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周四,欧洲央行将召开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计,该行将继续维持宽松政策,不会对购债规模进行调整。
然而,欧元区CPI已在5月同比增长2%,不仅创下2018年11月以来新高,而且甚至高于欧央行“低于但接近2%”的通胀目标。
欧洲的通胀前景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人们也越来越好奇,欧洲央行会否学习美联储,“放水”直到经济过热。
上月,欧洲央行利率制定委员会委员、芬兰央行行长Olli Rehn已经发声,称欧央行应效仿美联储,接受通胀目标超调,以弥补多年来欧元区价格增长乏力的问题。
他进一步称,欧元区劳动力市场和全球经济的变化削弱了薪资通胀压力,这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可以应对较低的失业率,也不会出现快速通胀。
而在近日的2562号工作论文中,欧央行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若想更好地锚定通胀预期,通胀目标是设立为一个点位(比如2%)比较好,还是允许其在区间范围内浮动比较好。
其中,后者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范围,比如1%-3%;或者也可以是一个欧央行可以容忍的区间范围,比如在2%目标点位附近浮动的1%-3%。
在摩根大通看来,这一问题显然与欧央行正在进行的战略评估有所关联,但若欧央行最终选择效仿美联储,这很有可能被市场视为其不作为的借口,具体的市场影响还是大部分取决于欧央行的行为。
此外,考虑到欧央行内部支持“目标区间”的人数较少,摩根大通认为,上述论文很可能只是一次背景研究,而不是一个可能的选项。
摩根大通指出,在市场的普遍共识里,采取“目标区间”的做法可以使欧央行在决定如何制定货币政策时拥有更多自由裁量权,从而可能削弱对通胀预期的锚定。
但上述投行的意见完全不同——认为“目标区间”可以导致通胀预期的锚定更为稳固。
具体来看,摩根大通发现,在欧央行2019年的一篇工作论文里,研究人员隐晦地提出,如果“目标区间”的边界被视为采取行动的有力触发器,那么它就有可能有助于锚定通胀预期。
而且欧洲央行前高官Benoît Cœuré也在2019年底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支持“目标区间”。他认为这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通胀过程的理解。
但摩根大通认为,“目标区间”是否有用,仍要取决于央行本身。如果这一做法被央行用作不作为的借口,且很少关注区间中点,那么“目标区间”就无法很好地锚定通胀预期。
不过,上述投行也称,即使没有“目标区间”,欧央行在决定如何应对冲击时也已经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完全可以自主选择是要更快还是更慢地将通胀恢复到目标水平。
因此,鹰派的政策制定者们无需为了在决策时获得更多自由裁量权而去推动“目标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