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个中科院毕业的年轻基金经理创造了“全仓单一行业”的战法,并缔造了规模奇迹。
这个被誉为“做单个行业最锋利的矛”的战略,日后深深影响了一批投资经理跟随效仿,也创造了许多戏剧性的业绩纪录。
而2021年,这个战法已被一些基金经理予以“升级”。
观察年内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可以发现,“重仓单一行业”的战法已经升级为多个产品“重仓不同行业”的复合型押注策略。
这会成为A股基金经理下一个热门策略么?
风格一:医药、新能源两手硬
A股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基本上遵循着2~3年一小变,3~5年一大变的时代规律。而且,率先尝试投资策略变化的往往是当时规模偏小的机构中的年轻基金经理。
今年“冒头”的几个基金经理就是如此,比如金鹰基金的韩广哲。
截至6月3日净值数据,韩广哲管理的基金中有2只产品位列全部基金的前20名。它们分别是金鹰医疗健康产业和金鹰民族新兴基金。
此外,金鹰改革红利基金的涨幅也较为靠前,可以进入全市场前40名。这都是行业前1%的排名序列。
韩广哲的基金产品,就呈现典型的持仓分化状态。他有的基金集中重仓医药,有的基金集中重仓资源,各不相同,持仓一致性很低。
比如,金鹰医疗健康产业1季报的前十大重仓股全是医药股,而金鹰改革红利的一季度重仓(见下图)与金鹰策略配置的一季度重仓股主要是新能源方向持仓。
这一配置风格,颇有些“骨骼清奇”的味道。
风格二:大赚和亏损并存
有的基金经理是投资高度分化,有的则是业绩高度分化,后者就有点让人担心了。
比如东方基金的李瑞(见下图),他管理的几只基金近3个月表现差异(截至6月3日)颇大。东方新能源汽车额收益率则超过20%,而东方成长回报平衡的收益率为负,其余几只基金收益率大体上乏善可陈。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6月3日)
若仅比较他单独管理的东方新能源汽车、东方成长回报平衡和东方惠新,会发现几只基金1季报差异颇大。
暂且不提东方惠新1季报根本没有股票配置,基金经理却还在季报中写到“投资主要聚焦于价值蓝筹、消费龙头和高景气度成长龙头”,“继续看好制造业投资“的事情。
另外两只基金东方新能源汽车、东方成长回报平衡的持仓差异也较大。正如名字,东方新能源汽车投资的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方向。但是,东方成长回报平衡则重仓了非银金融、房地产、家用电器、银行、食品饮料等行业的个股。
这种同时可以操盘多种风格和多种组合特色的基金经理,确实业内“罕见”。
热议不止是调仓
年内有段时间,工银瑞信杜洋是颇有关注度的基金经理。
他的代表性产品是工银战略转型。2020年4季度,这只基金大幅调仓,持仓中大比例配置了银行和非银金融,在一段时间里效果突出。
喜欢他的人,认为他调仓精准;但也有人认为略有激进之处。
但杜洋的操作不止于此。对比他管理的产品近3月走势会发现,他管理的工银稳健成长有点过于“稳健“了。近6月涨幅显然不如其他产品,而近3月甚至是杜洋管理的产品中唯一收益为负的。
工银战略转型和工银稳健成长是杜洋目前管理的基金中任职时间最早的两只,也都由杜洋管理,用来对比显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从1季报看,两只基金持仓方向有一定差距。工银战略转型有4只银行股,此外还有建筑材料、电子等方向个股;工银稳健成长则是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持股数略多,银行股仅1只。而且,工银稳健成长这仅有的1只银行股也与工银战略转型的4只银行股并没有重合。
从两只基金招募说明书看,工银战略转型投资于该基金界定的战略转型主题股票及存托凭证占非现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界定原本指涉并购重组的公司,但也提到基金将视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对战略转型主题股票的识别及认定。
工银稳健成长招募说明书看,投资范围里没有对稳健成长的约定,仅在策略中提到,选择成长型股票是该基金投资策略的核心。
因此,两只基金从持仓差异应当不来自于投资范围的界定差别,很有可能是基金经理的主动选择。
老将也来“左右互搏”
单个基金经理旗下产品业绩严重分化的案例,不止是新人,也有老将。
比如,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阳琨,他早在2007年就开始管理公募基金产品。
从近1个月表现看,他管理的华夏兴华涨幅超过9%,而同样是他管理的华夏成长涨幅不到3%,也呈现出了相当的业绩分化状态。
从两只基金的组合看,仿佛是两个基金经理管理的,比较两只基金一季报,两者的前十大重仓股几乎完全不同。
从1季报看,华夏成长前4大重仓股都是食品饮料行业,此外还有2只生物医药个股、1只家用电器个股等,整体呈现很明显的大消费重仓的特征。
华夏兴华的重仓股品种就比较丰富了。交运、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通信、计算机、国防军工、非银金融等等,整体来说,重点配置于新能源车、军工产业链和高端制造业。
两个基金风格差异如此之大,这其中的原因还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