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神舟十二号发射。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记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宣布,将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
此外,6月16日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季启明表示,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流程方面,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据发布会,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逐梦空间站时代
神舟十二号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承上启下十分关键,这些技术的突破和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设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入轨。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先后进行了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建造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空间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2012年6月,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在另外2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洋的密切配合下,手动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随着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攻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不再是神舟飞船的“独角戏”,而开始了神舟、天宫的“双人舞”。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
今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就此拉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天和核心舱责任总设计师杨宏表示:“天和核心舱发射只是新的开始,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天和核心舱要在轨进行关键技术的多项验证,验证过后还要在轨评估才能进行组装建造。”
如今,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中国空间站“搭起第一块积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紧随其后,带去推进剂、平台设备、应用载荷、航天员生活所需。
而即将发射的神舟十二号飞船将送中国航天员飞入太空,中国航天的“空间站时代”也将继续逐梦。
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系统组成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审议批准开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研制,并明确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从1992年9月21日立项至今,历时近30年,我国实现了从步入太空到建立空间站,并将于明年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在此期间,我国分别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逐一攻克载人航天各项关键技术,终于迈入空间站时代。
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入轨。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先后进行了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建造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空间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太空间的建成以及让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三个月,显然也对航天技术和航天员提出更高的要求。