的投资区间(2009年7月开始计算),也就是过滤掉2007-2008年这轮超级牛市,情况就彻底翻转了:

美股一路走高,只在去年年初疫情期间出现了一轮暴跌,总体收益超过300%,而沪深300收益还不到美股的三分之一。

至此,我们可以简单得出三个结论:

1,即便是最不会择时的倒霉蛋,每次出手都买在股市最高点,但只要躺平不动,时间长了一样能赚钱,就凭这一点,就已经超过A股大部分散户。

2,经历牛市会对收益产生极大的影响。

长江证券去年有一份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如果错过涨幅最大的20个交易日,持有基金(以000011为例)的收益,会从724%直线下降到176%,原本年化10.54%的收益率被砍到只剩下2.8%,相当于75%的收益都白白流失掉了。

如果赶上2006年的牛市,投资沪深300并持有不动,可以比买美股还赚钱,而一旦错过大涨的这几天,总收益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3,相较于美股的稳定上涨,A股波动要大得多,美股不择时,买在高点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而A股如果不择时,一旦高位站岗,可能要花费十年的时间解套,极大影响收益

但你可能会说,择时太难了,臣妾做不到啊。

那怎么办?

别着急,我们把投资方式从几笔一次性的投资,变成定投,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18.4万元的总投资金额,如果从2009年7月开始投,相当于每个月定投1287元,我们采取最简单的定时定额定投法测算一下:

截止5月25日,经过12年的积累,资产总额从23万一下子提升到34万元,多了11万元,年化收益从2%提升到9.88%。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10%-15%的年化收益是普通人能在股市中获得的平均水平,想达到20%比登天还难,只有像巴菲特这样的极少数顶尖高手才能做到。

在波动大的A股市场,定投可以平滑市场波动,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提高收益水平,减少择时的风险,也帮助散户度过市场暴跌带来的心理冲击。

我们反复强调过,拿得住,是投资三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然,定投也不是什么都不管盲目投钱,选错了标的等于白干,这里面有很多技巧,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

*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